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静,马超彦,靳春艳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尘肺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职业性疾病,该病具有治疗难度大以及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征,若病情控制不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提高尘肺病患者治疗康复效果,此次研究详细分析了综合康复护理运用在煤工尘肺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本文中研究病例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煤工尘肺病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所有患者均为男性,组别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8.0±2.3)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8.5±2.4)岁,各组之间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据观察组患者综合肺康复护理管理,①风险评估:对所有接收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重视度,通过调查结果并结合以往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案。②认知教育: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因素、合理用药方法以及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传授指导正确的日常自我管理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要注重患者的情绪安抚,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与安慰,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恐慌情绪。③排痰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每日安排合理的排痰时间,通过胸部叩击法及翻身扣背法促进患者痰液排出,以便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并且要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并制定出合理的应急方案备。④康复锻炼:通过掌握患者身体康复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腹式和缩唇等呼吸训练、吹气球练习、健康体操、慢走、慢跑以及爬楼梯等,通过良好训练提高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而定[1]。
详细记录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和6分钟步行距离情况。
康复护理前,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也明显延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n=45,±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n=45,±s)
组别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6分钟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3±16.5 92.7±8.5 48.9±8.4 36.6±6.2 356.4±13.5 465.8±15.6对照组 49.2±17.4 85.5±7.2 49.2±9.5 45.3±7.5 355.9±13.4 412.3±14.2 t 0.2517 4.3358 0.1586 5.9975 0.1763 17.0129 P 0.8018 0.0000 0.8743 0.0000 0.8604 0.0000
煤工尘肺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指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所导致的肺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且存在合并症的患者还会伴有咯血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等症状表现。如患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肺功能,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而在当今临床治疗尘肺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治疗过程中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以及自护能力,因此需要良好的临床护理配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尽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而降低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2]。为此,本文中对煤工尘肺病患者采取了综合肺康复护理干预,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该护理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使护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到保障;同时注重了患者的认知教育,最终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认知度以及对疾病的重视度,并帮助患者改善了对疾病的过度焦虑恐慌情绪;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排痰护理以及康复运动指导,最终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3]。
上述结果表明,对煤工尘肺病患者及时采取综合肺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以及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