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点” 提高整本书阅读水平

2020-11-16 02:05肖桃珍
教师·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关键点

肖桃珍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嵌入课堂。基于此背景,文章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关键点”,带领学生梳理脉络,紧抓“关键情节”;根据文本特点活用“关键策略”,逐步建构阅读思维;关注学情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的创意性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把握关键点;关键情节;关键策略;关键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29-02

整本書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快餐式和碎片化阅读日益普遍,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把握“关键点”,逐步进行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构建阅读思维,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一、梳理脉络,紧抓“关键情节”

整本书阅读信息量较大,教师如果自身没有进行研读,就很容易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没抓到重点又效率低下。对脉络的梳理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任务,而紧抓“关键情节”则能帮助直击重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草房子》讲述的是主人公桑桑及其身边的几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人物较多,学生往往只关注到一些特殊有趣的小细节而忽略了这本书真正感人的地方。比如,很多学生对“秃鹤”感兴趣,觉得他秃头的样子特别有意思,看见班上头发稀少的同学就会开玩笑地取外号“秃鹤”,这就偏离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了。特级教师王祖庆在教学这本书时就把握住了关键情节,直击重点,以四个话题开展教学:①《草房子》是一本怎样的书?②你最喜欢(佩服)、最感动、最不理解……③这几个少年成长中最关键的事件是什么?④《草房子》其实想告诉我们……这四个话题中有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故事情节的有效梳理,还有对故事中的人和事的见解。在抛出第三个话题时,张老师特别强调这是本堂课的核心话题,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下列表格:

张老师特别提醒学生,在分享时可以提出几件影响主人公的关键事件,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件。学生在汇报时就关键事件的选择有了争议,如有的认为影响桑桑变化的是“纸月来了”,还有的认为是“得鼠疮”。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得鼠疮”给桑桑的触动更大,正是这件关键事件促进了他的成长。教师总结:“这些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磨难,但最终都战胜了磨难,成长为一个个男子汉。磨难让人成长!抓关键事件,对人物言行进行前后对比,把握一本书的本质,这个方法很重要,以后我们在阅读这类小说的时候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紧抓一个“关键事件”,既直达书的核心,又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二、品读作品,活用“关键策略”

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决定着阅读效果,一些学生在阅读课上走神,不是因为他不感兴趣,而是随着阅读要求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匹配不上,注意力就会游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恰当的阅读策略会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能力,为整本书阅读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模式。

(一)预测策略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就专门设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整本书的预测相对一篇课文的预测难度会稍大些,教师一般可以引导学生从“封面信息”“作者介绍”“目录梳理”等地方进行预测推理。引导学生观察封面时,可以从封面的色彩预测故事的基调;从封面的主要“人物”预测故事的情节,如《爸爸的故事》,从封面爸爸牵着女儿的手看风筝预测这对父女后来的关系;从封面的关键文字去预测情节。当然,还可以从封面的背景、封二等预测本书的主要内容。看目录也可以运用预测策略,看目录前面部分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开头,看目录后面部分预测故事的结尾,从一则则目录中又能预测到什么故事?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目录的预测写一个内容提要,阅读时就会不断与自己原来的猜想进行碰撞,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对这本书就有了更深的体悟。

(二)联结策略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整本书阅读。学生的阅读倾向性往往取决于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经常对学生进行联结训练,不但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较好地帮助他们对文本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培养他们留心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1.联结生活经验

《米小圈上学记》深受学生的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描写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能很顺利地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进行联结。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教学《鸭子骑车记》,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鸭子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再鼓励其演演鸭子走路的样子。有了这个联结,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动物们对鸭子骑车的反应那么大。《草房子》是描写成长故事的,可以让学生先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就容易读懂桑桑他们的成长故事;《青铜葵花》描写的苦难和学生现有的经历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关于农村困苦生活的故事和影片让学生观看,有了这个情感经验铺垫,学生就能理解大麦地里的苦难和“以苦为乐”的真情。

2.联结书外信息

一本好书和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作者、创作的缘由、读者评价等进行联结,这样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就会立体、丰满起来。阅读《呼兰河传》时,将作者萧红的苦难生活经历联结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书中作者藏着的情感,就能理解《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章节中作者为什么把童年时的一个菜园子描写得这么美好,为什么反复强调园子给人“自由”的感觉。有时候,读者的评价也会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一本书,如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短短的一两句书评就让人大致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使人产生阅读期待,所以联结策略的应用有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联想策略

在阅读中进行联想是深入理解、鉴赏文章的好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联想活动,运用联想来帮助学习。

1.利用插图进行联想

教学《鸭子骑车记》时,先让学生学习前两幅插图:鸭子骑着车分别经过母牛和山羊的身边,鸭子和他们打了招呼,他们回应了一句话,都表示了对这种危险行为的担心。接下来还遇见了狗、马、母鸡、老鼠等,这时就只出示插图让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表情,联系前面内容联想它们分别说了一句什么话,通过这次联想能感受出鸭子的“冒险”精神。

2.从故事结局进行联想

《鸭子骑车记》最后一页画了鸭子站在一辆拖拉机前面出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鸭子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他又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教学《魔洞历险记》时,有一篇讲小红帽穿越到其他故事里的奇遇,最后让学生想象小红帽还会“走到”哪个故事里并把它写下来。这些联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关注学情,巧设“关键活动”

好的阅读活动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并非活动设计得越多就越好,教师要针对学段特点设计有效的“关键活动”。

(一)表演式活动

一般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性强的书籍比较适合表演。低年级学生的表演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故事的大概情节就可以了。例如,在《安徒生童话》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童话故事来表演,但只要求表演其中重要的一两个情节。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就略高些,表演时要有自己的理解。同样是《安徒生童话》,学生可以表演一整个故事,学会小组分工。高年级学生对整本书的把握能力较强,可以让他们分工合作,写出表演方案,共同完成任务。比如,读了林良先生的《我是一只狐狸狗》之后开展“爱的大展演”活动,让他们小组合作,把书中的故事和情节列举出来,然后选择最能表达“爱”的故事编写小剧本,排练成课本剧在班级进行展演。他们设计了“课本剧分工表”,分为编剧组、导演组、道具组、演员组等,写清各自的负责人和具体安排,分工非常明确,表演得很成功,锻炼了各项能力。

(二)表达式活动

表达式活动一般分为图画式、文字式、图文结合式等。图画式是把阅读的理解、想象、感受等具象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阅读回忆童年伙伴的《童年河》后就可以设计一个活动:为童年伙伴画像。可以画书中的童年伙伴,也可以画自己身边的伙伴。图表也是图画式的一种,如要梳理文章人物关系时可以设计思维导图;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情节时可以设计从低到高的“情节梯”;对一些情绪线索比较明显的文章可以绘制“情绪曲线图”……文字式一般是中高年级比较常用的,如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但设计一些创意活动会更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把写书中人物事迹的文字改为“制作专属证书”;把《童年河》的读后感改成“小小邮件寄深情”,结合故事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封回信;还可以把一些故事场景编写成剧本形式……图文结合式把图画和文字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比如,看完《夏洛的网》,叫学生制作一本汇本,这就对这本书进行了再创造;好书推荐卡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对整本书的信息进行综合盘点……总之,各种活动的设计是要有目的性和条理性的,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黃水英.浅析心理学视野中的儿童课内外阅读[J].新教师,2015(5):45-46.

[2]林文长.阅读能力结构对阅读精神状态的影响[J].新教师,2016(3):36-37.

猜你喜欢
关键点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GE6B燃机安装关键点控制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猪人工授精应把握的技术关键点
融资能力将成为决胜关键点之一
医联体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锁定两个关键点——我这样教《送考》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