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

2020-11-16 02:14高达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熵值法综合评价青海省

高达

摘 要:“十三五”时期之后,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青海省工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熵值法梳理青海省历年新型城镇化相关指标,构出近20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发现许多方面方面存在发展不协调、发展波动频繁、生态建设进程相对缓慢的问题,由此提出了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就业以及进一步促进旅游生态建设评价对策。

关键词:青海省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综合评价

一、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深入,一方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另一方面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得也愈发明显,由此,针对“物的城镇化”而提出了“人的城镇化”。王格芳运用社会分工理论,指出共享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1];季娇娇运用进步派理论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2];毛丹结合刘易斯的观点以及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对苏州城市新型城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但是新型城镇化在边远地区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立足青海省,对其新型城镇化进行综合评价。

二、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概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海拔高且地广人稀,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这些条件注定青海省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性和艰苦性。青海省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受行政建制调整影响,呈现短时间突变、长时间消化、城镇化实际水平低于城镇化率指标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省城镇化率仅为6.7%,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青海省城镇化步伐开始加快,但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缓慢。虽然在2015年青海省城镇化水平第一次超过了50%,与全国发展趋向呈一致,但是相对于东部和中东地区,青海省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够[4]。青海省委、省政府抓住“十五”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全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十二五”期间,青海省抓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青海建设的重中之重,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日渐形成,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功能日渐多元。但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城镇结构不完善、城镇规模小、城镇非农产业基础薄弱、支柱性产业缺失、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农民利益保护不到位、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环境牺牲较为严重等许多方面。因此“十三五”是青海省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段时间对青海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评价。本文选取城镇化发展的四个方面来评价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通过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的分析,了解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与发展不足,并给出发展对策。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系统中设置了四个准则层,选取了11个具体指标。

1.设置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准则层,以反映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此子系统,更进一步科学地把握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设置生态发展、城乡发展准则层,以反映青海省生态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研究此子系统,更进一步科学把握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生态人本的影响因素。

3.指标层从四个准则层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取了11个具体指标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学》[5]中城市化测度与城市化规律进行定型;然后结合青海省城镇化自身发展特点,选取能够表现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指标衡量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如表1所示)

4.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为工业以及青海特色的旅游业,所以本文主要选取了人均生产总值、工业贡献率、旅游总收入3项具体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5.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具体表现在社会发展上面,但即便是经济发展,也会反馈到社会建设当中,为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所以本文选取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居民参保人数、农村实际脱贫人数3项具体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6.生态发展:生态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又一重要指标,对于生态的影响主要为城镇发展地污染和青海省植被的保护,本文选取了森林覆盖率、污水处理厂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具体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7.城乡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增比率、城乡一体化居民实际增长率。

(二)数量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1999—2018年《青海省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插入。由于各指标的单位和大小不同,初始数据需要无量纲化。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消除了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熵,表示物体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熵越大,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熵越小,不确定性越小,信息量越大[6]。本文研究均为正向指标,全文不涉及负向指标,所以采取正向指标计算公示(1)计算。

(三)结果分析

由图1的新型城镇化各个准则层的发展指数得知,截止到2018年,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生态发展是短板,在四个指数中最低。总体来看,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發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2012年当年经济发展指数0.1679、社会发展指数0.1606、生态发展指数0.1663,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尚且处于同一水平;第二个阶段2012年-至今,社会发展指数增幅明显,成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方面,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放缓退居二三位。地处青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优势无法长久保持,冠有“中华水塔”与“三江源地”之名的青海省如果长期硬性发展工业而忽略生态发展必然错误。从图1还可以看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水平相对同步,说明青海省认识到生态问题较早,经济与生态并举。加上政府的后续部署,生态发展指数后续增长相对平稳,下降次数相对减少,但依旧水平较低。城乡发展方面可以单独来看,青海省人口稀少,农牧地区面积广阔且发展落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难以发展。但从该指数发展中可以看出,城乡发展指数增长平稳,趋势良好。

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

(一)结论

从发展指数来看,社会发展指数波动频度较低,2018年指数0.3356,年均增长量为0.1176,总体增长平稳且增长优势明显,1999年至2009年社会发展建设相对缓慢,2009年至2018年社会发展增长幅度不断加快。与之类似的是青海省的城乡发展,同样增长平稳、波动频度低,从199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量为0.0786,2007年前增长速度缓慢,2007年后增速不断加快,并于2017年升至四个准则层中的第二位。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起点最高,1999年发展指数为0.0140,居于当年四个准则层中首位,但是上升缓慢,波动幅度大、频度高,年均增长量为0.1069,截至2018年该发展指数位列准则层第三位。青海省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状况较为相同:上升緩慢,波动幅度大、频度高。1999年至2018年生态发展年增长量为0.1066,截至2018年该发展指数位列准则层第四位。综上所述,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四个指标并不协调,生态发展指数过低。

青海省在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有:

1.各方面发展不协调。尽管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与公共设施可以减轻工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缓慢提升城镇化进程,但是“顾此失彼”的发展状况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依然不可行。

2.发展波动频繁。经济发展波动过于频繁,作为新型城镇化基础影响因素,经济发展在青海省新型城镇化中频繁的波动,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不可控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经济发展的频繁波动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相对薄弱,发展模式仍需探索。

3.特色指数发展缓慢。青海省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青海省的生态建设指数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与社会发展的迅速增长相斥,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与生态发展的投入精力以及见效时间也存在一定关系。

除此之外,还包括青海省特殊地势和当地农牧区居民的特殊观念等,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特殊限制。

(二)政策建议

经过上文熵值法计算分析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由此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具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促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协调发展。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城乡发展四个方面需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需要凸显青海省地方特色,制定适宜该地区发展的产业战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产业以带动经济的发展。青海省生态发展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旅游业,吸引外资投入,形成产业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深城乡交流,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就业率。

2.进一步促进人文与自然旅游生态建设,提高知名度。青海省位置相对偏远,内部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导致青海省影响力依然不足。因此,青海省需积极将“大美青海”这个招牌推向世界,提高国内和国际知名度。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生态发展,青海省人文与自然景观突出,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合理科学地挖掘景观资源与人文资源,防止景区破坏性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参考文献:

[1]王格芳.建设共享城市:新时代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J].理论学刊,2018(01).

[2]季姣姣,潘珺璇.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1).

[3]毛丹,陈俊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以苏州木渎为例[J].农业经济, 2019(02).

[4]冯海英.青海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解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7(4).

[5]丁生喜.区域经济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6]张漫,禹四明.基于熵值法的城镇化质量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8(8).

(高达,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熵值法综合评价青海省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