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青年典型报道的几点思考
——以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青春英雄》为例

2020-11-17 11:31胡云杰
新闻前哨 2020年2期
关键词:典型英雄青春

◎胡云杰 洪 燕

新时代,如何通过典型报道宣传好青年模范人物,引领广大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既是需要主流媒体去加强和探索的工作, 也是值得新闻业界、学界认真研究的课题。 2019年五四前夕,中国之声推出的一组系列报道《青春英雄》,社会反响热烈,也引发了笔者对新时代做好青年典型报道的一些思考。

一、青年影响青年

青年典型报道作为典型报道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对广大青少年有着特殊效应。 换句话说,青年典型报道是“从青年中来”,容易“到青年中去”,青年影响青年,效果更突出。这是青年典型报道的一个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闻实践也证明,青年典型的宣传报道对于广大青少年的精神引领和鼓舞作用是巨大的。雷锋、张海迪、中国女排、李向群、黄文秀等,这些青年模范人物,已成为时代的标杆,成为一个时代青年人的共同记忆和精神财富。

社会学习理论也为青少年榜样教育提供了学理依据。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所强调的是后一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 ”[1]

由此,承担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使命的新闻媒体,理当充分认识到做好青年典型报道对于青少年受众的特别意义,在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主动加强青年典型报道的针对性,发挥“同代人教育同代人”的特殊效应,为广大青少年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行为示范、目标激励和价值导向。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青春英雄》正是通过青年影响青年的一个范例。 它抓住青少年心中普遍存在的英雄情结,用“英雄梦”浇灌青春之花。它报道的人物,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消防员,最年轻的牺牲时不到19 岁,是个00 后;排雷英雄杜富国,27 岁;万少华医疗队,平均年龄31 岁;可可西里观天人,全是80 后、90 后……它塑造活力四射的青年英雄群像,传递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之心、仁爱之德、奉献之志、担当之责,对广大青少年砥砺奋进、追梦前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着眼青年价值观养成与青年动员

青年典型报道应当在新时代的大势下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的90后,到本世纪中叶,都还不到60 岁,现在的00 后,不到50岁。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在今天的青少年手中实现。 今天的青年一代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代。 他们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人”,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 新时代的青年典型报道,做的正是“强国一代”文章,不仅报道的对象从奋斗的“强国一代”中产生和发现,而且报道影响的重点人群,也是被寄予厚望、被赋予重任的“强国一代”。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大势下,发挥青年典型报道优势功能有两个着力点:

第一,引领青少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牢价值观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典型报道具有榜样引导与示范的社会功能, 通过榜样的示范,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二, 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用什么去动员青年? 典型报道是一个有效的抓手。 “典型报道并不仅仅是一种文本类型的新闻生产结果,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动员方式。 ”[2]主流媒体应自觉地将青年典型报道融入青年动员的工作, 将新时代青年中涌现的代表人物、先进分子予以推崇,将他们振奋人心、可供示范的事迹予以传扬,从而把更广大青年的思想、情绪、斗志聚拢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集结和鼓舞力量。

特别策划《青春英雄》在上述两点上都巧妙着力。 它通过典型的选择与塑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的英雄观中,将中国梦化入新时代的英雄梦里:排雷战士、火场英雄、深潜勇士、可可西里观天人、万少华医疗队、太空新尖兵、超高压带电作业第一完成人等,都是奋斗在急、难、险、重、苦行业第一线并做出杰出成绩的年轻人,从他们身上,不难体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鲜明价值取向,也清晰可见那一颗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赤子之心。

三、抓住奋斗精神与自信品质

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折射。”[3]做好青年典型报道的一个关键,是用时代精神来把脉青年模范人物,扣紧与时代脉搏的共振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典型报道,应着重抓住奋斗精神和自信品质。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人生奋斗起源于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典型报道,应聚焦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广大青年中大力弘扬勇于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踏实奋斗的精神。

系列报道《青春英雄》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不怕困难,攻坚克难:“潜水员的第一课就是学会适应海底的黑暗、冰冷和孤独。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在五道梁,人缺氧,植被缺氧,就连发电机都得吸氧后才能启动。 ”锲而不舍, 驰而不息: 万少华医疗队十年间在崎岖的山路“往返颠簸6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 ”勇于开拓,勇斗风险: 电工王进挑战带电作业,“看电影都不敢看恐怖片的他,体验着比电影恐怖得多的真实的声光电。 ”

如果说奋斗是新时代的呼唤, 那么自信离不开新时代的赋予。国家的伟大成就支撑起当代青年人的强烈自信。新时代的青年典型报道应彰显和突出这种品质,以感染、作用于更广大的青年, 进一步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青春英雄》报道中多处展露这种青年自信。 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领跑”,80 后航天人陈尧说:“干咱们中国航天的,我真觉得每个人都是英雄。 ”一线工人制定了通行于全世界的标准, 电工王进说:“现在国外建±660kV 项目拿着这个标准干就行了。我们能保证你的安全。”中国首次300 米饱和潜水成功,队长胡建说:“这个深度,我们也能做到! ”

四、在贴近当代青年上下功夫

当代青年具有务实、开放、网络化生存的基本特征,“在发展上,追求成才成功是多数人的选择”,“创新创业和行行出状元的多向度发展路径已被多数青年所认同”。[4]新时代做好青年典型报道,应充分了解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和所为,照顾当代青年的特点,以贴近性拉近青年、以共鸣感影响青年。

首先,在真实上下功夫。 唯有报道真实,不拔高,不求全,才能让青年受众觉得青年模范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与青年模范之间相似、 相通, 进而激发他们对青年模范的优胜、可贵之处的认同心理和效仿行为,达到相染的结果。《青春英雄》在这方面作了创新。 它突破一般人物报道的模式,几乎通篇使用报道对象的话语,减少记者叙事,让人物直接出声,讲述自我,呈现自我。这样做的好处是生动鲜活、真实感强。比如其中一篇报道《可可西里观天人》,讲述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的几位年轻人迎来七八月青藏线上车来车往的热闹:

张国玲:到夏天可开心了,像那些旅游车过来,男生们看到路边旅游的那些穿裙子的女生,他们都激动得不行。

李路华:我们是欣赏。

张国玲:那些旅游的穿得时髦,他们下车就在那拍照,我们就过去看看他们,感觉好羡慕。

高度的兴奋、不加掩饰的羡慕、相互打趣,年轻人这些活跃的心理举动通过一小段的对话表现出来,如此真实、自然! 从中听众也可以想见,在短暂的热闹背后,反衬的是这群年轻人所经历的漫长的冷寂, 和他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

其次,在话题上下功夫。 青年典型报道选择话题,应当从青年时下共同关心的问题出发, 从青年普遍的心理特点出发,这样效果才会更好。特别策划《青春英雄》选择青少年普遍有的英雄情结来切入,回应的是当今时代“什么人称得上英雄”“如何成为青春英雄”的问题。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主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建功立业,方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真英雄。这是《青春英雄》想告诉听众的回答。

最后,在表达上下功夫。 对当下年轻人,要了解他们常用的语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风格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和能接受的语言进行有效传播。如《青春英雄》 运用了不少时尚的网络语言:“王者”“青铜”“宝藏男孩”“坦白局”等。 此外,该系列还统一在报道结尾垫放青春励志的摇滚歌曲《追梦赤子心》。 这些都是在年轻化表达上所做的努力。

注释:

[1][美] 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 林颖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海燕:《话语即权力:大生产运动典型报道中的“新闻生产-政治动员”》,《当代传播》2012年第3期

[3]朱清和:《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辉:《在新时代的大势下理解新青年》,《人民论坛》2018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典型英雄青春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英雄犬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重走英雄路
青春献礼
绛红英雄谱
青春不打烊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