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16 02:52张绍野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中国梦

张绍野

摘 要: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在中国梦的背景下,高校艺术教师肩负着培养艺术人才的重任,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幽默的语调、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定期带领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艺术设计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和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完成他们个人的“设计梦”,这也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完成自己“中国梦”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自从“中国梦”提出以来,在我国引起巨大轰动,激起了中国十几亿有梦想的人们。中国是一个大国,每个人拥有一个梦想,整个中国就有千千万万个梦想,我们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令人震撼的“中国梦”。中国梦具体表现在每个人心中的期待,每一个热爱艺术设计的教师和学生也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梦”,高校艺术设计教师肩负国家艺术人才培养的重任,在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梦”的同时,也是实现自己“中国梦”的过程。[1]

一、“中国梦”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

(一)中国梦的内涵

国家领导人曾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从“中国梦”提出以来,曾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述,中国梦是中国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中国能够一步步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梦。

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丰富多彩的梦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梦。“中国梦”不是一个虚幻的梦,而是一个个灵魂的堆积,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在我看来,中国梦也是每一个艺术设计教师的梦,他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使命,帮助一个又一个学生完成他们的“设计梦”,周而复始,为国家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设计师,这也是教师完成自己“中国梦”的具体表现。[2]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教育局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多次提到“创新”,可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实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艺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模仿他人优秀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入一点点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别人的作品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突破自己。[3]

二、中国梦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改革的主要表现

高校艺术设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设计人才的责任,他们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讲解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之余,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设计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为国家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对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向自己梦寐以求的“设计梦”进发。[4]

我相信每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踏入大学的校门,都会怀揣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梦”,渴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力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设计梦”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够快速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学生去追逐更高的“设计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梦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改革的策略

艺术设计属于“视觉艺术”的分类,该专业是西方美术学院在20世纪初期以吸收新的视觉经验为基础创造的,是通过不断地改造传统的学院制度发展出来的应用型学科,改专业不同于高校中的其他本科专业,在自身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在教学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现有的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也有不断的新要求,因此,该领域把创新能力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位置,为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国家曾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指出:“真话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这项规定的发布,在指导高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对该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你且发出了不同的阐述,但从大体结构意识上都保持着基本的一致,大家都一致认为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思维角度上的创新,还应该在应用能力上有一定的创新。通常来说,创新的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完成能力都是创新的主要能力。态度上的创新也属于创造意识的一种,从思维角度上来讲其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强弱是体现完成能力的一种标准。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具备浓厚的文化涵养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是对该专业人才的一种要求,可以用来推动创新思维的不断产生和创造能力的健康发展。这就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5]

(一)积极进取的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克服大脑的惰性思维,惰性思维是阻止人们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走得长远的一个阻碍,想要在该道路上走得比较长远,比较顺利,就要在学习态度上保持积极进取,在思维工作上保持勤奋刻苦。因此,高等院校在培育设计玉树仁专业人才的时候,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积极进取,勤奋刻苦,要克服惯性思维的束缚,打破常规存在的事物,敢于创新,勇于想象,要在思想和创意上独立一帜。虽然,我国在艺术设计教育上已经有较长时间的探索,但因为大多数人的安于现状,不懂创新,不敢用实际行动冒改革之险,就造成了我国在大环境上创创新领域止步不前的状况。由此可知,只有该专业的人才,不断地进行思维行动上的改革,不断地创新,敢于向现实社会存在的“惯性定律”提出挑战,才会改变我国设计艺术专业尴尬的局面。[6]

(二)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和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思维创新方面的灵活多变式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首先要具备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做到不断地创新,通过在思维上的创新培养,可以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种思维创新能力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灵活多变上,这种灵活多变一般多指设计人员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在社会中所得到的经验,和自身的感受上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对现实存在事物的批判能力,也是对思维创新能力上的一种培养。俗话讲:“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古人对批判现实事物的一种倡导,对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倡。鼓励后人要敢于向现存的原理和规则提出挑战,从而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因此,在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看待现有原理,不断地与时俱进,对原本老旧的权威发起挑战,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思维能力上不断地创新调整。

2.培养学生在实践创新上要付诸行动

实践创新是指设计人员对创新的思路敢于行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设计出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前瞻性在创新作品,还要学会对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更有利于优秀作品的制作设计。国家方面,也不断地鼓励大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不断地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就代表要对创新的事物敢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真理,用实践来验证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只有在实践中可行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在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梦”的同时,也是完成自己“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个艺术设计教师的辛勤付出,使千千万万个艺术学子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袁袁教育创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7):129.

[2]宋来福,邓忠,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艺术教育,2012(08):153-154.

[3]张屹,张虎,李力,赵琦.面向大学生科技创新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84-86.

[4]王海.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82-84.

[5]邱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3(06):265-266.

[6]郭林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154-155.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中国梦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