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11-16 12:50李洁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李洁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尤其以手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为主要濒危对象。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借助各地民俗博物馆的兴起,通过藏品展示、民俗演艺等方式,让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民俗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面的表现,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字;媒体;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2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不仅颁布了非遗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规范的非遗保护制度,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号召多类型的博物馆加入其中,包括非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民俗类博物馆。而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方法也更为多样化,有静态藏品的展示,动态民俗演艺的观摩等。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新型载体。作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民俗类博物馆肩负着弘扬和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使命,一些民俗类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文章在分析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民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面做一些简要的分析。[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各群体,团体或者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呈现一定的文化遗产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内容有口头艺术、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实践活动、传统的手工技能、传统美术书法。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经验、技艺等等。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尊重本民族老祖宗遗留的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脆弱的,它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受到伤害,这就需要我们本着尊重文化,爱护文化的态度去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去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尤其是在如今的数字媒体时代,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势所趋。[2]

二、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文化性消减,功利性增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它们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智慧,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劳作,生命的态度,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应是文化的象征,本应被人们怀着崇尚文化的理念去对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并非如此。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文化品质不断在被消解,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功利性。甚至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都是被利益所驱使,都充满着浓浓的利益的气息。不论是商业化的广告,还是旅游的宣传,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断地利用非遗。却忘了非遗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我们应该尊重它而不是亵渎它,更不是把它作为参观的玩物。文化性消减,功利性增强这是数字媒体时代非遗的一个重要问题。[3]

(二)人们保护非遗的意识薄弱

如今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信息转瞬即逝。被短视频和扑面而来的信息充满的时代,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去感悟传统的文化,各种新兴的事物博取了人们的眼球。相比之下,传统的历史文化就失去了色彩,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人们自然而然不会想到去尊重传统的文化艺术,也不会想到去保护与传承。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后无继人而消失的原因,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的重要原因。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在保护非遗观念上面的薄弱,这是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现状。

(三)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

正如前文提到的,普通百姓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态度是漠然的,他们无法对这些传统的东西提起兴趣。导致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不见。因此,国家在近些年便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投资,民俗博物馆积极投身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中。甚至国家还成立了文化遗产日等节日活动来促进非遗的保护。

三、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策略

(一)民俗博物馆通过线上平台来引导民众保护与传承

民俗博物馆作为保护民俗文化的主体,应当起着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民俗博物馆应该不断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带领更多的人意识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意识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一方面,民俗博物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注册短视频账号,或者开通微信公众号等等,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发起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活动。正所谓,二十一世纪得平台者得天下,民俗博物馆应抓住平台的机遇,争取做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意见领袖,带领更多的普通民众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4]

(二)利用VR、AR等数字媒体技术丰富非遗文化

数字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实时性、互动性、直观性。如今各行各业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转型,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当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面也未尝不可。例如,VR技術融入非遗文化,在首届中国数字峰会上的数字非遗板块中,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或者扫描VR图片便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绘画和各种工艺。正是由于数字技术的直观性,可以实现人们亲身感受到那些非遗文化中,极大地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尤其是民俗博物馆,坐拥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很好地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带领人们云接触非遗文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三)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在馆内举办各种文化节,同时将活动视频分享到网上,这也是新时代民俗博物馆在传承非遗上面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端午民俗游活动,此外还举办了中秋节系列的文化活动、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以及“诗诵七夕,巧聚东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等等。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的传播,迅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有流量便意味着有影响力,这些活动的传播一方面是吸引了人们对于非遗的关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非遗的推广与普及。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人们对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举措。[5]

四、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意义

(一)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有利于非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也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文化只有不断地被传承与发扬,才能被更多的人看见,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从而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也是传承历史。

(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五位一体建设中的一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非遗,保护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建设,一个国家要强大,必定需要强大的文化做支撑,因此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也起着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结束语

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了,人们也越来越功利与浮躁了。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需要被重视被珍重。当今的民俗博物馆承担着保护传承非遗的使命,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保存各种民俗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命脉,不应被利益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非物质文化,能够以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态度去传承非遗,让非遗不仅仅是存在于民俗博物馆中,更是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贲东宁,袁光群,陈明.“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博物馆藏中国古家具微缩模型库基础构建[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6):106-110.

[2]贲东宁,袁光群.“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博物馆藏中国古家具微缩模型库基础构建[J].美术大观,2018(09):76-77.

[3]潘彬彬.浅谈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在博物馆的保护与利用——以南京市民俗(非遗)博物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8(03):86-89.

[4]刘媛之.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64-65.

[5]潘彬彬.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J].社科纵横,2013,28(12):122-127.

猜你喜欢
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