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霜
2019年10月,“山东最年轻厅官张辉”新闻引发关注,“最年轻干部”再一次被翻炒。
同样在无锡市桥面侧翻事故中,由于官方通报称“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随之而来,网上出现了“四车总重400 余吨”压垮高架桥的消息,对此,@ 江苏网警 在官方微博辟谣。 旧闻翻炒类现象值得引发关注。
谣言新发。由于自媒体信息呈现碎片化,且缺乏把关人角色, 一些已经被辟谣的信息仍然容易出现旧谣新发的现象。 这些信息,或者变换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或者仅仅传播谣言内容而隐去权威说法。 旧谣新发的内容往往牵涉公共安全、健康,由于民众对这些问题关切度普遍较高,给谣言传播提供了丰沃土壤。
涉及到公共安全的谣言,如2019年3月17日新浪微博等平台流传“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患者家属持刀挟持医生,被当场击毙”的视频,文字描述称“今天,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患者家属持刀挟持医生,女特警扮成女护士上前送水,突然挥枪当场击毙该家属”。 但该视频其实为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的一场安保暴恐事件演习,而事实上,人民网已于2016年8月2日对该谣言进行过辟谣。
政务举报。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政务举报类信息往往容易借机“出位”,出现旧闻翻炒。
新闻动态。 有一些旧闻新发主要为对过去新闻报道的翻炒,引发新闻动态翻炒的动机。
一是社交聊天群。 很多旧闻翻炒的主要传播平台是微信、QQ 等聊天群,这些圈群往往是熟人社会,彼此之间的信任度高于其他陌生人圈群, 且由于传播的方式往往是图片截图等形式,给复制粘贴搜索查证增加了一定难度,且从此群转到彼群,只需要动动手指便可实现,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使旧闻传播范围迅速扩大。
二是自媒体平台。很多旧闻翻炒类内容,还容易出现在一些以流量为导向的自媒体账号, 如一些食品安全类内容往往来自一些行业性媒体, 一些政务举报类的旧闻往往来自于那些专注于搞舆论监督类自媒体账号。
三是非主流网站。在当下,存在一些名字让人误以为是正规媒体,如“某某新闻网”等,但其实是无ICP 备案、无网安备案的野鸡网站, 这些网站对网民的投诉举报往往无须审核,且喜欢复制粘贴传统媒体的旧闻,由于同类网站批量转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四是媒体网站。媒体网站转发的旧闻,主要呈现形式为关联解读,即在新闻动态报道的同时,关联曾引发了较大舆论关注度的旧闻,以扩充新闻内容增加话题热度。另一类为未经核实的信息失误转发刊载。
一是掐头去尾。有些旧闻,通过掐头去尾改变了事件全貌和事实性质。 有的为查证类报道, 但却只呈现了舆论疑问、 不实传言和猜测, 而删掉专家解读及媒体调查取证结果,有的则仅仅呈现了事务的某一个侧面,但通过单方面强调负面、个体性的损害,忽略全局全貌,客观上扩大了负面的危害。
二是移花接木。 即将旧闻中的时间、地点等要素变换,由“旧闻”变成了一则假“新闻”。这些旧闻,有的是季节性谣言,通过模糊时间乃至修改事发时间等方式重新传播,有的是变换地点,反复出现。
三是关联解读。 一些旧闻,由于涉事人、涉事主体乃至所涉事件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存在持续的动态,但当类似动态性新闻报道出现时, 一些媒体往往喜欢采用关联附带旧闻的方式进行报道解读,有的新闻报道本身引发关注度、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是以“旧闻”为主,新的动态倒是其次的,尤其是当旧闻本身是负面新闻,且对有关政府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因为媒体持续翻炒,给有关部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重复性和叠加性的伤害。
不因旧闻而不理。全媒体时代,权威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容易留下死角和空白之处, 导致谣言的传播链条呈现出不可斩断性。早已辟过谣的不实信息,隔了一段时间后又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再次传播。 权威主流媒体的辟谣类报道也要动态紧跟,联合网管、网安等部门,加大线上回应辟谣力度,加大线下造谣者的查处力度。
授网民以“渔”。面对旧闻翻炒现象屡禁不绝,要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全体网民的辨别、查证谣言的本领和技能,一方面加强对旧闻翻炒类报道的普遍性规律总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查证方法的科普, 提醒网民善于提炼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求证,确认权威媒体有信源可查。
避免舆情烂尾。 舆情“烂尾”即一些事件通过封堵瞒、冷处理或者不处理等方式,让事件热度随着时间跨度自然消散和褪去,但这往往也成为下一次旧闻再发的根本原因。 很多旧闻之所以被反复翻炒,更多是因为事件反映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舆论关切点未得到有效回应,舆论持续质疑和翻炒的隐患仍旧存在。 因而,针对一些旧闻,要避免舆论翻炒,根本举措就在于积极回应舆论关切,消除舆论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