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域下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与调适实效

2020-11-16 08:44陈欣
职教通讯 2020年1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摘要:心理健康是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心理精准帮扶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转变,心理精准帮扶目标应从多元公平向靶向精准转变、帮扶资源应从单维供给向多维整合转变、帮扶主体应从规模建设向专业发展转变。在社会支持理论范式下,剖析了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的实例,认为应从精准预防、精准识别、精准干预、精准帮扶等环节加强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准帮扶;社会支持;应用型独立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2203);201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独立学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项目编号:JDXGSB201807)

作者简介:陈欣,女,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1-0123-05

一、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从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而现代化教育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展开的,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制度,归根到底都要落脚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来。没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强国就无从谈起。

大学生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有生力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其知识学习和身心健康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中,专业知识的传承是一切教育工作的重心,学生身心健康更多处于次重要地位。而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正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在环境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求职与择业、神经症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优化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破解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独立学院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上升到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匹配的地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

加强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践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专业知识成才是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性作用更为关键,包括对培养心理品质、健全人格、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等微观个体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强国等宏观战略目标的支撑性作用。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转变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如何准确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并进行针对性矫正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精准帮扶强调心理困境识别的精准性和帮扶措施的有效性,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心理精准帮扶目标从多元公平向靶向精准的转变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这一要求既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赋予了全员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平权利。少数心理、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有寻求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主动式公平;全体学生也有接受心理教育和训练来培养心理品质,提高基本素质的被动式公平。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存在着轻微心理问题不易察觉,部分学生不愿咨询,甚至抵触咨询的情形。在造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同时,更不利于心理问题学生的康复。

因此,心理精准帮扶目标的识别,有必要从多元公平向多元公平与靶向精准相结合转变,并适度增加靶向精准识别的力度。通过心理普查摸底、阶段性调查、专项调查、跟踪评估等措施,建立心理精准帮扶筛选机制,提升目标识别精准度,从而为优化配置有限教育资源提供依据。

(二)心理精准帮扶资源从单维供给向多维整合的转变

心理精準帮扶不仅要实现帮扶目标的精准化识别,更要实现帮扶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和帮扶措施的精细化管理。《意见》提出,要提供“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这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校内资源的全面覆盖。

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心理问题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更愿意自我封闭,排斥带“行政”色彩的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心理精准帮扶措施的提供,有必要从学校资源单维供给向社会资源多维整合转变。在学校提供专业咨询和干预服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的作用,营造利于心理帮扶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开展校内帮扶和校外帮扶,形成多维帮扶合力,不断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五、社会支持視域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帮扶的反思

(一)构建包含亲缘、地缘、学缘关系主体在内的多维帮扶网络,采用“陪伴式”帮扶找准心理症结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逐渐以“00后”为主体,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习惯了来自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在独自求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容易诱发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高心理咨询水平,提升心理精准帮扶的实效。充分发挥家庭、同学等帮扶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帮扶网络。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采取陪伴式辅导对学生主动沟通、真心关爱、平等对话。一旦发现学生行为异常及时疏导,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包含精准预防、精准识别、精准干预、精准帮扶在内的帮扶系统,提升心理帮扶实效和长效

独立学院应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收集心理精准帮扶数据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进行定期复测,动态跟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完善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精准预防工作。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变“束之高阁”为“数据挖掘”,结合学生实际行为表现,进行精准识别,明确心理精准帮扶对象和潜在对象;构建多方参与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实现尽早介入、动态监控;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制定帮扶策略,充分发挥外源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内生性情绪调节能力,建立心理精准帮扶联合作用机制,提升心理精准帮扶的实效和长效。

参考文献:

[1]施坚.贫困学生生涯教育的问题与出路论略——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10):125-127.

[2]BENICHT C C,SHO J K,DELAHANTY D L.Self-regulation Shift Theory:A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toTraumatic Stress[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17.

[3]王文超,周宵,伍新春,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8,41(2):484-490.

[4]任曦,王妍,胡翔,等.社会支持缓解高互依自我个体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J].心理学报,2019,51(4):497-506.

[5]沈友田,胡笑羽,叶宝娟.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J心理学探新,2018, 38 (3): 267-272.

[6]叶宝娟,朱黎君,方小婷,等.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 (4):497-503.

[7]谭敏.社会支持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9 (3):8-14.

[8] KARABENICK S A E.NEWMAN R S E.Help Seekingin Academic Settings: Goals, Croups, and Contexts[J].Lawrence Erlhaum Associates, 2006: 336.

[9] SAKlZ C..Perceived Instruc.tor Affective Support in Relationto Academic Emotions and Motivation in Colleg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2, 32 (1): 63-79.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