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蹈在民众健康领域的探析

2020-11-16 02:05马娜康可可
艺术评鉴 2020年18期
关键词:健康探析民众

马娜 康可可

摘要:广场舞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场舞蹈应运而生。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舞蹈活动,健身功能成为其重要的目的之一。本研究从理论层面来探析当今时代下的广场舞蹈,力求以科学的方式推动其健康、高质量地发展。

关键词:广场舞蹈  健身功能  民众  健康  探析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8-0168-03

一、舞蹈的起源说

“艺术之母”——舞蹈,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以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留存,它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产生身体的律动进行表演。关于舞蹈的起源这一课题的学术研究,一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普遍被专家和学者所认可的有劳动说、模仿说、律动说、宗教说、性爱说等。劳动说认为舞蹈起源于劳动,表现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有关的舞蹈是原始舞蹈的重要内容,如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犁,反映了农耕时代的文明;模仿说认为舞蹈的起源与原始人对动物和自然的模仿有关,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模仿与再现,在模仿的过程中,肢体发生的运动变化被看做是舞蹈的初始形态;律动说,表现在“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宗教说体现在祭祀舞蹈的产生上,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现象不理解,又无法征服自然,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概念;性爱说认为舞蹈是人类生命体冲动的体现,以女娲氏为代表乐舞《充乐》是激发性爱的舞蹈。

随着舞蹈的产生,舞蹈的各种功能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黄帝的乐舞《云门大卷》是用来歌颂黄帝的功绩;少昊的乐舞《九渊》用于祭祀;颛顼的乐舞《六茎》用于“调阴阳,享上帝”;神农氏的乐舞《扶犁》用于农业劳动生活和庆祝丰收;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阴康氏的乐舞用于锻炼身体和防治疾病。其中,健身功能是舞蹈起源的重要因子之一,并在早期舞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远古时代的人们在当时无任何药物可用的情况下,面对疾病是无能为力的,而舞蹈因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从而担任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于是人们开始发掘舞蹈和疾病有着怎样的关系,舞蹈便成为了抵御疾病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古代舞蹈健身功能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实际上是和大自然所有的运转、天的运行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在我国古代舞蹈的这些功能中,舞蹈的健身功能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蹈产生的初始,就被先民们用作强身健体及鼓舞士气的主要健身手段。在此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的舞蹈种类都与舞蹈的健身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原始时期有阴康氏“教民制舞”,是中华最早的健身祛病的舞蹈活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部族的人每逢阴雨天,关节就瑟瑟地纠结在一起,得了大骨头病,大关节病,通过“大舞”摔打筋骨、拍打身体,让人们气血通达、通筋通络。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编创的《五禽戏》,是对虎、鹿、熊、猿、鸟的形象和动作进行捕捉、模仿、提炼加工成舞蹈,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汉代马王堆创作的“导引术”是一套用来保健和防止疾病的养生舞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时期,人们就有意识的将舞蹈和健身、养生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舞蹈本身具有健身的功能。

三、广场舞蹈的健身功能及其现状

在当代中国,健身、养生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广场舞蹈其主要功能正是健身性,它的存在不仅满足了民众对健康的需求,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查找广场舞,释义为:“群众自发组织的用来健身、娱乐的集体舞,动作简单,参与者广泛(以中老年人为主)。因舞蹈场地多在广场而得名”。①广场舞蹈的动作简单、节奏感强,它的健体、健心、健脑、健美、降脂、调节等作用对中老年人来说是极好的健身方式。健体,经常参与广场舞活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提高了身体的活动能力、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健心,舞蹈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随着优美的音乐将内心情感赋予在舞姿中,转移了疲惫和压力,从而获得心灵的陶冶、情绪的愉悦;健脑,通过舞蹈动作和调度的反复记忆不断刺激大脑神经,以减缓人脑记忆力减退的现象,从而达到健脑的效果;健美,通过舞蹈审美的角度来锻煉出体态美、动作美,提高肢体协调能力;降脂,跳广场舞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一些广场舞爱好者或辅导员编排的‘瘦身广场舞就是运动达到减肥的目的;调节,概括来讲就是调节人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调节人们的生活。

广场舞蹈散布极广、参与者众多,且以中老年人为主,是当代中老年人主要的娱乐、休闲、健身的重要方式之一。广场舞蹈活动的开展,在国家方面也给予了许多政策与支持,这也正是顺应了人们想要强身健体的心愿。如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推出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2017年国家又支持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开设,就是中国广场舞蹈的研究。

从我国古人用舞蹈的方式来健身进而达到养生目的的这一初始形态的“广场舞蹈”,到改革开放以后广场舞蹈的逐步发展,再到当今人们对广场舞蹈的热切喜爱和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广场舞蹈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其蓬勃的发展速度,使得城镇和乡村的广场、空地、公园形成了一片欢腾的景象。但是,近年来有关“因跳广场舞蹈而导致受伤”的新闻频频出现,使得广场舞蹈的健身功能适得其反。这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运动方式才导致许多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出现了身体损伤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场舞蹈的健身功能予以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以科学的方式推动广场舞蹈在民众健康领域合理、高质量地发展。

四、广场舞蹈科学性的健身方式

“生命在于运动,更确切的讲是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在这里,身体的运动方式是针对科学性的健身广场舞蹈而言的,这就要求广场舞蹈的编舞者需要对正确的身体运动方式有着清晰的理论认知。当今社会广场舞蹈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民族民间舞、交谊舞、“僵尸”舞、街舞、俄罗斯舞步等等,我们在学习和编排每一类型广场舞蹈的同时,都应该秉承着广场舞蹈的自身属性,要根据广场舞蹈的编排特点来实现广场舞蹈健身的科学性。这是根据民众在奔赴小康生活的同时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决定的,所以,新时代我们必定要为广场舞蹈注入健康、科学的血液。

广场舞蹈的编创应符合人体运动生理规律。按照人体的生理、运动解剖的学科知识来看初始运动状态下的身体部位活动顺序,舞蹈时的初始运动应该从远离心脏的肢体末端开始,通过热身活动让身体逐渐恢复苏醒以产生运动意识。这样,无论任何舞种,我们都可以通过肢体末端——头、颈、手、腕、脚、踝、膝的运动开始。其实对于任何舞种,我们都可以编排一支针对于肢体末端部位的舞蹈,缓而有序地使人体进入到舞蹈的运动准备状态,进而再过渡到人体躯干,最后至全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络学在祖国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广场舞蹈的动作流程若按照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编排,无疑是一种一举两得的舞蹈运动方式。中医讲,不通则痛,就是局部的气血经脉不流通、不通畅引起的,若气血经脉流通了,则不会疼痛。广场舞蹈可以利用祖国医学中的人体经络进行编舞,使得人们在舞蹈活动中流通气血经脉。赵克军说:“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大部分都与腰腹相通,纵向环绕于躯干中轴线的督脉与任脉也是经腰腹的,腰部扭动,全身经络则动”。从这点来看,在舞蹈的运行中过渡到躯干部位时,可以先以腰部运动为主要方式来“打通”我们全身的经络。例如东北秧歌中有“扭在腰上”,其中上下动律是腰部肌肉带动两肋骨上提下压、划圆动律是腰部肌肉带动两侧肋骨提压的过程中,交替向前或向后划立圆、前后动律是在拧身压脚跟的过程中训练腰部的灵活性。扭靠腰来扭、腰靠扭来动,在腰的扭动之间可以充分活动腰腹。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能够活动到腰部的主要元素有提、沉、冲、靠、含、腆、移、横拧、旁提等,能够活动到腰部的主要动作有“云间转腰”,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腰部运动后,我们全身的经络则会被“打通”。广场舞蹈的编舞者可以以任何一种舞蹈的风格来编排属于它的以腰为主的运动方式。

五、广场舞蹈的音乐选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不分家之说,如载歌载舞、轻歌曼舞、歌舞升平、莺歌燕舞、清歌妙舞。《吕氏春秋·古乐》对古人歌舞有这样的描写:“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记载了葛天氏时期的乐舞,由三个人手持牛尾草,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从中国的成语到古书的记载,都可见音乐在舞蹈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跳广场舞有益于身心健康是毋庸赘言的,与之最密切的音乐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养生作用。《礼记乐记》云:“乐行而伦清, 耳聪目明, 血气平和”。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人认为音乐不仅能对人起到教化作用,还能促使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调节人的情绪。如此,选择适合养生的音乐和广场舞蹈相结合,何乐而不为。

广场舞蹈如何在养生的道路上对音乐进行选择?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在中医看来心肝脾肾都有自己的音域。人体中,肝是起到疏泄作用的,倘若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抑郁的状态,久而久之将导致肝气不流动,就会“堵”,这时可配以角音为主的音乐起舞。角音是现代音阶中的“咪音”,它的特点是悠长、婉转、亲切,音调适中的乐曲仿佛在与人畅谈,从而使人生发阳气,阳气足,血则运行通畅,以此来帮助人们疏肝理气。人体中,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当我们在生活中耗费的心血超过我们的身體承受范围时,就会引起心血亏虚。这时可以配以徴音为主的音乐起舞,徴音属于“喜”音,《素问·举痛论》中写道“喜则气缓”。心气舒缓了,气血自然就流动起来。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人脾,对脾胃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宫音也就是哆音,具有沉稳、庄重、悠扬的特点。故,脾胃不佳者可听宫音起舞。最后说肾,人若经常内心苦闷、悲痛,极易导致肾阴受亏,发生阴虚病症。羽音也就是“啦”音,具有轻柔、苍凉的特点,可以中和通肾。以羽音为主的广场舞曲,可以起到健肾、补肾的功效。

六、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梦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国富民强、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专业舞蹈人有责任且有义务去关注民生。对于参与度最广的广场舞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如今,在国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广场舞蹈,各广场舞蹈的辅导员也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各类广场舞蹈大赛也纷纷在各个省市举行,优秀的广场舞蹈作品、种类越来越多。这说明广场舞蹈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道路是光明的。笔者希望未来的广场舞蹈的事业能够形成跨学科合作、跨学科交流,让更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尤其是医学领域知识)渗入到广场舞蹈领域中,以逐步地去完善广场舞蹈的健身、养生功能,并寄希望于我们广场舞蹈编舞者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从广场舞蹈的健身、养生功能出发,使其既能愉悦民众的身心,又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只有经过理论的不断完善、实践的不断创新,中国的广场舞蹈才能真正的服务于人民,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董焱.我国健身舞蹈功能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2):52-55.

[3]金学智,陈本源.舞蹈养生功能简论[J].艺术百家,1999(01):104-110.

[4]路凤萍.我国中老年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创编与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02).

[5]赵克军.舞蹈养生功能[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姚春鹏.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

[7]蔡向红.广场舞健康跳[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健康探析民众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