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践行“双创”思想的红色题材好戏
——简评花灯剧《山茶花红》

2020-11-17 21:35潘勇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山茶花花灯舞台

潘勇

(作者单位: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2019年5月,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的“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剧目展演”在昆明拉开帷幕。近年来云南着力打造的5台重点剧目华彩登场,向祖国70华诞献礼,为昆明观众带来了精美的艺术享受。其中,由玉溪市花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花灯剧《山茶花红》(升级版),以真实的英雄原型、动人的情怀、细腻传神的表演和极富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舞台呈现,深深打动了观众,既给观众带来了信念和灵魂的洗礼,又让人们在动心动情中触发了许多思考和感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创造性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

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革命历史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总是充满动人心魄的力量,也催生了大量红色经典作品。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红色题材创作却好像步入了瓶颈,出现了大量简单化、扁平化、同质化的作品,一样的无所畏惧、一样的大义凌然、一样的革命牺牲……观众看到的,多是高大而又显得符号化的英雄,以及对革命价值观和爱国思想的生硬灌输,造成观众虽然感佩英雄和先烈们的伟大,但很少能够感受到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涤荡,以及生命和情感的温度与厚度,最终在观众心里形成自我对历史与现实的态度和感悟。这样的结果是,当下的许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一听是革命历史题材,就不自觉地停下了靠近剧场的脚步。究其原因,恐怕就是源于创作者和生产者们的思想观念只停留在继承,而没有更好、更深入地思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处于多元的视角、海量的信息和各种风格样式文艺作品包围中的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我们的应该提供怎样的作品,才能准确打中他们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感悟?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通过花灯剧升级版《山茶花红》的创作演出,来寻找到一些答案。

一、从英雄视角回到人性视角,是红色题材动人心弦的根本所在,也是对“创造性转化”思想的践行。

吴澄与李国柱,他们是共产党人,胸怀革命理想,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许多革命先烈们的共同生命轨迹。但花灯剧《山茶花红》显然不愿意落入符号化的说教在旧巢中,他们深知英雄和先烈虽然是非同寻常的人,但一样是人。他们有信仰和追求,但他们同样有悲伤、无助和茫然。面对艰难的环境,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守,在痛苦中的成长,在不舍中的离别与牺牲,显然要比从始至终一成不变的高大与伟岸更具情感力量。所以我们剧中看到的吴澄、李国柱、张晴依、陈家华四个虽生命轨迹和人生选择各不相同,但同样充满人性温度的年轻人,是青春的、鲜活的,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是不断成长变化的。

吴澄与李国柱在志同道合的人生追求中心心相印,至死相守的过程中,人物总是在时间和事件进程里不断地变化成长。吴澄与李国柱的爱,是青春年华自然而然的心动,又是志同道合的积累与升华。他们被彼此的气质和才情吸引:吴澄美丽大方,温柔中又不失果决。李国柱高大帅气,充满激情与活力。两个处于最美年华的年轻人,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走近、相知、相爱,及至最后牵手含笑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他们有离别时的痛苦,有无助时因彼此的牵挂与鼓励而坚定信心,有革命理念与具体实际脱节产生的分歧与争执,有达成心灵沟通后的快乐与幸福,有绝境中的坚守,有含笑赴死时的无畏……在剧作家王俭的笔下,他们是英雄,也是普通的青年男女、是爱人、是子女、是父母……他们深爱着彼此,深爱着尚未出世的孩子,深爱着他们的父母家人。他们既是革命者,又是普通人,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在时间历程和人生际遇中不断变化、成长,这种普通人的视角或说是人性的视觉,让两个革命者不再是从始至终概念化的革命到底,而是充满了生命张力,显得真实感人。

同样的鲜活立体,还表现在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上。张晴依虽背离了初心走上了别样的人生之路,但仍然不忘姐妹情深。在剧作家的笔下,张晴依是吴澄的小姐妹,她天真美丽,充满青春活力,深深吸引了于将军。少女是多梦的,于浩天用他的权势为她织了一个光鲜灿烂的明星梦,张晴依深陷其中,与姐姐吴澄分道而行。但是,张晴依这个人物并不令人厌恶,相反让人充满了同情。去上海追逐明星梦前,她来向吴澄辞行的那一幕,充满了矛盾。她既憧憬明星生活,又告诫李国柱别害吴澄,特别是提到于将军时蜷缩着的恐惧与悲鸣,把一个天真烂漫少女遭遇于将军强势到完全不对等的情感之后的无助与无奈传达和淋漓尽致,就这么一个细节,就让人难以想象在光鲜的生活背后,晴依遭受了怎样的屈辱与伤害。后来她数次帮助与试图营救吴澄的努力,足以说明她情义深长;陈家华从初时的钟爱守护吴澄,到因爱生妒,天真地以为没有李国柱,就能与吴澄相守而背叛革命。他是一个不同于过去大多数叛徒形象的人物,他背叛革命,固然有性格中的软弱,但更多的,是爱得绝望后的迷失,最后时刻劝吴澄像他一样选择活着,他会用生命的全部来爱吴澄和未出世的孩子,遭到吴澄的痛斥,这才幡然醒悟,道本不同,吴澄又怎会倾心于他?最终他大梦坍塌,自我毁灭;哪怕是剧中的反面人物于将军,也不是空洞苍白的坏人形象,而是呈现了一个在不同立场中维护既有利益的性格复杂的军阀形象。

四个关系紧密而又生命走向各异的年轻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交织出了一台复杂曲折的人生大戏。可以说,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符号化的,而是立体生动的。在一众鲜活的人物中,吴澄与李国柱的形象凸显出来,他们的所有苦难都缘自他们自身内心的坚守,这种人性视角下的为了一个壮丽事业的生命坚守,感人至深而又撼人心魄。所以,《山茶花红》因为人性视角而充满了人性温度,因为信念坚守而具有了崇高感。这种创作理念,正是艺术家在当下对我国的革命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实践。毕竟,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崇高,当它们作为艺术作品呈现的时候,艺术性和文学性才是第一品质,就要让观众从中看到艺术家“对生活、生命、情感、现实和历史的态度”(罗怀臻言)。进而,引发当下观众的审美和情感共鸣,令观众透过艺术获得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态度。而这,正是红色题材创作能够真正做到让现代观众入脑入心的根本之所在。

二、充满现代感和象征意味的舞台语汇,是红色题材完成现代表达的必然之途,也是对“创新性发展”思想的践行。

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有着怎样的创作追求?这是艺术家们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著名导演王小鹰追求“三种表达”,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强调“把古代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把革命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这些理念,无一不是围绕“怎么讲”和“给谁听”来构筑当下的戏剧创作观。在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现代观众来进行合适的讲述与表达。众所周知,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接受信息,获取审美感受的路径变得丰富多彩,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再能够具有唯一性。对于古老的戏曲艺术而言,在遵循传统艺术本体基础上进行创新,是赢得现代观众必须要做的事情。而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们对革命历史文化又比较陌生和疏离,那么,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在进行红色题材创作的时候,要准确打中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心理,就必须要开掘革命历史文化与当下审美心理、时代精神和人生思考的内在勾连。

这种开掘,首先就是剧作上的开掘。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山茶花红》在创作上的人性视角下的当下开掘。坚实的文本,为二度三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创新基础。对于一出戏而言,在从平面的文字向立体的舞台形象转变过程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样式,尤其重要。

在“空的空间”的创作观下,升级版的《山茶花红》与第一版相比,最大的改变正是舞台呈现的改变,新的创作团队找到了完全不一样的舞台样式——现代写意的舞台时空。年轻导演齐宁在创作上更加追求戏曲写意与虚拟的美学特征,整体舞台呈现充满了现代和象征意味。

1.表演上回归戏曲的虚拟性和歌舞性。

全剧的表演,除了运用了丝巾、红毛衣、包、竹篓、枪等几样必要道具之外,其他基本都是戏曲化的无实物虚拟表演。无论是开门关门、还是奔跑打斗,又或是其他行为动作,都在演员的虚拟表演中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好处当然是充分发挥了戏曲“景随人移”,“看山即是山”的抽象写意的美学特质,同时,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玉花的几位年轻演员表现都可圈可点,人物创造完成得很出色。吴澄的扮演者刘玎玮,表演的分寸感把握极好,在舞台上收放自如,无论是唱腔和表演都显得细腻传神;李国柱的扮演者李彪,身段运用娴熟,表演和气质均与人物相契合;张晴依扮演者矣露,气息和分寸把握准确,特别是前文提到的去上海前的细节,充满张力和人生况味;陈家华扮演者许伟,也较好地演绎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同时,从戏开场时对李国柱“奔走”的慢镜化处理,到云南花灯舞蹈和彝族舞蹈元素的合理而充分的运用,全剧处处张扬着“以歌舞敷演故事”的美学特征,与演员的表演一道,构建起了极强的戏曲虚拟性和歌舞性的美学风格。

当然,演员的精彩表演,除了几个年轻演员自身的功力外,与导演的雕琢也密不可分。在上一版中潘伟行老师在表演上对人物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的人物心理充分体验的强调与训练,较好地解决了戏曲演员重程式完成轻人物体验和情感表达的问题;升级版中齐宁导演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人物体验与戏曲性、歌舞性充分结合,创造了全新的表演张力。

2.空灵、冷峻、时尚、现代的舞台语汇,为演员表演提供了强大的舞台支点,同时也充满了写意、象征意味和现代感。

升级版《山茶花红》采用了9个巨大的钢铁方框来构筑全剧的舞台支点,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组合,切割呈现不同的舞台时空。舞台上的绝大多数区域都空了出来,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自由而充分的表演空间。同时,也充满了写意性和象征性,它的整个舞台语汇主基调是生硬、压抑的。钢铁的冰冷和坚硬点送着白色恐怖下的冷酷、严峻氛围,又在厚重的阴云、冷峻而干净利落的灯光的助力下,时时营造着压抑感与紧张感。当然,在需要的时候,它也能够呈现明快、浪漫、光明的诗意。如戏中男女主角在困境中的心理交流时爱的甜蜜和力量如月华般丝丝流淌,如入党宣誓时的庄严震撼,如婚礼时的欢快幸福,如就义时的动人与崇高……此外,还有清新、时尚而又富有象征性的服装设计,让全剧呈现出浓郁的青春色彩和时尚气息。看完该剧升级版,极富设计感的服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中,服装不再只是人物身份的符号,而是无言地说着话,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服务着。并且,服装的美感和时尚感,让年轻的观众看得倾慕不已。

可以说,升级版《山茶花红》的整个舞台呈现,在“空的空间”和“有意味的形式”统领下,处处透着诗意和象征,也充满现代感和时尚范儿。这种创新,是在遵循戏曲本体美学精神下的创新,是与花灯剧的气质相契合的创新,是对优秀的、民族的传统艺术样式作出的一次成功的“创新性”实践,是对革命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的一次充满诚意的探索。

总而言之,升级版《山茶花红》,在原来坚实的戏剧性基础上,对英雄人物作了普通“人性视角”的观照与开掘,对革命历史文化有了新的、现代的表达,使得全剧呈现出了既张扬初心和信念,又充满艺术性和现代性,是能够打动现代观众,引发人们生命联想与思考的好戏。杨丽琼院长曾谈到,“升级打造,主要是为了在传承和弘扬玉溪花灯,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让他们感受花灯的魅力所在,并在传承花灯艺术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正是玉花的诚意和担当,正是现代的戏曲人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想和文艺观的主动践行。

祝愿玉花《山茶花红》越走越灿烂!

猜你喜欢
山茶花花灯舞台
红花开处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找不同
山茶花
赏花灯
花灯艺人
山茶花
山茶花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