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

2020-11-17 13:55李雪迎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所学课程标准

李雪迎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独立学习和阅读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过程

(一)预习

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他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谈到:“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预习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也须切实,考察必须认真。”可见,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尝试,通过这种尝试,学生可以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大意、框架。

1.通读全文

这里的通读全文是泛读。张志公认为,读文章可以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的目的是知其大意、得其梗概,想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谈了什么问题,讲了什么事件,为什么目的而写,写给谁看,最后再进行细细地咀嚼、消化。可见,初读采取粗读的方法较为合适。我国晋代文人陶渊明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一遍,得知其大意,了解其主要内容,再分析细读。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先让学生预习。首先,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知道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对所学知识背景有所了解,而且克服了学生不求甚解的毛病。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大致内容,知道文本大致讲述了哪些内容,讲解了几件事情,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等等。如果有疑难问题,首先思考,并做出标记,思考不通后可在之后的课堂上提出,由教师进行回答。学生通过充分的预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2.认识生字生词

认识,是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多重含义。例如,在《曹刿论战》中,“衣食所安”的“安”是“养”的意思。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死于安乐”的“安”是“安逸”的意思。而在《马说》中,“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3.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孔子便采用了提问对话的方式。例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最后一句提问,不仅让子夏思考什么是孝道,更让后世的我们陷入了沉思。

(二)报告与讨论

报告和讨论是阅读训练的中心环节,通过学生的报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教学法,对后世教学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进行交流,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提高语言运用组织能力。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先朗读文本。然后讨论是否真的存在桃花源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及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三)练习

练习是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这里的练习可以是语文教材中文本的练习,更可以是课外读物的练习。教师在课外之余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例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古今中外名著。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三、教学效果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遵循原则的同时,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理论,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的高效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学生自主预习为起点,教师组织讨论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报告,同时讲解阅读篇目,讲述阅读和答题的技巧,为学生日后的独立阅读和分析打好基础,最后,教师安排合理的阅读练习,这是对所学的有关阅读的所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这样有条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慢慢地提高,其思维也会更加的广阔,富于想象力、理解能力,最终拥有完善的人格和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所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非所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