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舒婷
新闻传播学领域一直把关注特定群体的媒介形象作为研究议题,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大众媒介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新闻媒体大规模的报道容易使该群体成为关注的焦点,形成一定的媒介形象。媒介框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决定了报道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倾向,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础。新冠疫情期间, 由于受众只能依赖新闻报道来获得相关信息, 因此媒体对医护人员的刻画和描述会深刻影响受众对该群体的认知。
本文截取疫情高发期即从武汉封城到解封期间(2020年 1 月 23 日-4 月 8 日)为研究区间,经过检索、筛选,最终选取《人民日报》232 篇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反映特定时段内关于医护人员媒体报道的整体情况。
在报道数量上,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日均三篇,比以往任何时期的频率都要高,说明该群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报道体裁来看,主要有消息(9.1%)、人物通讯(61.2%)、图片新闻(24.1%)以及评论(5.6%)。 其中人物通讯占比最大,为该时期报道的重点体裁; 新闻评论最少, 仅有13 篇,但1000 字以上占据一半, 也说明对涉医议题的重视程度,主题则以致敬、赞颂的正面评论为主。
在议题分布上,除图片报道和新闻评论外,共有162 篇报道展现了医护人员一线救援的具体过程, 可将其划分为一线人物报道(40.7%)、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报道(30.2%)、对医护人员的关怀慰问 (9.2%)、 党员及军队支援报道(8.1%)、医患共战(8.1%)及国际支援报道(3.7%)六类,呈现出议题类型广泛多元、议题比例合理的特点。 议题倾向分布为正面为主、中性次之、负面为零,正面新闻占比95.3%,中性新闻仅有13 篇,为官方发布会、出院通报以及相关通知。
微观层面上, 话语符号直接反映了媒体的报道取向和意识形态。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新闻文本中常出现冲锋、逆行、使命、英雄等词语,人物通讯类使用直接引语为标题,如“要去就去最前沿”、“他们平安我才放心”等,这些话语都直接体现了抗疫医护人员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事件选取方面,集中对一线医者护士救死扶伤事迹、医疗队众志成城抗疫、医疗专家支援国际等进行描述,塑造了伟大无私的医护人员形象。
疫情防控期间, 对医护人员事迹的集中报道强化了公众心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形象。 媒体多处报道都在突出其艰苦的工作环境:防护服穿八小时不敢脱、护目镜泛满水珠、脸上布满口罩印、手汗湿到皮肤发皱;在明知有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保持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夜以继日连轴转地投入到抗疫救援中。
除治疗病痛外,医护工作者还需要安抚病人的情绪、重视其精神状况。有治愈者表示,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照顾其治疗,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重症患者余女士因精神高度紧张加重了病情,主治医师除科学救治外还给予足够信心,管床医师及护士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照顾生活起居, 最终余女士病情好转并成功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防控、感染患者能够尽快消除痛苦,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这些报道也提升了大众对于“白衣天使”形象的固有认知。
来自五湖四海、 为同一个目标勇敢逆行的战士也是此次疫情报道的重点对象,他们就是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疫情爆发初期是农历新年, 各地支援一线的医护人员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在除夕夜跟随队伍向着武汉出发。1 月24日晚,来自广东三甲医院的128 名援鄂队员北上驰援,第一时间投入到定点医院的救治工作中;随后全国19 个省份一批批医疗队伍陆续抵达湖北,成为抗疫救援的中坚力量。
其中, 钟南山院士首当其冲奔赴武汉调研疫情, 发布“人传人”的重要预警;另外还有李兰娟、王辰、乔杰等院士主动前往一线,不断探索科学的诊疗方案。 于他们而言,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白衣就是战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挺身而出、不畏生死、冲锋在前,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背影。
白衣褂上党徽熠熠生辉,党员医护群体肩负特殊使命,主动请缨奔赴最危险的前线,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强堡垒。许多医院设立了党员先锋岗, 在医护群体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随时待命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另外有不少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火线入党,主动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军地携手共战疫,军队先后派出共40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并牵头承担起药物研发、抗体制备、疫苗研究等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医护人员中的党员群体和军人队伍,比起职业素养,更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出征,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面对病毒的肆虐,有的医护人员不幸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彰显了共产党人和军人不辱使命、冲锋陷阵、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的爱国精神。
新冠疫情给公众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全国上下都在高度重视疫情的发展,在如此紧张时刻,主流媒体应客观真实反映现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人民日报》在对医护人员进行报道时,选取的视角多为有温度、有力量的正面人物及事迹。 新闻评论最能体现一家媒体的立场和价值观, 人民论坛和今日谈栏目均出现向医护人员致敬的评论文章, 并积极呼吁大众要守护好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医护人员。这不仅是对奋战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慰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达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传播效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需要团结一致度过难关,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社会安定有序, 新闻报道在此时应致力于凝聚民心、缓和社会矛盾。 作为党政媒体,《人民日报》肩负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使命, 近年来医患矛盾事件频繁见诸于报端,协调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也是主流媒体引导民生医疗领域舆论的重点工作方向。 因此, 疫情期间对医护人员塑造的正面形象有助于使受众认识到该群体的使命与担当、坚守与不易,进一步引导大众尊重医护人员,形成医患和谐相处的社会风气,为社会团结抗疫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