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舞基训在普高舞蹈艺考生训练课程中的意义

2020-11-16 02:05郑付
艺术评鉴 2020年18期
关键词:舞蹈

郑付

摘要:在舞蹈艺考生中有多数人来自普通高中且带有强烈目的性学习但零基础训练的学生,这类学生只为升学而学,能力多靠“速成”,时间紧张并且学习任务繁多。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使得学生接触古典舞、学习古典舞机会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便是基础能力的不扎实、舞感的不完善等问题的暴露。倘若学生将这些问题带上艺考考场,考试成绩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本文将围绕这部分“速成”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论述古典舞基训在艺考生训练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典舞基训   艺考生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8-0120-03

在我国高考人数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艺术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的舞蹈专业便成为普高低分生“救命的稻草”。学生只能通过数月的“速成”练习以应对考试,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模式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慢慢投射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知半解。古典舞作为难度系数较大的课程,常被学生所忽略。掌握古典舞基本技法与技巧,将会使学生在考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古典舞是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芭蕾的元素、与中国的戏曲、武术逐渐融合,经过不断的发展研究、借鉴实践,从而形成了我们民族独有的一套训练体系。中国古典舞中有着四门主要课程: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古典舞技术与技巧、剧目课。

其中古典舞基训作为基础训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了解少、基础差、时间短的原因,学生们对于古典舞的学习非常少,又对古典舞基训课程的设置有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使她们在剧目表演中不具备古典舞的韵律,导致身体路线不够圆润饱满刚柔并济,使得在舞蹈专业课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同时也致使越来越多的艺考辅导老师对学生选择古典舞剧目非常抵触,从而形成了老师不让跳、学生不敢跳的恶性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普高舞蹈艺术生的古典舞基础不扎实,学生更无法认识其重要性。

一、普高舞蹈艺考生古典舞基训的学习现状

普通高中的舞蹈生,大都是没有受过训练、零基础的学生,再加之学校所能提供的学习条件不足,使得学生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种种因素给学生造成了许多困难。以学生的自身学习条件为因,导致其在古典舞基训的学习初期阶段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于中国古典舞的了解不深

第一,在一些小城市的普通高中学习舞蹈所受到的限制较多。大多数学校对于艺术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只有一名舞蹈教师甚至是非舞蹈专业的教师,教师对于古典舞的掌握有限。学校开设古典舞課程的情况基本为零,学生们的课程安排不合理,零基础的学生对于古典舞的概念更是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面临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时,往往难以得到系统的解决。

第二,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对于古典舞的了解与学习的唯一路径是通过校外培训学习。因为时间关系,培训班不会让学生在古典舞的学习中做过多的投入,大多的精力会放在技术技巧与民族民间舞当中,以针对考试来进行训练,忽视学生对舞蹈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零基础学生学习舞蹈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古典舞基训课介入训练课程的欠缺

古典舞基训有利于提升个人能力的前提是进行过专业、系统化的训练,而零基础学生在初期学习的阶段因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少,更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训练,便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针对普高舞蹈生所出现的问题,将其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软开度与素质能力的欠缺

首先,对于舞蹈生来讲,软开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解决软开度会让我们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减少很多的困难。但对普高舞蹈生来讲训练时间只有艺校生的五分之一,软开度训练属于临阵磨枪,有些先天条件不好以及后天不努力的学生临阵磨枪也未必能够解决软度问题。这在学习古典舞基训的过程中有着许多无形的障碍,例如像组合中的踢搬控动作,因为软度得不到解决,所以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完成度不高,并且舞蹈动作的美感也会丢失。

其次,与软开度有着同等意义的素质能力训练也会影响课程的介入。零基础的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较弱,这对“速成艺考”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在此之前她们每天坐在教室缺乏锻炼,而能力都是需要长时间训练沉淀积累的,致使速成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专业课考试中会反映出许多不足之处。

再次,技术技巧方面缺乏可能会使训练受到约束。古典舞中技术技巧训练占较大比重,而基训课中素质能力的训练是奠定技术的基础。像一些跳转翻组合,如果缺乏软开度且能力不足的话,必然会力不从心。

2.对古典舞身韵概念的模糊

身韵即古典舞中所讲的“身法”和“韵律”。它与古典舞基训有着相互的作用,两者的结合能让学生在动作上更具韵味及神采,让古典舞更具有它独特的魅力。现如今的大多数学生在接触古典舞时对身韵的涵义完全不知,思想意识上还是认为古典舞身韵仅是“兰花指”“顺风旗”等一些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古典舞身韵已经基本完成了由戏至舞的蜕变。

在介入基训课初期,因为对身韵元素以及概念的理解模糊,学生们在气息的表达上会很弱,使得她们不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所做的动作苍白无神,把表演性组合做成了机器似的动作,延续到剧目中更是僵硬无韵,在“形神兼备”的基调上失去了所谓的“神”,便失去了舞蹈其情感表现的特征。这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么多“不会跳舞的”舞蹈生。

二、普高艺考生古典舞基训课的教学模式

在艺校及普通高校中基训课程的教学都是以芭蕾基训为基础,后开设古典舞基训课。普高艺考生的训练时间有限、基础知识基本为零,开展古典舞基训课程很难进行,无法进行与高校同样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将对学生展开以下两种方式的教学。

(一)引导式教学,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

在学习古典舞的初期,兴趣及概念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决定了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古典舞、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认识古典舞的元素及重要性、清楚古典舞的课程体系。因为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头脑中对古典舞没有任何概念,就如我们常说的“先会走才能跑”,对于古典舞的定义都不知晓的情况下是很难开展课程的。

其次可以以观看一些剧目、舞剧、身韵组合及纪录片等,带领学生更直观了解认识古典舞,并且对其进行引导,慢慢让其产生兴趣,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开展古典舞课程的初期,这些工作必须要针对学生去逐步完成,引导学生深入式的去了解理论知识。只有学生思维跟的上,才能在今后深入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领式教学,注重言传身教

舞蹈是舞者用肢体“说话”的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言传身教。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纯理论授课”,完全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实践,这种情况久而久之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动作不规范、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等。尤其对于这些零基础的普高生,教师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应对其采用解决办法,例如:教师示范动作便可使他们对动作的表现形式更清晰,也能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理论书上所讲述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训练学生们的模仿能力以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三、古典舞基训课对表演剧目的实际运用,以《且看行云》作品为例

剧目展示在艺考场上是占比分较大的一部分。而古典舞剧目的表现与中国古典舞基训、技术技巧以及身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四门课程相辅相成才会在剧目的表现中得以呈现。但在近几年,艺考考场上所出现的古典舞剧目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古典舞基础,以至于不能将作品内涵呈现。因此,古典舞基训在剧目选择和呈现中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剧目《且看行云》为例,剖析古典舞基训与身韵对于剧目表演的作用。

(一)元素在剧目中的作用

古典舞剧目中元素作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剧目动作的表现和情绪的表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元素并非只代表身韵,与古典舞基础训练所相融汇的元素才可在剧目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典舞中所讲究的“形神兼备”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论据。不可“有形无神”,更不可“有神无形”,基训为“壳”,身韵为“核”。以提沉为点——在动作方面,用提沉呼吸带动身体的动作,使得动作更具韵味。以基训为点——在动作方面,肌肉的能力影响舞者在舞蹈时脚下的稳定性、肢体的延伸感以及动作的爆发力,尤其在古典舞剧目中技术技巧的运用非常丰富。没有以基训为基调、以身韵为核心的古典舞剧目,就如同一盘散沙。

《且看行云》作品的第一段,舞者运用简单的提沉元素做出多个慢提快沉、快提慢沉的动作来表现出情绪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孤寂。又通过基训训练夯实控制能力,从而完成控旁腿的慢动作视觉效果,表现出人物的细腻、内心的坚定。在一段舒缓悠长的动作中,有了呼吸与身体的配合,便可改变动作的节奏、人物的情绪,营造出更为鲜明的意境。剧目中提沉不仅作为元素特点出现,更重要的是处理动作衔接以及情绪的迸发,再与基训能力相结合,形成古典舞其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技艺结合的独特性。在剧目中得以运用,学生在剧目的诠释过程中对剧目的动作和情感也会有所理解,所表现的舞蹈也会更具感染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进入剧目学习后,若没有良好的身体肌肉控制能力,则会使得剧目的动作缺乏连贯性,会失去动作的线条美。若动作与身韵没有相互融合运用,那么就会变的生硬单调,失去了动作所谓的灵魂,更无法突出古典舞美的特性。

(二)拧倾圆曲对古典舞剧目情感抒发的作用

为什么有许多普高艺考生在剧目的情感表达上有很大的不足,尤其在古典舞抒情作品中最为常见。就是因为学生对古典舞中“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没有达到思想与肢体的高度融合,无法用最基本的形来表现,更无法用神来表演,达不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只有用“神”强调出人体的“拧倾圆曲”的曲线美,才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光彩。

造型及体态的“拧倾圆曲”之美贯穿了舞蹈由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外现“拧倾圆曲”之美与内在“心意气”之韵融会贯通使得表演有灵具魂,才能表达出剧目所抒发的情感。在《且看行云》作品中,演员用多个“拧倾”造型表达出了人物形象的亦刚亦柔和内心的万千思绪,又以“圆曲”线路的曲线特点表现出意蕴之美,用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特征抒发出人物更深层的内心情感。以“拧倾圆曲”的形态特点运用到艺考生的剧目中,使学生对剧目的诠释更为准确,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剧目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结语

古典舞基训不仅是为素质训练,更是为培养学生内神与外律的协调统一,科学训练使其打牢舞蹈基础。以基训为基础培养能力,循序渐进,提高技术技巧完成度及剧目表现力。把握身韵元素使其贯穿于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中,使学生理解“神韵”,把握“神韵”,强调“神韵”,从而激发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并逐渐为舞蹈事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人才,更好的推动舞蹈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古典舞基训介入艺考生训练课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楠.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分析[J].大众文艺,2017(22):178.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黎娜.探究中國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6(09):49.

[4]鲁芳蕾.对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生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彭碧丽.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9(05):194-195.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7]王伟.中国古典舞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熊家泰.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9]王鹤松.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18.

[10]杨菁菁.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