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020-11-16 06:55杨进旺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

杨进旺

摘 要: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小学识字课堂不能仅仅是要求学生认识并记忆汉字就可以,而应该将识字与国学结合、与传统文化结合,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上理解我们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深刻把握识字教学与传统中优秀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的关系与联系,创新教学教法,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全面优化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启蒙读物;识字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地以认读并记忆汉字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语言基础的重要阶段,汉字不单单是语言、语文学习和用以记录的工具,更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只有认识到汉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才能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和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自信,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继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的决心,从而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学习当中。

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主要是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三字经》字数是2280字,《千字文》简化字版的字数是994个字,《百家姓》共568个字。仅这三本读物,抛去其中重复的字,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学生规定识别的字量要求了。要知道小学生面对大量独立的文字,仅靠识、背、写的方式记忆是十分枯燥的,而且大量的字以散乱的方式出现,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识字的混乱。当然,古人也曾面对过这样的问题,从《千字文》成文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便能窥知一二。所以,借助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促进小学语文识字课堂展开论述。

一、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的意义

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读物都是我们不断传承的文化经典之作,凝聚了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丰富的内容。这些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语境和韵律,对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审美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中所用的文字也都是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文字,而且这些文字的结构都非常典型,易于书写和运用。这样,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学习文字,体会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传统美德,这对其人格的塑造和語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字的记忆,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怀,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虽然强,但是也十分容易遗忘。但他们都对儿歌式的有规律、韵律的内容十分敏感,无论是儿歌还是童谣,又或者是古诗,他们都能很快学会并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入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促进识字教学。不仅如此,学习事实上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大体可以概括为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个阶段。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初期,各方面发展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对其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最好从《三字经》开始入手,从三字文到四字文,从四字文到七字文。在逐步扩大语句容量的同时,也逐渐地完成了识字教学。

2.要明确课堂识字目的

小学阶段课堂识字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在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促进识字教学时,对其中的故事典故,文化思想等的解读要以加强学生识字能力,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识字积极性和兴趣为目的。只有这样,识字课堂才不会沦为文化内容的解读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识字实际灵活运用经典中蕴含的故事、情感、道理以及韵律等传统文化知识。

3.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国学启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且不断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各类诗文诵读活动比比皆是。但同时也应看到,热潮背后缺少真正统一的理论指导,大家基本上是出于热情和热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将国学经典与教材结合,与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不仅如此,广大语文教师还应该共同研讨,积极探索和创新二者结合运用的理论依据,形成完善的教学教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利用国学启蒙经典读物促进识字课堂。

三、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与识字课堂的结合

1.营造文化故事氛围,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课堂之处诵读国学经典启蒙读物是较常用的引导方法。这些启蒙读物节奏、韵律、美感都十分强烈,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开始识字教学的时候,学生因为见到了并对应上了刚才读过的文字而倍感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对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意义或故事进行讲解,便能让文字在学生眼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能让一个个字词、字句的含义在情境中和故事中酝酿升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将字的音、形、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深深地刻在心里。学生因为沉浸在国学文化的氛围中,因此识字的过程充满了趣味和画面感,从而觉得识字不难也不累。这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保护了他们持续识字的热情和力量。

例如,在《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内容,我便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中的故事。许多学生纷纷表示知道这两个故事,于是我请几位小朋友讲述故事的同时做了一番表演,学生对这些古代孩子的故事关注度很高。趁着这样的课堂热情,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温”和“让”字,并带领学生读这两个字。先单独读,然后又放在《三字经》的原文里读。之后我便讲:“同学们看这个‘温字,这旁边的三点水就是冬天里的寒风,我们在画画的时候,风是不是这样画的呀?”我在黑板上画出风和落叶后,接着说:“‘温字头上是什么呀?是不是之前学过的‘日字呀?大家都知道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使我们感到温暖,也让大地上的生物获得了生存,它是不是代表着黄香暖和的身体呀!而‘日字下面是一个‘皿字,就像一张床一样,‘日和‘皿合在一起就是黄香在暖床,无论外面的风(氵)有多大,他都不会离开。”我在黑板上也完成了画作,也在学生的心中完成了识字教学,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结合故事理解了字形,从而也将这个字深深地映在了他们脑子里。“让”字我也用同样的方法,“点”代表的是梨,“点”下面的“转折”代表了兄弟间相互推让的动作形态,“上”字则表示是弟弟上面是兄长,表示梨子最后让给了哥哥。

2.结合生活节日经历,转化学生生活画面

小学生年龄虽然小,经历的事并不多。但是节日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在他们处于感性认识的现阶段,形象记忆非常强大,如果能将他们熟悉的节日经历引入到课堂识字,直接对接学生当时的语境,便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国学经典启蒙读物正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其中有着许多描写节日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等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将二者衔接起来。这时候,学生对所学字词的理解会完全不同,这些字词不再是眼前抽象的内容,而是可感、可经历的生动的画面。学生也能够因此获得对语文运用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语文素养和语文核心能力。

例如,《元日》这首诗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节的景物气象和节日内容。其中的“爆”“声”“除”“暖”“苏”“曈”“新”“符”等几个需要学习的汉字,画面感非常突出,与学生春节时放炮、贴对子、穿新衣等生活内容一一对应,很快学生便掌握了这几个汉字。而这首古诗也是学生必背的古诗之一。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完成了识字教学的内容,同时还为背诵学习这首古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学习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这种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利用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在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埋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荣荣.刍议国学经典对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影响[J].教育观察,2018(10).

[2]陈秀萍.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小学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17.

[3]陈燕.浅谈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家教世界,2014.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当代普及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