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达 李加云
摘要:目的: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比2010年-2014年、2015-2019年钢城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2015年至2019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质量整体高于2010年至2014年。结论:在持续不断的总结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策略,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206-01
现阶段,面对健康中国策略的新形势、新任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4年,本地共接诊传染病患者2175例,其中,2120例为现住址为本地,55例患者为中途转至本地。而2015年至2019年,本地共接诊传染病患者2285例,其中,2245例患者现住址为本地,另有40例患者为中途转至本地。
1.2方法
最近几年,传染病发病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发病种类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治疗难度更大。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为回顾式分析的方式,于2016年年初,对2010年至2015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分析,找出过去5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从2015年开始,我们将过往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应用到新一轮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直至2019年底,新的一个5年中,我们要对过去5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比对,分析取得的进步。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个5年间我区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针对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间疾病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发现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在第1个5年工作开展过程中,确诊传染病的所有患者中,发病初期接受检查应隔离治疗的患者占总数的28.97%,总占比相对较低。而多数患者在病情的发展期以及在疾病发展的中后期,即身体已经出现明显传染病症状的阶段才进入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因此,加大了周边人群患病的概率。而在第2个5年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就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改善[1]。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常规体检中,我们发现了大量早期传染病患者,使这一部分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通过对接触过这一部分患者的人员进行排查,患者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其他所接触过人群的感染概率大幅度降低,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这项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传染概率,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此同时,也有效保障了患者自身的利益。
而从第2个5年的数据情况来看,即使在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在本地区总人口数量基本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传染病患者的数量还是出现了小幅度的提升,原因是我们的临床诊断经验越来越丰富,疾病监测敏感性越来越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大幅提高。但是随着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发生,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传染病防控队伍人员少、缺乏专业人才,硬件设施跟不上,制度流程不畅。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4、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靠基层医院,包括预检分诊,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密接的追踪管理,医学观察,是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的关键,这些做好了,就减轻了定点医院和疾控部门的压力。二是加大人、财、物投入,特别是人员,落实人员待遇,提高防疫津贴,增强社会认同感,吸引专业人员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为传染病防控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包括个人防护用品、消杀药械等。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特别是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的建设,基层卫生院应建设标准规范的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配备专业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真正能正常开展工作,减轻疾病的传播,降低发病。
四是扩大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的内涵,不仅局限报告院内疫情,要关口前移,做好乡村医生传染病培训,做好辖区群众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罗力,王颖,张天天.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