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2020-11-17 07:33曲奇力
中国文艺评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曲艺建设

曲奇力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指出:文联、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也指出,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不难看出,新时代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曲协”)的重要作用已经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展为努力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强调的是密切地联系、联络、联谊、联合,“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更强调在行业服务、行业教育、行业管理中发挥价值引领、思想引领、职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一主导作用,要求曲协组织在行业规范的制定、会员的准入和退出、行业风气、行业自律、行业维权等方面创新有为,实现由“桥梁+纽带”向“桥梁+纽带+枢纽”角色的重大转变。

一、行业建设的基本内涵

开展行业建设,不仅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从广义上说,行业建设是一个涉及行业内外各方主体、涵盖行业发展方方面面的持续过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管理与规范指导,也需要行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积极支持和有序参与。行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思想建设是指行业建设主体根据行业的自身定位,密切围绕行业发展目标,以各种方式来培育行业的共同愿景,加强行业的文化研究与理论创新,强化对行业内部团体与成员的思想引领,从而以积极的行业文化和先进的行业思想来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组织建设是指通过加强行业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是从行业的体制建设、机制建设、规范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行业管理、行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监督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强化行业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构建和形成诚实信用、公平竞争、抑恶扬善、风清气正的行业文化和行业风气。

行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行业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四者之间是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的。行业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环境建设为依托。行业思想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理论指导与方向指引,行业组织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必备的机构保证与人才资源,行业制度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与规范指南,行业环境建设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行业建设的主导作用是指行业组织通过开展行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在行业内部所发挥的组织领导、管理指导、团结引导、联络传导、自律督导等方面的作用。组织领导作用是指行业组织在行业建设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并对行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负责,包括确定行业建设的目标方向以及研判并解决行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管理指导作用主要是指对行业内部的组织团体与成员所发挥的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包括会员的准入及退出规则、行业考核与奖惩标准、从业资质认定及审核等;团结引导作用主要是指在行业建设中对行业内部的组织团体与成员所发挥的凝聚和引领作用,包括开展行业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以及通过主题活动、激励扶持、先进示范等方式积极引导从业者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建功立业等;联络传导作用主要是指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行业内部的不同组织团体和从业人员,吸纳行业优秀人才,将行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与国家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行业的各项活动中;自律督导作用主要是指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进行自我约束,通过建立检查督导、考核评价、激励惩戒机制开展行风建设,维护行业利益和从业者合法权益。

二、中国曲协开展行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的影响力亟待增强;有的群团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现象;群团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文联、作协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

中国曲协作为专业性人民团体,肩负着团结教育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自觉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组织活力,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曲协在开展行业建设中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曲协组织的基层结构还不健全

中国曲协要把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传达给各级会员和广大曲艺工作者,就需要有一个覆盖范围相对完整、信息渠道保持畅通的组织体系。目前看,曲协组织的基层结构还需要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及村级曲协组织在内的全国各级曲协组织一共有699个。从省级行政区划看,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实现曲协组织全覆盖(港澳台地区除外)。从地级行政区划看,全国地级行政区划404个,建立曲协组织272个,约占67.3%。从县级行政区划看,全国县级行政区划3528个,建立曲协组织298个,约占8.4%。从乡镇级及以下行政区划看,建立曲协组织93个。由于曲协组织在某些地区的空白,相应地方的曲艺工作者就等于没有“娘家”,中国曲协在这一地区的行业建设作用就无从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曲艺事业的发展因缺乏有组织的规划实施,难以实现与其他地区曲种的交流、融合。基层曲协处于全国曲协组织网络最前沿,是联系一线曲艺工作者和服务广大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看,基层曲协建设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从人员编制看,中国曲协机关、省一级的曲艺家协会均有相应的人员驻会工作,而市地一级曲协及县级曲协的人员编制很不理想,基本都是兼职人员。如果说,国家级、省级曲协的工作人员是为了职业责任进行工作的话,那么地市及县级曲协工作人员,不拿财政工资、没有财政拨款,都是在艺术责任的支撑下东奔西走发展曲艺。但是,基层曲艺之于曲艺整体的基础作用不可或缺,对行业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曲艺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所以,市县级曲协专职人员的配置应纳入行业建设的重要组成,以此来保证曲协组织网络的完整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为基层曲艺行业建设提供保障。诚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曲艺高等教育落后于时代需要,曲艺人才的低端化无法满足国家工作人员招考标准,但很大程度上也与一些地方对曲艺工作的重视不够有关。

2. 曲艺行业的内部生态还很脆弱

对团体会员的管理指导仍需加强。中国曲协掌握有全国的曲艺资源,组织活动可谓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大多省市县曲协而言,由于资源的匮乏在活动组织方面有着捉襟见肘的尴尬。部分省级及市县曲协的理事会形同摆设,基本只是换届选举的程序需要,没有在会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2016年中国曲协和团体会员共同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之前,很多地方曲协已近20年没有举办过类似的集中培训活动。各团体会员工作活力不足,举办活动意愿不强,在相应区域的行业建设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直接造成了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弱化。

对新曲艺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的规范引导和服务管理需要加强。在市场化大潮中,新曲艺组织和自由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曲艺队伍的主体,其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涌现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作品。但是,与国有院团从业者注重公众形象和社会效益,有着健全的行业监管与良好的职业操守相比,民营小剧场和个体从业者更多是为了满足生存的经济需要。因此,经营性的曲艺小剧场,在活跃文艺演出市场的同时,也凸显出诸多弊端。一些小剧场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行帮管理、江湖习气、家长制作风浓厚;一些从业者不愿在提高艺术上下工夫,一味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为了逐利便极尽所能地娱乐他们的“衣食父母”,把笑的艺术变成了可笑的艺术;个别艺人甚至唯利是图、美丑不分,为了赚钱竟然将旧时代说唱中的糟粕捡了回来,以恶搞伦理、调侃崇高等内容填充说唱艺术。这些现象和行为严重脱离了曲艺以高尚的艺术服务人民的正确轨道,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依靠的是协会章程以及倡议性的行为守则,这些行业规则既缺乏刚性约束,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往往造成行业监管上的无力与尴尬。

传统的曲艺传承方式需要反思和革新。拜师收徒是曲艺传承的重要方式,亦会在今后长期存在。我们在肯定这一传承模式之于曲艺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正视其中的弊端,借拜师收徒敛财、“只能进一家门”的保守以及由此带来的门户观念、相互碾压等不良现象阻碍了曲艺事业的整体发展。明确拜师收徒的模式、师徒间权利义务,抵制行帮习气、行帮组织和行业寡头,维护师徒间的平等关系和合法权益的规范意见有待出台。

曲艺缺乏专业话语体系、评价体系、理论指导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研究。一是曲艺与音乐、戏曲的相互交叉部分各有表述,曲艺的艺术身份模糊,在音乐、戏曲理论研究相对强势的情况下,曲艺有失去话语权的危险;二是在曲艺的训练手段、艺术表现手段被其他艺术形式施用“拿来主义”留为己用时,曲艺的艺术身份被漠视;三是理论指导、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曲艺发展在某个阶段、某个区域内走进了各种各样的误区;四是曲艺缺乏与姊妹艺术的互动,虽享有“百艺之母”美誉,却没有充分从其他艺术门类汲取发展能量;五是曲艺理论指导体系缺失,曲艺共性研究的不足和艺术规律探索的弱势造成了各曲种、各流派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局面;六是曲艺评论没有与艺术实践同步发展,缺少战斗力、说服力,对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3. 曲艺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具备创作、表演、理论研究的曲艺人才是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传统师承方式的薄弱和现代学校教育链条的脱节,导致曲艺人才短缺、老化和领军人物缺乏,是曲艺行业建设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类曲艺人才短缺。目前,曲艺表演、创作、理论研究以及编导策划、营销、编辑撰稿等各个领域都存在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象,有些地方的群文部门甚至出现了曲艺人才的空白。究其原因,首先是曲艺艺术社会影响力较弱,从业者数量减少,从而无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次,乡土基层曲艺从业人员生活处境不佳,难以给潜在的传承者以幸福生活的信心,使基层曲艺薪火相传不能为继;再次,曲艺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弱势甚至缺失,不能培养各个领域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曲艺理论评论人才及编辑、策划、营销等专门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

人才结构与层次不合理。一是曲艺从业者平均年龄偏高。虽然,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一些曲种实现了新老更替,但是,鼓曲唱曲、评书评话等大多曲种,仍存在从业者年龄偏高的问题。二是高层次曲艺人才少。和音乐、戏剧等艺术门类相比,缺乏高学历曲艺人才,缺少表演、创作、理论兼修的综合人才。只有曲艺进入现代高等教育实现学科化,才能顺理成章地实现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路径,从根本上解决曲艺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结构断层问题。三是基层曲艺人才短缺。基层曲艺人才是曲艺发展的源头活水。曲艺的人才结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基层的人数应该是最多的。虽然现在基层曲艺有着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仍不容乐观。如果距离观众最近的基层曲艺不能创作演出优秀的曲艺节目满足观众需求,曲艺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泛娱乐化背景下曲艺创作表演出现不良倾向

曲艺是惩恶扬善的艺术,既有着“劝人方”的艺术内涵,又有着“逗你玩”的幽默与机智。虽看似简单,但实为大道至简,简而不浅,富有章法,有着超乎日常语言表达的高明和艺术手段上“以一求变”的丰富多彩。但是,在当前“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曲艺创作迷失了方向:有的脱离实际,不能生动再现、提炼现实生活;有的热衷夸张、离奇、恶搞,失去了现实批判的锋芒和针砭时弊的锐气;有的言语过于直白,图解政治、宣讲口号,毫无艺术性可言;有的为了满足“观光化”的旅游群体,快餐式、消遣式作品泛滥;有的大量拼接网络笑料,成了段子杂烩,最终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反感。在舞台演出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曲艺呈现的形式更加开放多元,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和多曲种串联的曲艺剧热度不减。但某些节目过分强化以视觉为中心的戏剧效果以及服装、舞美、灯光、舞台调度的艺术作用,使得曲艺本体的艺术呈现出现了异化,最终扭曲了曲艺的形态。

5. 新时期行业规范的伦理支撑尚未形成

任何一种行业的有序运转都离不开行业规范与伦理的维系。比如,在曲艺传统行业中,以“搭桌”演出来接济有困难的艺人,以“盘道”接纳在他乡卖艺的艺人,为了避免争夺客流,“撂地”的场子要有一定的距离,前场的演出不能“刨活”影响后场的演出等等。这些规范体现出曲艺人在自身利益与行业情义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确保了艺人群体的长久存在,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曲艺人为了集体必须遵循的行业伦理。在中国曲协大力倡导下,《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的出台成为曲艺界新时期的行业规范。

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曲艺资源的分配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谁适应市场的需要、通晓大众传媒的运作,谁就能积聚起更多的资源,乃至于个人能够动员千万粉丝的力量迅速淹没主流声音。对于曲艺界出现的一些与行业发展、社会文明背道而驰的负面事件,单凭曲艺行业规范已经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在推动职业道德建设中,如何使越来越多的曲艺人能够清醒认知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将自己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就变得十分必要。

三、中国曲协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文化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中国曲协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担当作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立足十六字新职能,通过深化改革和职能转型,持之以恒推进行业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曲艺工作者队伍。

1. 规划行业发展愿景,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愿景,通常指人们愿意看到的情景,在企业管理中,就是把组织活动聚焦在一个核心目标上,激发其成员持续依循明确的方向、步骤与路径前进。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愿景。文艺发展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作为行业建设的主导者,中国曲协理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当好舵手和总设计师,规划行业发展愿景,加强行业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学术引领。

第一,引领曲艺话语力发展。曲艺是中华民族活态历史,面对上千部民族历史演绎的中长篇书目,上万乃至数万个曲艺说唱保留节目以及全国数十万曲艺工作者,中国曲协如何构建我国曲艺话语体系,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曲艺话语中的各种纷争进行引领,对曲艺艺术历史话语遗产进行科学审视和自我超越,从现实层面、价值层面和表达层面重塑当代曲艺艺术话语力,是中国曲协引领曲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

第二,引领曲艺生产力升级。从曲艺发展历史看,曲艺生产力建构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原创曲艺,包括曲艺作家、曲艺表演家首度创作和二次创作;二是曲艺作为职业说唱艺术,天然具有汲取民间文艺素材提升生产技能的属性。中国曲协应有计划安排全国曲艺重要原创作品研讨活动,引领全国曲艺原创大势;全面调研和确认各曲种需要保护的传统曲目,研究和制订这些具有民族文化遗产属性的传统曲目传承保护改进计划,形成中国曲艺曲种流布区域主要传统曲目的记录机制和形成中国曲艺艺术全局性发展序列及申请非遗的管理机制,引领全国曲艺生产力升级。

第三,引领曲艺资源力开发。中国曲协应关注曲艺资源的建设、开发、孵化,提升全国曲艺发展的社会土壤和艺术资源。要联络各地文联、宣传文化部门、曲艺演出团体,对传统曲目演出率,区域业态环境,各类曲艺演出成本及收益,曲艺工作者平均薪酬等予以抽样调查,搜集当地曲种演出经营和跨地区曲种演出的曲目变化等数据,建立全国性曲艺数据库,为全国曲艺艺术资源开发提出基础性、指导性、前瞻性意见。

第四,引领曲艺学术力建设。目前,曲艺作为艺术大家庭的成员,存在着“本科招生目录、学科建设目录”双重身份的缺失,严重阻碍曲艺事业繁荣发展。中国曲协要在开发编写高等教育曲艺本科教材、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等现有工作基础上,密切联系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加强沟通,不断完善教材体系,持续推进曲艺学学科建设,推动曲艺高等教育的全面开展。

第五,引领曲艺管理力提升。中国曲协应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和广泛的工作平台,着力建构协会全域性工作网络,形成整合的全局性工作体系:建立覆盖全行业年度重大原创作品报告制度,形成曲艺著作权保护依据和促进各曲种原创节目的交流报告;建立曲艺舆论舆情和生态监测报告制度,联络各地曲协,收集全国各地纸质媒介、电波媒介以及互联网信息和曲艺评论信息,梳理年度曲艺在全国传媒上的关键词词频序列,研判年度全国曲艺发展的舆论汇总和舆情态势,形成年度全国曲艺资源养护及曲艺艺术生态监测报告;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年度曲艺学术进展研究报告制度,联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全国各类艺术研究机构、各类高校人文学科等,开展曲艺研究,尤其是曲艺现状的应用性研究;建立中华曲艺非遗保护的年度报告制度,关注全国范围内的曲艺非遗保护,开展曲艺非遗研究,引导曲艺非遗项目的合理传承及生产性开发。

2.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团结引导作用

中国曲协作为联系广大曲艺家、曲艺工作者的群团组织,要通过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团结广大会员、非会员曲艺工作者和其他一切关心支持曲艺事业的社会力量,形成有益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通过会员培训、主题活动、评奖办节等各项工作机制,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之路,运用曲艺“说书唱戏劝人方”“文艺轻骑兵”和百姓喜闻乐见的独特优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行业教育是团结引导曲艺工作者开展行业建设的重要方式。常态化培训机制的建立不仅加强了中国曲协与基层曲艺工作者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国会员情况,同时也搭建了中国曲协与地方文联、曲协密切合作、共同服务广大曲艺工作者的重要平台。中国曲协在有序推进《全国曲艺工作者培训研修五年规划(2017-2022)》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开展新曲艺群体新曲艺组织中的优秀人才、边远民族地区曲艺工作者、各级曲协管理干部、曲艺领军人才、曲艺理论评论人才和曲艺产业发展人才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开展教育培训研修与加强团结引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论评论结合起来,与加强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与指导创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常态化培训工作运用到会员管理之中,纳入到对各团体会员的绩效考核之中;认真研究和总结曲艺教育培训研修的特点和规律,统筹开发编纂适合曲艺艺术特点和队伍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教材,切实发挥教育培训研修在行业建设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第二,实施主题活动引导机制。注重加强引导和搭建作品孵化平台,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一是将主题实践活动与重大创作项目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征集、采风创作、集中研讨、评选资助等方式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创作引导机制,推出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曲艺原创作品。二是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机制,持续加大曲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资金补贴、专家指导、研讨培训、宣传推介、汇报展演等多种方式跟踪培养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中青年曲艺人才,打通他们成长成才通道,打造新时期各曲种代表性人才和领军人物。三是注重成果的推广、展示和传播。发挥中央主要媒体、行业宣传阵地和地方重要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主题活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推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

第三,改革曲艺评奖机制。深化改革以来,中国曲协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评奖办节等重大曲艺活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全国性的曲艺评奖办节。目前,中国曲协仅有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这样一个国家级专业艺术类评奖,取消了其他任何形式的全国性评奖。今后要进一步深化评奖改革,促进评奖活动的公平公正,发挥曲艺牡丹奖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一是坚持评奖的正确导向。突出思想艺术水平和德艺双馨的要求,既看作品也看人品,切实提升奖项的专业水准和艺术含金量。二是加强评奖主体建设。充分发挥组委会、评委会和监委会的功能和作用,保证评奖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维护奖项的权威性和参评者的正当权益。三是利用现代网络传媒让评奖流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主动接受业界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四,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中国曲协依法依章程对各团体会员进行业务指导。探索开展曲协组织分层分级服务,搭建纵横交错组织体系,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厘清各级曲协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曲协组织运行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实现在行业建设中既加强纵向曲协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也推动横向曲协组织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搭建起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联为一体、运转高效的曲协组织网络体系。

3. 聚焦核心职能,突出联络传导作用

曲艺工作和曲协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教育和团结引领工作。新时代的曲艺行业建设就是坚持聚焦“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能,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最大可能地团结引导曲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成为他们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实现曲协组织的联络服务从“家”到“者”到“界”的拓展。

第一,延伸工作手臂,着力服务新曲艺组织和新曲艺群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曲艺组织和新曲艺群体正日益成为曲艺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专业曲艺院团有56个,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的全国各类曲艺文化公司、曲艺培训机构超过4000家,全国各类曲艺小剧场约1000个,全国各类高校曲艺社团200多家。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曲艺社团和曲艺组织的相继涌现,是顺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适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在培育曲艺受众、推动艺术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推进行业建设中要把对曲艺“两新”的服务提到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用全新的眼光和全新的政策措施团结吸引他们,在项目申报、入会推荐、展演展示、评比奖励、教育培训、创作指导、志愿服务等方面更多地向他们倾斜,引导他们共同为繁荣兴盛曲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拓宽工作视野,着力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曲艺活动。群众性曲艺活动是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在基层的广大曲艺爱好者和曲艺观众是各级曲协组织重要的服务对象。在开展行业建设中,要坚持重心下移,扩大覆盖面,高度重视基层曲艺事业发展,特别是重视发挥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曲艺活动在成教化、助人伦、讲文明、树新风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到人民中去,到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去,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艺术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曲艺工作者与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哪里有曲艺工作者,曲协的工作就做到哪里。

第三,打造工作平台,着力探索“互联网+曲艺”“互联网+曲协”建设。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互联网已经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在文艺领域,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艺业态,不仅带来文艺创作生产、流通传播和文化消费模式的变革,也为文艺行业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巨大挑战。中国曲协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把信息化工作、建设网上曲艺新阵地作为把握当前和未来工作主动权的一项战略选择。目前,中国曲协会员服务管理系统、曲艺牡丹奖在线审评系统已运行,为广大曲艺工作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曲艺》杂志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营销工程初步搭建起曲艺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展示,优秀曲艺作品多终端推送的网络传播推广的格局。今后应继续在平台建设上发力,在会员管理、会费缴纳、作品展示、艺术交流、人才推广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广大曲艺工作者能够在网上找到组织;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搭乘“互联网+”的时代快车,努力推动建立更多共建共享的网上工作平台和传播服务阵地。

第四,丰富工作手段,着力发挥各专业艺术委员会参谋助手作用。为切实发挥中国曲协各专业艺术委员会在团结引领业内曲艺工作者、推动行业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曲协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中对所属专委会及其组成人员进行了清理整顿、调整充实和重新聘任,进一步强调了专委会是中国曲协领导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曲艺界的专家组织、曲艺家专家发挥作用的平台组织三大属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专委会应从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理论研究、发现培养人才、进行专业咨询、开展艺术指导、助力行风建设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在深入推进行业建设中,要继续调动各专委会密切关注曲艺事业发展状况和行业诉求,根据本艺术门类特点和中国曲协工作实际,开展各类主题创作、展演展示、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专委会在艺术上和学术上的双重指导作用。要继续强化专委会委员担当作为、主动履职的责任和意识,在事关行风建设和行业发展重大问题上能及时表态发声和提出有益建议,成为中国曲协履行职能和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重要力量。

4. 探索职能转型,发挥管理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群团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赋予文联十六字基本职能中明确指出,文联在行业治理中承担管理职能。因此,作为中国文联团体会员的中国曲协在开展行业建设中应积极探索职能转型,主动融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洪流。

第一,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行业准入是一种行业管理手段,主要是根据本行业实际情况,从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出发,以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限定会员的专业水准和进入门槛。在开展行业治理中,中国曲协也可以探索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即推动政府许可,在曲艺理论研究、创作、表演、评论等领域,由协会集中组织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达到一定职业水准后取得从业资格,并由协会依法依规对从业者进行年度审核和监督管理。同时,主动承担行业管理和建设职能,完善各级各类曲艺人才库、专家库,开展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行风建设。

第二,探索建立新曲艺组织行业评价体系。围绕加强对新曲艺组织的团结引导和联络、服务,通过对其基本状况、存在问题、普遍诉求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发布等方面构建起具有权威性、话语权、影响力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国曲协发挥职能作用和引领行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

第三,探索开展曲艺自由职业者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把适合群团组织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由群团组织行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对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职称系列,以及不具备评审能力的单位,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进行职称评审。中国曲协应在文旅部和中国文联的统筹推进下,积极开展曲艺自由职业者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填补长期以来体制外从业人员无法评定职称、其艺术成就难以得到客观评价的制度空白。

第四,探索建立各类自组织服务平台。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行业内更多的吸纳型服务型自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为行业建设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和宽广的平台,推动行业内部交流互动与协同治理。目前,由中国曲协主导和大力推动的各类自组织曲艺联盟如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曲艺媒体联盟、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联盟、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等,汇聚了行业内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发挥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今后中国曲协应加强对这些行业自组织的工作指导和活动引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不断完善机制和创新治理方式,促进行业协同发展,倡导引领行业新风。

5. 树立行业权威,强化自律督导作用

行业自律是行业组织开展行业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努力探索和实践,2015年发布《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2016年制定了与《守则》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并成立行风建设委员会。为持续推进曲艺界行风建设,2019年中国曲协又制定了《2020-2022年全国曲艺界建设优良行风行动方案》,推出《中国曲艺行业准则》《曲艺演出标准》。守则立规、办法惩戒、委员会监管三管齐下的曲艺行风建设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曲艺界产生广泛影响,为今后深入推进行业治理和开展行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大力开展行风建设。曲艺行风是曲艺界素养、形象和生态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和体现着行业建设成效。要坚持正面倡导为主,利用资源、平台、人才优势,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加强曲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督促曲艺工作者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修为,强化自我约束,让自律成为一种自觉;深入挖掘和深度推介曲艺界优秀共产党员和牡丹奖得主、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中青年领军人物、长期扎根基层的曲艺工作者和新曲艺群体中的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心路历程、道德品质和艺术追求;充分发挥曲艺界两代表一委员、主席团成员、理事、艺委会专家的模范带动作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略实施、重要时间节点,认真组织曲艺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引导全国曲艺界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抓住有利契机,向全社会发布行风建设倡议书,凝聚业界共识,大力倡导担当使命、扎根人民、创新求精、健康批评、崇德尚艺的曲艺界优良行风。

第二,加大行业治理力度。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有力执行是行业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针对曲艺界行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用制度的刚性约束行为,用惩治去疴除弊。在会员入会、评奖办节、展演展示、对外交流、采风创作等方面,明确既看作品更重人品,明确规定遵守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探索建立曲艺从业人员行业信用机制、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有劣迹的曲艺从业人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对于歪曲丑化历史、亵渎英模人物、涉黄涉赌涉毒、抄袭侵权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重大失德败德、严重损害行业发展、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从业人员,依照行业管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和惩戒;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组织与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新闻媒体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联动的行业治理新格局。

第三,提升权益保护科学化水平。曲艺维权工作与曲艺行业建设密切相关。广泛开展著作权等法律法规宣传,强化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曲艺创作示范合同、曲艺演出示范合同推广力度,形成尊重作者、尊重原创、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强大共识;建立曲艺作品资源数据库,搭建全国曲艺作品交流平台,促进公平交易、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健全曲艺权益保护圆桌会议机制,对曲艺版权保护、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加强与司法及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完善权益诉求表达处理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曲艺作者创作的积极性,繁荣曲艺创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领导的文艺界群团组织是推进文艺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中国曲协如何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难题,具有复杂性、挑战性,仍需不断总结探索。

猜你喜欢
曲艺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