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记忆与个人记忆的嬗变与博弈

2020-11-17 11:46李开才
新闻前哨 2020年4期
关键词:媒介个体记忆

◎李 黎 李开才 王 涛

一、交互记忆与“外包”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Daniel Merton Wegner 认为, 交互记忆是指对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检索和交流活动以及共享知识的劳动分工, 它通常是在人们亲密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譬如夫妻之间男性依靠女性询问烹调方面的信息,女性依靠男性询问政治方面的信息。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熟悉的人作为自己“数据库”的一部分,依据对方的特长进行区域分配, 这样就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交互记忆系统。

但是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 交互的对象不再仅仅是狭义的亲密关系者, 而是有了更多未曾谋面的媒介记忆的编撰者。 心理学家使用“交互”一词表述和论证个体与个体之间记忆的交换和互动,但是在个体记忆与媒介记忆之间,邵鹏主张用“外包”一词来描述和分析个体记忆内容向媒介记忆输送、媒介也愿意承接的记忆现象,这是对记忆交互系统的补充。他认为记忆交互系统具有特长确认与媒介专业性、信息分配与传播主动性、检索协调与媒介互动性的特性,在这些特性的作用下, 人们倾向于更多地记住通过什么媒介渠道来获取答案,而不是思考或者记忆问题答案本身。这样一来,人们就将自己的记忆“外包”给了各类媒介。新媒体环境下文字、声音、画面的多模态结合使媒介记忆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媒介记忆也面临着全面的转型。 当然,媒介记忆的形成则是由不同的个体记忆编制而成,不论何种形式的媒介记忆都最终是某些个体记忆的总和。

二、媒介记忆合成方式的下沉

媒介记忆形成的基础是个人记忆,个人记忆是媒介记忆和社会记忆的细胞。在传统媒介的环境下,笔杆子握在媒体人手中,媒介从业者具有对媒介记忆塑造的绝对权力,所有新闻都是经由媒体加工的消息, 而这些信息都需要经过媒介新闻价值的筛选, 因此形成媒介记忆的是以媒介从业者及实践当事人、专家的视角为主的个人记忆。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的个体记忆并不在合成媒介记忆的逻辑之中,媒介记忆的合成方式极其单一且具有条件性的要求,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个人记忆为基础。

但是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格局逐渐形成,从博客、贴吧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到发展至今的5G 通讯,新媒体格局日新月异,每个人都是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 无数的意见领袖正在对传统媒介形成的记忆进行重新解读, 也将更多的 “日常记忆”、“记忆微光”、“濒危记忆”、“离奇记忆”和“隐私记忆”在新的媒介上呈现,将编纂媒介记忆的方式下放到了寻常百姓家, 网民的畅所欲言也将更人性化的情绪带入了与媒介记忆的互动之中, 这种情形下的媒介记忆带有浓厚的底层味道, 真正实现了个人记忆作为媒介记忆细胞的内涵。 如学者徐贲所言:“记忆必须在公共空间中自由交流,才会成为分享的记忆”。

三、个人记忆合成途径的瓦解

个人记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不依赖于媒介记忆而存在,而是有部分源自生活经验的记忆。 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介记忆是个人记忆形成的重要来源, 麦克卢汉也曾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尤其是在媒体行业巨变的今天。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呈现出的记忆“迷米”都是经过媒体人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删选过最符合价值标准、 最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走访与多重的审核把关,受众在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具有高度的确信。 但在新媒体日渐崛起的今天,网络环境中把关人的缺失,使得这个环境下的个人记忆面临着信息爆炸、知识骤增、媒介失控、信息失衡等多重的记忆窘境。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各类营销号、博主、大V 为了实现二次售卖,都在想方设法不断为媒体吸粉,而其主要的指标则是流量、访客量、关注量等,在这些指标的指导下,诱导新闻媒介逐渐降低道德标准和严谨程度, 使得新闻普遍倾向成为娱乐化信息, 标题故弄玄虚或夸张虚假已经成为吸引关注的主要手段, 而这些都对于涉入度不论深浅的读者都会产生记忆偏差。近年来的新闻反转事件也不在少数,如重庆坠江公交车事件在一出来时,各类媒体争相报,利用公众的刻板印象道将舆论的矛头指向女司机从而引爆公众情绪,消费受众的记忆成本来获取一次媒体的狂欢。各类新媒体的片面呈现与解说误导着民意, 几经翻折部分受众会形成“曼德拉效应”,在自己的记忆中形成虚假印象。 这样一来,对于公民个人记忆的健康便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公民要选择何种媒介途径来有效合成自己的记忆成为难题。 公民已经不能放心地将记忆外包给媒介, 而需要更多地自行甄别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培养信息识别的能力,媒介素养的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

四、个人记忆与媒介记忆的博弈

新媒体时代显然带来了记忆领域的极大变革, 它加速了不同主体之间记忆的互动频率, 使得各种记忆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互动效果。在人人可以发声的新媒介平台,逐渐形成了一个“记忆公共空间”,使得媒介记忆的合成更加多元, 每个人都可以在此空间观赏浏览或是留下自己想要传达的记忆,摆脱了“媒体人中心”记忆,少了媒体人的新闻价值把关, 从而呈现出更加真实全面的媒介记忆。但同时对于个人记忆而言,新媒体所形成的记忆却又太过于多元而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 有时受众在进行特定检索时,常被一些不相关信息干扰信息加工过程,受众需要经历更加漫长的选择性注意来锁定可靠的信息形成个人的选择性记忆, 而这个过程难免会接收到不必要的信息而影响到记忆健康。

在交互记忆系统中互动的媒介记忆和个人记忆看上去是一幅美丽的图景,但其可能存在着许多隐藏的危机,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噪音以及碎片化信息的趋势都在阻碍着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爆炸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也冲散了我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传统形式的媒介记忆逐渐失声,新的媒介格局还未成型,猛然增大的媒介记忆空间必然带来混乱,对全球的新闻媒体都提出了时代考验。

我们固然是需要更多的声音冲击到媒介记忆来逃脱传统媒体形成的回声室, 从而让我们拥有接触自己想要信息的权利,但当新媒体将媒介记忆的权威下放给民众,对于接受信息的个体来说他们以往赖以获取信息形成记忆的媒介却又变得不可靠,在这个博弈关系中,如何使媒体记忆的多元性与权威性达到纳什均衡将是在新环境下的突破方向,在百花齐放的新媒体平台,让每一朵花都美丽而可信,将是营造美好记忆空间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媒介个体记忆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记忆中的他们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记忆翻新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