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分析

2020-11-17 06:43:24蔡凤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音列谱例蒲松龄

蔡凤萍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有关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分析主要见于:《蒲松龄俚曲中“承前启后”的<玉娥郎>》[1]、《谈蒲松龄的俚曲及其<玉娥郎>》[2]、《聊斋俚曲<磨难曲>之<玉娥郎>音乐分析》[3]这3篇文献中。

在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结构上,各文献都认为,该曲的结构为两段体,为带有变化反复的单二部曲式。在《蒲松龄俚曲中“承前启后”的<玉娥郎>》文中,还将《玉娥郎》与百本张《四大景》、山东民歌《大四景》《河南曲剧》《胶州八角鼓》的曲调进行了比较分析。《四大景》《大四景》和《玉娥郎》在音乐结构方面相近,音乐曲调的构成也非常相近,但还是有所区别的。《大四景》有第三个段落,在音乐材料的使用上少而简单,而《玉娥郎》是多而复杂的。[1]《四大景》在《大四景》和《玉娥郎》的音乐素材上作加花变化、变奏而成。《胶州八角鼓》的《鱼卧浪》和《河南曲剧》的曲调与《玉娥郎》比较,会发现它们的曲调与《玉娥郎》十分近似。百本张的《大四景》属于最早的,《玉娥郎》是在《大四景》基础上作了装饰和节奏的紧缩变化。蒲松龄俚曲中的《玉娥郎》更贴近传统风格,对山东民歌《四大景》、胶州八角鼓《鱼卧浪》以及河南曲剧的《玉娥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

一、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结构分析

笔者将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乐句进行小节划分,并按照乐句的结构形式进行音乐元素标注,见谱例1。

谱例1: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音乐结构分析谱例

玉娥郎

从谱例1中可以看出,蒲松龄俚曲《玉娥郎》为多句体形式,共有16个乐句,将其简要地以结构图显示,如图1。

图1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音乐结构图

在谱例1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音乐元素,一个是a音乐元素,一个是b音乐元素,见图2。全曲a音乐元素进行了11次换头合尾的变奏,b音乐元素进行了3次换头合尾的变奏,见谱例1,a音乐元素和b音乐元素又形成一个连缀体,呈下行纯四度的模进关系,见图2。

二、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旋律分析

旋律分析目前学术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分析方法,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选取了三音列分析、主干音分析、节奏分析、乐句结音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三音列分析

笔者参考了蔡际洲老师的《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划问题》一文当中所用的分析方法。其研究方法是:“首先确定三音列的类型[4]。将歌曲按旋律进行的顺序,以其相邻的三个音为一组(即三音列)进行划分。无论三个音的顺序在记谱中是怎样排列,一律以平时学界的习惯——由低而高的顺序一一命名。其次,确定三音列的长度。以一个十六分音符为‘1’作为‘相对值’累计某种三音列的长度。”[5]

根据这一分析方法,选取蒲松龄《玉娥郎》第一段作为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玉娥郎》三音列类型分析一览表

(二)主干音分析

主干音分析方法,是找出曲中出现的每1个音符(不区别高低八度)。以1个十六分音符为“1”作为“相对值”累计某个音符的长度。

表2 《玉娥郎》主干音分析一览表

(三)节奏分析

根据谱例1,找出节奏型,并进行分类统计,从表3中可以看出共有11种节奏型,其中一拍两个音的节奏出现49次,占了42%的比例,由此可见,全曲这种均分节奏占了主导地位,听觉上感觉旋律进行更平稳,表现了全曲的叙述性。

表3 《玉娥郎》节奏分析一览表

(四)结音分析

笔者将每一个乐句的结束音集中列表分析(见表4),可以看出第1-5、第8-14乐句的尾音结束在a乐思的do上,共有12句,占了结束音的75%;第6-7、第15-16乐句的尾音结束在b乐思的sol上,共有4句,占了结束音的25%。 由此得出,蒲松龄俚曲《玉娥郎》是以变奏为旋律变化的核心,a、b两个乐思又以连缀的形式连接,形成一种换头合尾的变奏为主,连缀为辅的音乐进行模式,呈现出一种换头合尾变奏和连缀的综合结构。

表4 《玉娥郎》乐句结音分析一览表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来看,笔者对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其音乐结构为多句体形式,以变奏为旋律变化的核心,全曲由两个不同的音乐元素连缀的形式连接,这两个音乐元素又呈下行纯四度模进关系,形成一种换头合尾的变奏为主、连缀为辅的音乐进行模式,呈现出一种换头合尾变奏和连缀的综合结构。这样的音乐结构,体现了蒲松龄俚曲所有曲牌的共性即: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旋律优美,艺术性强;音乐结构严谨、精炼;音乐的通俗性和向传统音乐主题发展的特点。

蒲松龄用白话和山东淄博当地的方言土语相结合进行创作,并运用了大量的曲牌,这些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以来的民间流行小调,其俚曲故事内容多取自蒲松龄创作的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使其作为俚曲,却能雅俗共赏,这与蒲松龄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深厚的文学底蕴是分不开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牌之一《玉娥郎》,因其白话方言相结合的鲜明的地方色彩,朗朗上口的民间流行小调,以及其唱白相间、散韵交织独特的艺术风格,三百多年来在民间流传至今,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对山东的地方民歌,以及其他地方音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音列谱例蒲松龄
“传术音乐”吉他教学(五)
乐器(2024年4期)2024-05-11 06:21:11
论中国传统唱腔的腔音列原生性差异
音乐研究(2022年4期)2022-11-15 07:57:34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核心三音列及其发展与织体形态
——史蒂芬·哈特克《列队》的音高组织方法之一
北方音乐(2020年24期)2021-01-27 03:37:32
先秦左、右分组编悬的延续——从曾侯乙墓磬匣刻文再析洛庄汉墓第五、六套编磬的编次和音列
中国音乐学(2020年4期)2020-12-25 02:57:28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42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诗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艺术探索(2017年2期)2017-04-10 08:04:06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