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璞
【关键词】利培酮;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45-01
精神分裂症属于迁延性疾病,其复发率极高,临床主要症状是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精神活动不协调或障碍,部分疾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等情况。关于该疾病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利培酮等等,阿立哌唑的疗效较优,用药后复发率低;利培酮多应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较显著。为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疗效与应用价值,笔者采取分组试验,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于本院进行相关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9~75岁,平均年龄为(65.14±10.13)岁,病程范围是6~20年,平均病程是(13.21±2.51)年,男性、女性比例是13:7;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65.56±9.22)岁,病程范围是6~19年,平均病程是(14.21±3.11)年,男性、女性比例是12:18。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得到P>0.05显示统计学显著性。
1.1.1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清楚本试验项目、流程,均签署研究试验知情同意书,并获得院医学伦理协会审批;(2)患者无失访,护理依从性高,严遵医嘱;(3)所有患者由专业医师进行临床症状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标准参考《精神病学》(第8版)。
1.1.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智力障碍、沟通困难等重症患者;(2)排除病情危急且预期寿命低于12个月的患者;(3)排除严重肝肾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排除失访、依从性差的患者;(5)排除慢阻肺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利培酮片治疗,初始剂量是1mg/d,随后一周逐步加大剂量至2~4mg/d,第二周可逐步加大剂量至4-6mg/d,之后4周的治疗按照该剂量不变,2次/d;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片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1次/d,平均用药1~2周后可增加到30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每日不超过3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估标准如下:(1)痊愈:患者的PANSS评分下降幅度高于75%;(2)显效:患者的PANSS评分下降幅度为50%-75%;(3)有效:患者的PANSS评分下降幅度25%-49%;(4)无效:患者的PANSS评分下降幅度低于24%。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的统计学标准软件是SPSS 22.0系统,试验涉及的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的形式表达,应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应用构成比形式表达,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显示差异符合统计学显著性原则。
2.1两组的治疗情况对比
如表1。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18/20),对照组患者的为80.00%(16/20),两组的治疗疗效相似,差异不符合显著性原则,P>0.05(X2=1.6187)。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如表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2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00%(8/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差异符合显著性原则,P<0.05。(X2=6.233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容易自我封閉,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容易滋生抑郁、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进而导致行为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类型越来越多,多以阿立哌唑、利培酮为主。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疗效相似,差异不符合显著性原则,P>0.05。(X2=1.618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符合显著性原则,P<0.05。(X2=6.2333)。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利培酮对DA受体和5-HT2受体联合拮抗的效应,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效果,并可缓解并发情感症状;阿立哌唑是一种非典型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是DA递质的稳定剂,通过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来产生抗精神病作用,不作用于组胺受体,因此安全性更稳定。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似,阿立哌唑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发生率更低,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的疗效相近,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