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的表征与意涵

2020-11-17 00:12刘寅凯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奖牌体育运动

刘寅凯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136099)

奥运会奖牌是奖励奥运会运动项目获胜运动员的一种形式,第二届夏季运动会开始给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授予奖牌,并从此成为惯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至今共举办23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部分欧美国家成立了许多冰雪体育运动组织,1924年法国夏蒙尼举办名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后被追认为第一届冬奥会。冬奥会奖牌与夏季奥运会相比没有固定的历史传统,更多地反映了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历史文化,具有多元的艺术特色,极具研究价值。冬奥会奖牌体现出的艺术设计理念和组成元素基本受同时代艺术设计运动的影响,但由于各艺术设计运动的时间不同、影响范围不一致,各国发展水平和时代审美等影响因素,冬奥会奖牌的艺术设计风格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尤其是奖牌体现出由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空间等组成的“冰雪”图像,其特有的艺术表达、深刻的意涵是了解和研究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一、冬奥会奖牌的艺术设计风格

1.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此时期欧洲出现“工艺美术”“新艺术”“装饰艺术”等一系列艺术设计运动。这一时期共举办四次冬奥会,其奖牌也受到同时期艺术设计运动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艺术设计运动,而1928年在瑞士圣莫里茨举办的第二届冬奥会奖牌就是典型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艺术风格(图1),由阿罗德·尤纳瓦德尔设计,其正面滑冰男子手工艺感非常强烈,主要是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的艺术主张影响,背景简单朴素,崇尚自然主义,奖牌正面滑冰男子四周还有代表“冰雪”的雪花元素。

图1 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第二届冬奥会金牌正反面

1924年法国夏慕尼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奖牌就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发轫于19世纪末,它反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矫揉造作,强调传统手工艺,善于从自然中提炼装饰语言。第一届冬奥会奖牌由罗尔·伯纳德设计,奖牌正面为人物滑雪夺冠的造型,自然主义风格倾向于写实性冰雪运动之美。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一场艺术设计运动。1936年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举办的第四届冬奥会奖牌由理查德·克莱恩设计(图2),体现出“装饰艺术”运动风格。“装饰艺术”运动善于运用几何形体和抽象对称构成,虽然受同时期的现代主义设计艺术风格影响,但其服务的对象还是上等阶层,这与现代主义大众化色彩相冲突。奖牌正面为“三架战车的胜利女神”形象,与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塑类似,象征着胜利,下方摆放着冰雪运动器材,奖牌背面为奥运五环和一圈文字。

图2 1936年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第四届冬奥会金牌正面

2.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是20世纪初开始影响范围极广的一场艺术思潮,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反对为精英服务,注重对于人民的关怀思想,二战之后举办的冬奥会奖牌设计风格皆受其影响。在此影响下,冬奥会奖牌设计风格呈现出几种趋势,第一,“冰雪”图像对比之前更具有抽象设计感,例如图3设计的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九届冬奥会奖牌正面所呈现的就是艺术化的阿尔卑斯山脉;第二,冬奥会奖牌基本不再出现明确的人物形象,即使出现人物形象也基本是象征性的,例如图4设计的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奥会奖牌正面的双人形象,分别是头戴桂冠的运动员和加拿大印第安原住民形象,尤其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头饰就是由冰雪运动器具所组成的;第三,实现冬奥会奖牌材质上的突破,运用了很多采集自本地的特色材料来制作奖牌,且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冠亚季军奖牌的材质问题。举办国在冬奥会奖牌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冬奥会奖牌的外形受到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逐渐呈现出多种变化,有一些摒弃了圆形奖牌的惯例,还有奖牌正反面凹凸不平,例如1972年第十一届冬奥会、1984年第十四届冬奥会、2002年第十九届冬奥会的奖牌都采用不规则的外形,2010年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奖牌表面也有不规则的凹凸。

图3 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九届冬奥会金牌正反面

图4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奥会金牌正反面

二、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的构成

1.“冰雪”图像的组成元素

冬奥会奖牌是举办国和举办地文化、艺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奥林匹克精神。根据资料整理可以看出,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组成元素承载的意涵清晰可见,表现出“冰雪”体育运动的思想、精神和文化价值,“冰雪”图像包含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空间等元素。具体而言,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大多倾向于表现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地域风貌以及冬奥会运动员形象,其中雪山、冰雪运动场地和人物、运动员出现次数最多,均为13次,而冰雪运动器材和雪花的出现次数分别为9次和6次(表1)。

1964年第九届冬奥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正因如此,也给了设计者维也纳女画家玛丽娅·楚法尔以灵感,将山峰凸显于奖牌正面。”[1]冰雪运动场地也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在1972年日本札幌第十一届冬奥会奖牌上出现了现代化的索道和先进的冰雪运动设施,设计师耗费巨资的设施表现在奖牌正面,可谓匠心独运;冰雪运动器材则经常伴随运动员一同出现,但也有例外,1936年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第四届冬奥会奖牌正面的冰雪运动器材是单独摆放的,出现了雪橇、滑雪板、冰球杖和冰刀。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奥会奖牌正面的冰雪运动器材则是隐藏在印第安原住民的头饰中,有滑雪板、滑雪杖、冰球曲棍和雪橇,这类单独出现的冰雪运动器材象征着主要运动项目;冬奥会奖牌的人物主要分为三类,女神、民族代表和运动员,女神在夏季奥运会奖牌上经常出现,但在冬奥会奖牌上仅出现3届,均为胜利女神尼姬的形象,在西方这位女神象征着胜利,而民族仅出现在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奥会奖牌正面,运动员虽然经常出现,但也经历了从具象到象征、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过程。由于科技的进步,举办场地有没有下雪已经不再是阻碍冬奥会顺利举行的问题了,所以从第十二届冬奥会开始基本没有出现过雪花了。

2.“冰雪”图像的材质表达

冬奥会奖牌还利用材质来展现举办国的“冰雪”特色。举办冬奥会是一项荣耀,不仅为举办国和举办地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和教育等发展,而且冬奥会奖牌的设计能保留这一历史时刻。传统的冬奥会奖牌分别由银镀金、银和铜制成,从1992年第十六届冬奥会开始,冬奥会的奖牌使用多种材质进行制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个性化的设计表达和凸现地域性民族特色。如图5设计的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奥会奖牌正面中间嵌有一块水晶,表现以山峰为背景的奥林匹克五环,奖牌的制造展现了法国高超的造币技术,也开启了冬奥会奖牌多种材料表达的先河。如图6设计的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第十七届冬奥会奖牌,则采用挪威本地大理石材的嵌入技术,设计师因耶尔•哈内伍德的精心制作彰显了挪威的自然风貌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由于每一块大理石的花纹不同,因此所有奖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突出奖牌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再如图7纯手工制作的1998年日本长野第十八届冬奥会奖牌,“将金粉或银粉喷洒到用天然漆画出的图案上的漆艺技术,烘制玻璃珐琅瓷的景泰蓝技术以及将照相技术应用于精确金属处理技术中以生产图形。”[2]体现了民族特色,其中雪山由于工匠的技艺不同,也有一些差异,使得奖牌意趣盎然。还有2014年俄罗斯索契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奖牌中使用象征雪山的银白色透明镂空设计,在太阳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之态,奖牌上刻有索契的风光,细节繁复精致至极,显示出俄罗斯的冰雪文化传统。

图6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第十七届冬奥会金牌正反面

图7 1998年日本长野第十八届冬奥会金牌正反面以上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三、冬奥会奖牌中“冰雪”图像的美学意涵

1. 展现“冰雪”运动之美

冬奥会奖牌中“冰雪”图像展现了身体美。“古代奥运会强调力和美的和谐发展……对于身体的审美要求更是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3]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明确了运动与身体的关系,身体美作为观赏和检阅的一部分,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在第一届冬奥会和第二届冬奥会的奖牌正面,都出现了运动员形象,运动员健美、均匀的体型展现出了身体美;随着“冰雪”体育竞技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作为一种对人体的动态展示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冰雪”体育运动中不断突破人的本能极限,追求技巧、体力和智力上的激烈对抗,产生了强烈的动态美感。在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中,运动员的运动虽然是静止的,但利用艺术手法和语言能够将运动美体现出来。在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十届冬奥会奖牌背面,根据不同的冰雪项目由曲线构成运动形象,剪影式的运动形象加之动感的曲线描绘出冰雪体育的运动美。竞技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冰雪”运动也不例外,在这之中所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高超的技能和创造性的临场发挥都展示了“冰雪”体育运动的竞技美。2006年意大利都灵第二十届冬奥会奖牌背面就根据不同的项目,印有此项目的“冰雪”运动图案和名称,在金、银、铜颜色的映衬下展现出了竞技美。

2. 融入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历史文化

冬奥会奖牌是冬奥会体育文化的载体之一,每届冬奥会奖牌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冬奥会奖牌的设计也承载着举办国与奥运文化的交融和创新,为冬奥会奖牌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举办国和举办地历史文化也是冬奥会奖牌中“冰雪”图像经常表现的内容之一,冬奥会奖牌中的“冰雪”图像是历届举办国和举办地历史文化的浓缩,是宣传国家形象、民族形象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历史文化同奥林匹克文化有机结合,不仅作为传播的载体,也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奥运会奖牌作为奥运会和举办国结合的独特产物,用奥运会奖牌图案来展示举办国的历史和文化将会是一个完美的结合。”[4]通过对历届冬奥会奖牌上“冰雪”图像的分析,不仅可以认识各国冰雪文化,贯彻北京冬奥申委提出“运动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5],还可以总结规律为即将举行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提供参考。

3. 宣扬奥林匹克精神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笔者发现,奥运会和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一直改变,冬奥会也是如此。冬奥会奖牌中“冰雪”图像的意涵也因举办奥运的理念变化而变化。

冬奥会奖牌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代表之一,是举办国潜心构思、多角度挖掘、深层次表达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冬奥会“冰雪”图像则是时代特征的融入,奥林匹克精神不断自我更新并与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在冬奥会“冰雪”图像中形成了历史的印记,这些“冰雪”图像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从第一届冬奥会的16个国家参赛到全球性的参与,从第一届4个大项、14个单项到平昌冬奥会的15个大项、102个小项,从13名女性运动员到1242名女性运动员参赛,都说明冬奥会由小变大、由单一变多元以及性别平等的进步,这些均被反映在冬奥会“冰雪”图像当中,以多种文化、形式和艺术特征表达出来,形成了冬奥会奖牌特有的意涵。冬奥会奖牌中的“冰雪”图像是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理念变化而不断自我改良和更新,每一次都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的重新诠释,唯一不变的是冬奥会奖牌上的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和新世纪“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宗旨。

4.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冬奥会竞技的场域内各国文化共存,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淡化了宗教、文化、民族等世俗矛盾,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促进全球各民族达成价值的认同和平等的交往,冬奥会奖牌“冰雪”图像的冬季体育运动和运动空间都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6]这不仅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指明了方向,也与2014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所倡导的内容相契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中,也可以植入这一理念,进一步促进全世界的价值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能。即将于2022年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又将是一次全球各民族互相了解的重要契机,相信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可以打造出一场精彩的冰雪体育运动盛会。

四、结论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为之惊叹。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行,如何突破自身桎梏留下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其中对培育冰雪产业市场主体,优化和拓展冰雪产业结构与文化都提出了明确意见。对冬奥会奖牌中“冰雪”图像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提供参考,还能启发我国冰雪产业生态创新,为探索形成具有地域性的冰雪视觉文化提供启示,为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提供理论支撑,对传播和推广中国国家形象、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政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奖牌体育运动
首枚奖牌!
体育运动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头脑奥林匹克
呆呆和朵朵(13)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