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曾这样评价大庆油田的地位。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这一年,中国原油消耗量504.9吨,自产量还不足一半,进口石油花费外汇1.83亿美元。“一五”期间,唯有石油工业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一个新的特大型油田的诞生,举国欢庆,大庆油田因此得名。但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在东北这片亘古荒原上,即将翻开中国石油工业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1960年6月1日,在石油工人的欢呼声中,满载原油的列车驶向锦西石油五厂。从此,大庆油田的原油汇入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一路高扬。
经过三年石油大会战,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画上了句号。
201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个甲子的成就灿烂而辉煌: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吨,连续27年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自主创新形成一整套世界领先的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建成全球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成为国家及黑龙江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今天,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游客络绎不绝,“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以第二代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作者,坚持“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高产稳产作出突出贡献;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带领1205钻井队走出了国门,为大庆油田海外业务开疆拓土,大庆油田海外业务目前已覆盖亚洲、非洲、美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
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大庆人必将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