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铲灰、一摆砖、一挤压的节拍,空旷的屋棚、昏暗的光线、泥浆的味道逐渐在梁智滨身后隐去,此时唯一浮现在他脑海中的,就是所要抵达的完美造型。他朦胧地感觉到,那是一种对艺术的追寻。
2015年,是梁智滨离开家乡入读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第二年。这一年,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砌筑技能竞赛,并获得第一名。
彼时的梁智滨,沉浸在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比赛就一举夺冠的喜悦中,他怎么也想象不到,仅仅两年以后,自己可以站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这个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的冠军领奖台。
世赛获奖的那年,他只有19岁。
比起自身的备受瞩目,梁智滨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墙体的完美工艺和造型展示给大家。
手中握的金属瓦刀,跟随着上千次蹲起的节拍,在砖块和砂浆桶之间划出优美的弧线。抹上砂浆、放上砖块,用刀柄轻轻一磕,再用刀尖勾勒出砖块之间的缝隙,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围观的人发出连连赞叹时,梁智滨的脸上依旧云淡风轻。
追求完美,是所有教练和专家对梁智滨的共同评价。
砌筑过程中,他不断在各种刀具和量尺之间切换,一旦出现误差,立即调整重砌。在他看来,“一毫米的误差就是失败”。为了保持对砖块平整度的敏锐手感,即使手上磨出了血泡、血泡又被磨破,他也不会戴防护手套。
当李克强总理问及梁智滨是如何在世赛中做到零误差时,他一字一板地回答道:横平竖直。
这4个字,看似简单,却需要付出极强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成百上千块砖头,一层接着一层,每一块都马虎不得。连续砌筑几个小时也许不难,但如果一天要坚持十个小时呢?如果还要日复一日地重复砌墙、推倒、再砌的过程呢?备赛的两年时间里,梁智滨砌出了350多面墙。
从含苞待放的莲花、展开尾屏的孔雀,到形体婀娜的广州塔,众多复杂的图案都被他镶嵌在墙面上。一铲灰、一摆砖、一挤压,不起眼的砖块逐渐摆脱四四方方的桎梏,变换着各种形态。此时,空旷的屋棚、昏暗的光线、泥浆的味道都在梁智滨身后隐去,他脑海里唯一浮现的,就是最终的完美造型,那是一种对艺术的极致追寻。
曾几何时,梁智滨还和同学自嘲说,选择施工专业就意味着以后要去“搬砖”,然而在一次砌筑实践课上,当第一次看到用灰色砖块砌成的巴黎铁塔尖顶在弧形拱门上笔直地挺立时,他才发觉,原来砖块也可以这么美。
巴黎铁塔模型的砌筑,出自一心扑在砌筑项目却接连两次与世赛擦肩而过的林晓滨,他是手把手引领梁智滨站上世界舞台的启蒙导师。
“能吃能睡心态好。”只比梁智滨大两岁的林晓滨这样评价共同鏖战了两年的徒弟。从校赛第一到全国选拔赛第二,再到成为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参加世赛砌筑项目的选手,梁智滨不论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平常心,快速进入状态。
这和师徒二人日复一日的操练分不开。因作为备选选手观摩过世赛现场,林晓滨将比赛的主题和规则分解在训练的一招一式中。为了不让徒弟在工具上吃亏,他亲自采买比赛需要的吊锤、水平尺等工具并进行打磨,“之前的两届比赛上,中国选手只带着砖刀,而其他国家选手都会备齐二十多种工具。”每次训练前,林晓滨都会搜罗比对各类图样,确保题目循序渐进且不重样,尽量不让徒弟感到枯燥。
对梁智滨来说,他把接连的训练和比赛当成了游戏闯关。“需要在战斗中不断提升装备和技能。”在漫长的备赛过程中,他更像是在和自己竞赛,每一个动作、每一处要点,他都会琢磨出独有的方法。
在为中国夺得砌筑项目首金后,梁智滨也加入了留校任教的行列。在他和师傅林晓滨齐心协力的指导下,2019年,和梁智滨来自同一所学校的陈子烽成为第45届世赛砌筑项目冠军。
三个人的传承,两枚金牌的突破,让世界开始关注这个在中国刚刚萌芽便展露锋芒的砌筑工艺。
瑞士一家报纸报道说:2013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还看不到中国金牌的影子,2015年大赛上它仍然在瑞士之后排名第五。眼下,中国已经是世界冠军,而且“几乎再也无法被打败了”。
虽然身份有了转变,但对梁智滨来说,对砌筑的热爱丝毫未减。目前,他作为教练,和备赛选手一道,为即将到来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
在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上,梁智滨连呼吸都要紧张到凝滞了。当其他得奖选手在一旁兴奋地欢呼时,梁智滨却用僵直的身体撑开了五星红旗,一动也不敢动。面对聚光灯,这个来自广东农村、刚刚中专毕业的年轻人坦言:“紧张盖过了激动。”
尽管如此,梁智滨却说,听到获奖通报的那一刻,自己的内心异常平静。和得奖相比,他更在乎的是砌筑过程,当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零误差地完美呈现后,那才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当他看着自己砌筑的鹰隼好似要脱离砖头展翅欲飞时,他的思绪也随之飘出了赛场,飘回了第一次在课堂上见到的巴黎铁塔模型、飘到了在俄罗斯观摩时看到的流线型建筑。
因为求学和参赛,他从素有“建筑之乡”的家乡广东吴川启程,一路向北,在广州见到了骑楼、在北京见到了长城、在国外见到了尖塔与城堡。这使他开始意识到,除了不断推倒重砌的砖墙之外,还有更多能长久矗立的建筑,被时间筑成了永恒。
但是,直到出国比赛前,梁智滨一直对时间心存恐惧。
集训的前几个月,他总是无法把控速度,即使不是得分点的部分,他也依旧不放过。前半程精雕细琢,往往收场就会紧张仓促。直到4月底,教练告诉他,“再这么下去,你一定会输。”为了让速度更快,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先不去关注细节。
如今的他,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一边要揽项目,一边要教学生,但他反而感觉时间慢下来了,可以更自由地砌筑了。
“终于不用把砌好的墙推倒了。”参赛后的间歇,他还抓紧学习了工程造价专业。梁智滨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砌筑艺术家,亲手砌出可以被时间留住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