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摘 要: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更关注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作为教育教学的弱势群体,是教学管理的薄弱之处。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教育各界的关注。心理韧性的研究表明,人天生就具备抵抗逆境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应对适度逆境会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这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启发。
◆关键词:心理韧性;留守儿童;教育
1心理韧性的发展因素
将韧性作为概念和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领域,研究发现,大多数生活在较为困难环境中的儿童发展却是积极健康的,随后提出了心理韧性的教学概念,是个体生存在有较大危险的环境中仍能成功适应的能力,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环境适应力以及工作生活能力都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韧性的过程,人际关系、个人特性以及环境资源是影响心理任性的三个重要因素,这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各个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心理韧性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对现有环境中有效资源的运用,个体只有能够有效地运用环境资源才能更好的抵抗困境,使得心理韧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环境资源来自社区、学校和家庭。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面临困难时如果能感知到共同抵抗困难的伙伴,那么压力就会有很大的减轻,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心理支撑的韧性的重要来源。例如,亲子依恋关系对发展学生心理韧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依恋的关系更有利于抵抗逆境,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这表现在个体的气质、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个性认知和问题发展等多个方面。
2心理韧性视角下留守儿童教育思路策略
2.1转留守困境为教育契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优势和积极的教育视角,转留守困境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危机不仅是威胁和危险,同样在危险中也蕴藏着机遇,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结合。留守困境也是如此,它不仅是困境也是契機,教师要看到留守困境给学生带来挑战和困难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成长的契机,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帮助学生降低生活风险。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学生树立正面和积极的社会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学生清楚和明白脱离父母独立生活是件了不起的事,激发学生心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坚定信心以更积极向上的状态去面对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增能,使社会在谈到留守儿童时更多的是敬佩和赞叹,脱离以往的消极形象,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使留守儿童在积极正面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独立生活的自豪,抛弃以往的自卑心理,以阳光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2.2提高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内心缺乏安全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来没有倾诉对象,烦恼得不到排解;二来缺少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所以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不快乐,存在焦虑和孤独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会使留守儿童更加排斥、反感和抗拒生活学习,难以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去面对挑战,提高自身。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为学生传授应对紧急事件和处理复杂情绪的能力。首先要认识自身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管理情绪,在遇到问题时以积极向上解决事情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应对。其次,教师也要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自身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除此之外,也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技能训练,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学生以安全感。
2.3与留守儿童建立密切关系
留守儿童由于年纪较小,身心发展并不完善,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很难能有所建树。且留守儿童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可以与一位未成年人形成密切高质量的关系,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支持越多,那么心理韧性就越好。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密切的互动关系,做儿童生活的知心人。
2.4帮助留守儿童父母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化和信息化逐渐走入生活,使交流和沟通变得十分便利和容易。所以教师可以积极与父母沟通,可能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难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帮助父母,教会父母如何沟通和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如何倾听孩子的情绪,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而亲密的关系。使父母虽不在身边,却能让孩子随时感受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3结束语
人与生俱来就具备在不良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心理韧性存在的普遍性,它是可以从人的生理系统中不断诱导并发展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教育教学要更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转留守困境为教育契机,提高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与儿童建立良好密切的互动关系,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心人。教师也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家庭相沟通,密切配合,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能力,全方位的给留守儿童带来呵护和温暖,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淑娟.心理韧性视角下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07):66-68.
[2]韩黎,袁纪玮,赵琴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伴依恋、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及安全感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07):55-62.
[3]李霓,王丽,黎军,等.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89-91.
[4]王健,吴海艳,张攀,等.留守儿童希望感、心理韧性特点及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