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龙
在这个紧急的情况下, 广播本应该作为应急广播快速反应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但是,事实却是城市上空的广播“没有”了声音。 车不开了,听众怎么听? 广播如何播? 一场疫情,广播的听众消失的无影无踪。:毋庸置疑,听众在哪里广播就要播到哪里。 突发事件下, 我们首先要找到人在哪里? 很显然,人都在家里。 那么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他们通过什么接收信息? 有收音机吗? 会听广播吗? 怎么听? 不能说没有,应该很少,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身边的人不难发现,老年人在看电视,年轻人都在看手机,孩子在通过手机学习网课,所以广播的听众也应该在手机里。
以此次疫情为例,广播做了特别直播、信息播报、突发采访等多方面工作,虽然不能在车上听广播了,但是智能时代下广播也迅速以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app 等方式进行宣发,扩大广播影响力,但是文字和视频都不是广播的优势。何况用别人家的平台就要按照遵循人家的规则,让你一天发一次就得发一次,让我们哪条上热搜哪条上,而我们所能做只能等待给推荐推荐,其他的无能为力。况且我们认为的优质新闻可能人家视频平台不认为, 只有几百个点击量,人家也看不上你,更重要的是浏览观看点赞的还不一定是本地的。 有可能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玩妈妈的手机时无意间刷到不小心点的赞。这不可笑吗?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我们有24 小时的播音,有优秀的节目,疫情期间我却被小程序、短视频app,一两个自媒体平台给限制着,不可悲吗? 但是,同样是媒体得我们不服啊,凭什么人家能做好我们做不好?作为地市级城市广播,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紧追不舍,生怕掉队,什么方式新我们玩什么,什么热度高我们用什么? 粉丝量要有多高多高,点赞量要多大多大,到头来我们得到了什么? 再高的流量有几个是本地的? 几个是你的目标受众? 一直在模仿,一直在追赶,最后我们发现,当我们绞尽脑汁学会了之后,别人又淘汰了,又有新技术了!优势不能发挥,而一直用自己的短处对付别人的长处。如何取胜?
在全民媒体时代,我们地市级广播应该回归初心,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要始终牢记地域性的特点,牢记我们地方媒体要做给谁听?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思考吧!
地方广播服务的宗旨是什么?
地市级媒体服务的人是谁?
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一定不是分发了多少平台, 一定不是获得了多少点赞量。
我认为(以商丘为例):
应该是服务了多少商丘人!
应该是宣传的政策方针有多少商丘人知道!
应该是优秀的节目有多少商丘人在关注收听!
这才是我们最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某些短视频平台上我们所谓的粉丝数据流量, 那都是别人家的。再高的点击量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像商品一样被别人下架。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广播如何能存活至今?特别是地市级媒体中,不言其他,车的作用,车载广播的定位一定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在疫情结束之后也会一直持续,但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谁也不能保证疫情不会再来,突发事件不会发生,谁也不能保证车载不会没有广播,何况无人驾驶已经来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广播就不再播音了?就借助别人家的平台发几个图片、编编微博微信,拍几个视频发发短视频吗?靠树树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地市级广播要的是本地听众,本地听众的粘合性。以商丘为例。哪怕能拥有900 多万商丘人民中19 万本地听众将会是什么概念?数据时代,未来谁掌握了人这个资源谁才能成功。 想一想公交站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什么有业务就明白了。 作为本地媒体,如果连本地的人都掌握不了,去谈什么资源,谈什么广告?所以地市级广播未来的定位一定是本地的人,而不能狭隘的只关注有车一族,更不是外地外省那个不知道是谁的人,而本地的人如何锁定? 显而易见,地市级广播需要的是本地有智能手机一族的人, 让广播走进手机里才是发展的方向。
所谓自己的平台, 不只是在某平台认证一个账号什么的,而是自己的专属平台! 要举全频率之力哪怕全台之力,不惜花重金都要全力打造地市级自己的平台, 甚至成立传媒公司拿出专门的运营团队也要去做,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吸纳本地的受众。 以商丘为例,即使只有1%的人下载加入也是10 万左右的数据流量。 以后做广告做活动,就可以很有底气的说,我有多少多少商丘本地的受众,而不是客户一问你们有多少人收听? 只能回答:没有调查过! 就呈现形式而言现在我能想到的也是手机app, 未来不排除还有更先进的或者我不知道的,总之,就是要自己的。 例如商广app,功能不用太多,能在线听广播,看直播,秒杀商品等等就可以了。不求大不比多,唯一要做的就是像打造新广播频率一样,让这个app 让全商丘人民都知道,因为这个真的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电台。 用现有的其他平台去宣传和打造我们自己的平台app,而不是被动的,别人说封就封我们的账号, 归根结底就是把本地人民的智能手机变成听广播的收音机。 举个可行性的例子,商丘本地商场的线上平台,只是卖一些特价商品并免费送到家而已, 却有很多本地小区家庭主妇都在上面购物,平台收入很好的运营着app、养活着商店员工和配送员。一个商场都可以,我们地市级广播也一定可以。以小见大,从线下商场转型线上平台我们不难看出,广播未来的发展也一定需要自己的线上平台。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地市级广播要为自己打造平台。 不去比天比地,只要做到本地最大,就不怕风出雨打。 即使有一天疫情再来了,车再停了,手机就可以听节目、看直播和宣发的内容。 即便有一天车上没有广播了,实现了无人驾驶了,也植入我们自己的app。 不然,狼来了,我们只能任其撕咬。其他方面,我们要有优质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广播节目,这是必须的。优质的信息也要以本地的资讯为主,关注本地的民生实事,没有什么太多资讯,就让老百姓在广播平台上购物秒杀等参与线上互动活动, 只要产生流量app 就不会停滞。优质的广播节目更不用多说,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内容的竞争, 任何花哨的宣传方式都要以内容为王,要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也可以在平台上让主播开直播等等, 都是增加互动性和粘合性的方式。 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有自己平台的基础上再谈的。
时代在发展, 新事物终将会取代旧事物, 广播也是一样,落后就会被淘汰。 但是不管是社会如何变化,自己的是永远不会被别人拿走,也不会被别人控制的。作为地市级广播媒体,不能再盲目跟风了,我们要认真思考回归初心,贴近本地实际、贴近本地生活、贴近本地群众。 全力打造听众接收本地信息的广播第二宣发平台,尽早占领高地,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长久的生存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