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笔者接手深圳市福田区福新小学六(3)班语文教学后的亲身实践为例,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为核心理念,详细阐述笔者在转变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转变评价主体,了解真实学情;重视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家庭作业,使学习有效又有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成长和语文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针对具体学生、具体教学实际、具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以保障实效为前提,夯实小学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呵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2019年9月,笔者调入深圳市福田区福新小学,接任六(3)班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秉承福新小学“教育工作需要静心与恒心,切忌急功近利”的办学宣言,坚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个人理念,用心开展语文教学,摸索出语文教学实效提升的相关策略。
一、转变评价主体,了解真实学情
接任新的班级,了解学生是笔者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一节课《草原》,笔者认真设计“皮琴静老师课堂教学评价单”,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来督促自己认真备课,二来拉近师生距离,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喜好。
整理评价单,有三大发现:1. 学生的天性就是玩。“评价单”里,“最喜欢的环节”是抽奖,“最真诚的建议”是作业少点,少点,再少点;2.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记忆深刻的知识点”不是课本本身,是笔者拓展的词语辨析;3. 学生有判断、有个性,他们会一针见血地指出“皮老师,这节课你抽查作业时间过长”“皮老师,这节课课内知识巩固不够”。
这种匿名评价单坚持一周后,学生基本接纳了笔者这个新教师,笔者也基本了解了六(3)班的整体情况:1. 学习习惯不错,课堂纪律较佳;2. 课堂发言不积极,参与度低;3. 能完成基本作业,自我理解和思考判断较少。
由此,提高课堂教學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变得有趣,让有趣带来更多的思考是笔者语文教学最需要努力的地方。
二、重视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感、成就感和互动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向四十分钟要高效”,实现“高效”的主体是学生,促成“高效”的却是“引导者”教师。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威逼”——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参与感
六(3)班的讲台上有一把竹签,上面写着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习惯了“老师抽签,我来回答”,主动发言者寥寥无几。来福新小学前,笔者刚带一批学生到二年级,笔者和他们的举手约定是“没有发言的举拳头,发言一次的举一根手指,发言两次举两根手指”,目的是便于笔者及时掌控学生发言的次数,提醒自己扩大学生的发言面。而六年级的学生,表达欲望强的就那么几个,怎么办呢?
一开始只能硬来,譬如,简单的生字词,开小火车;课文朗读,全体起立齐读;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开火车……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没什么好说的怎么办?”“没关系,找到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笔者还有一个“撒手锏”,每节课下课前抽查两本语文书,检查课堂笔记的完成情况,不达标的请到办公室休息……
教学设计任务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检查常规化;舍得花时间琢磨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课堂原则,愿意静下心来听学生说话——这种用心与尊重,学生是可以感知并回应的。
(二)“利诱”——让学生“说”起来,获得成就感
“威逼”是下策,“利诱”才是良药。教师的评价就是最大、最好、最有效的“诱饵”。因此,比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更重要的是——捕捉当下细微存在的一切“闪光点”,然后真诚而又具化地鼓励。譬如,小政能用波浪线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小一的朗诵极富情感;小睿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甚至,第二组朗读的声音很洪亮——总之,就是抓住一切可以表扬的机会,给予他们自信和希望。这些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成就感和自信心又促使学生从被动慢慢走向“主动”。
(三)PK——让学生“打”起来,增加互动感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学习高效的重要引导者,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学生学习高效的催化剂。
“小组学习”是笔者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部分,低年级侧重于学习习惯、识字方法等,六(3)班则侧重于“敢于分享交流、能抓住关键词体会文本情感、会透过语段或文句探究写作手法”等能力的培养。一般笔者会把学习任务以主题的形式分发到小组。组内的交流分享既节约了课堂发言的时间,也增加了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当然,前期的小组配置和及时的小组观测和适时调整非常重要。
在小组学习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增加组外PK和踢馆,譬如挑选两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及时评价,凝聚小组力量,增加互动感,更大程度上挑战小组学习的热情。
三、优化家庭作业,使学习有效又有趣
学生都不喜欢作业,但没有作业知识又无法巩固。笔者想在有趣和有效上做点尝试。
(一)推行“每课一记”,学会自己学习——有效
每篇课文的学习分成“文章背景”“生字新词”“好句分享”“思维导图”四个部分,前两部分侧重课前预习,后两部分侧重课后梳理。刚开始的时候,作业都在课内完成,手把手教学生如何预习、如何课后梳理,帮助学生熟悉完成作业的基本步骤和梳理方法。在此之上,现场投影、当众批改作业等级,引导学生明确优秀作业的核心要求,以此学会自己学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体系。
到第二学期,笔者增加了“个性分享”板块,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保持自己的思考,敢于创意表达。六(3)班的学生很喜欢这一环节,这让他们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二)开展音频作业,鼓励个性发展——有趣
笔者将学校的《诗词天地》、语文课本中必背的经典段落、“日积月累”,还有一些没有强制背诵却值得积累的“优美词句”,加上笔者搜集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经典诵读”“经典咏流传”等音视频资源,整合成我班每天的“听我读文”音频作业。通过微信小组,每天一份音频作业,每日评点反馈,每周一次美文分享,每月一次“喜报”评价,在积淀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语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主体意识充分觉醒;学习活动中,主体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成果评价中,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教育创新发展新动力[J].中国教育网络,2017(05).
[2]岑俐.教—学—评一致性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参考,2016(06).
[3]李森,赵鑫.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