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岗林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从提出到今天已经几十年了,最早提出的是学者Gardner等人,他们早在1950年之后就提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两种动机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加入了某些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扩大了研究的方向,深化了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中心也有所改变,集中分析在具体的学习境况或氛围中的学习动机。到现在为止,在业界已经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理论模型:Trembley和 Gardner动机扩展理论、Dörnyei外语动机学习三层次说。
迄今为止,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是Zoltan Dörnyei的研究,他从自我系统角度入手来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以大量心理学研究作为其理论基础,如心理学中的“可能自我”“自我导向”和“自我差异”理论。Dörnyei在融合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和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再加上“二语学习体验”这一要素后,反复分析了那些影响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动机系统的组成成分,最后总结出三大维度: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体验[1-3],即动机三维度。“理想二语自我”是学习者“理想自我”在二语学习上的表现。“应该二语自我”代表个体认为自己该拥有的特质。“二语学习体验”源于学习环境,与即时的学习环境和经验相关。“应该二语自我”和“理想二语自我”在本质上具有目的性,而“二语学习体验”则比较随意。
外语学习者之所以会取得不同的学习结果,很大程度上与其二语动机有关,动机不一样,学习者身上的效应也有很大的差别。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诸多变量实际上构成了影响学习者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其动机的差异能够预估学习效果[4]。这是有着强有力的根据的,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早已经就此进行过实验,结果显示,学习动机可以显著预测外语学习的结果。例如,在Gardner[5]主持的一项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六十多名加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者要求教师只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得到过评价的学生的成绩比没有得到过评价的学生的成绩要更加优秀,原因就在于通过评价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机。Kang[6]对韩国学习二语的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动机)是对韩国学生二语学习作用最大的因素。我国学者王初明认为,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某些动机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其最为突出的价值是解释了融合型动机模型的相关理论,使得曾经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一般来说,在进行二语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倾向以“理想外语自我”来实现对英语的认同感[7]。刘凤阁[8]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调查中也验证了Dörnyei的观点,即“二语理想自我”更适合在外语(EFL)环境下对外语学习者的动机研究。
关于二语学习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诞生了,并且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至今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过成功的实证研究。高一虹等[9]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尚待更多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效果。本研究拟在Dö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探索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的特点。
受试者是来自广东省的7所高校的1830名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受试者来源广泛,来自于国际贸易、会计、电子商务、信息工程、软件开发、数码媒体、计算机信息计算等23个文、理、商、工科专业,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54.5%、45.5%。受试者均参加过2019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们的英语水平用四级成绩来衡量。
问卷参考Dörnyei、 Ryan和刘凤阁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问卷而设计,共52道题目,采用莱克特5级量表记分,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分别对应5~1分。基于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体验三个维度,1~2种情形下的题目针对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因素;3~8种情形下的题目用来检测二语动机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师和同学影响,即应该二语自我;9~10种情形下的题目针对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第三个因素,即对于学习者课内和课外的英语学习体验。问卷的具体题目分类如下:
(1)激发学习动机(也叫二语学习动机,5道题),如我想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
(2) 理想二语自我(8道题),如我将来想做的事情会用到英语。
(3)应该二语自我(7道题),如青年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学好英语。
(4)国际形势(6道题),如我想与国际留学生或者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士交朋友。
(5)工具性(4道题),如学习英语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6) 家庭影响(5道题),如学习英语对我来说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能给我的家庭争光。
(7) 教师影响(4道题),如老师在我的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同辈影响(5道题),如我的好朋友们对英语学习持积极的态度。
(9)校内二语学习体验(4道题),如我喜欢我校英语课的学习氛围。
(10)校外二语学习体验(4道题),如我喜欢自己查出英语单词的意思。
本次测试共发出问卷183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5份,产生无效问卷的主要原因有:1)答案完全一样,在所有问卷中找出21份;2)未完成问卷;3)出现多选;4)数据缺失,例如漏填CET4成绩。
问卷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的统计方法是回归分析。
表1 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学习动机与动机三维度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4和0.48,P值均低于0.05,这表明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对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的激发有显著影响。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正数,因此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对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的激发有显著的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表明,对于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说,二语学习体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的影响最小。
因此,教育者帮助学生构建理想二语自我,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理想二语自我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应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体验,这有助于学生二语自我的形成。
本部分主要分析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动机三维度和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关系。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准,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回归分析。
表2 动机三维度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关系的回归分析
从表2可见,理想二语自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6,P值低于0.01,这说明理想二语自我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有显著影响。二语学习体验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6,P值大于0.05,这说明二语学习体验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影响不显著。综上,容易看出,学习者的理想二语自我与其英语水平显著正相关。
从表1可见,理想二语自我和英语水平显著相关,说明在三因素中理想二语自我对英语水平的影响最大。理想二语自我可以定义为自我形象以及长期学习目标。也可以说是,那些理想二语自我强烈的学生学习会更积极,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认为,学习者一旦构建了清晰而坚定的理想二语自我,他们对目标语言所持态度就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学习目标语言,绝不轻易放弃,即便是面对外界压力和干扰。
从表2可见,应该二语自我是第二个变量,其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居第二。应该二语自我包括部分动机,主要指避免负面效应。应该二语自我对英语成绩具有第二大影响。为了得到积极的回馈以及父母、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学习英语。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这就说明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对英语成绩影响较大。依照Dörnyei 的观点,理想二语自我是二语学习的强烈动机驱动因素,有助于消除理想二语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因此,学生如果具有强烈的理想二语自我,就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二语学习之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表2可以发现,理想二语自我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影响大于二语学习体验。这个结果与韦晓保[10]关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学习行为关系研究的结果互为补充,其研究结果发现理想二语自我对二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大于应该二语自我。洪民[11]的研究表明,应该二语自我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Dörnyei却认为,应该二语自我与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有关,对二语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其影响没有理想二语自我那么大。在多种语言环境下,源于外在因素的自我形象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种外在的影响,他们普遍希望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因而会进行不懈的努力。因为这种外在的影响会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二语自我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据研究数据,可以得出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是影响英语水平的主要因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反馈。
理想二语自我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长远的学习目标是影响二语学习者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学习者的理想自我形象。这表明,英语学习者如果具备一个明确的理想二语自我形象,他就会拥有强烈的想融入英语环境中去的欲望,并且在语言学习方面将变得更加积极。
Dörnyei 在2009年提出了激励法与理想二语自我相结合的六条策略。它们分别是:(1)构建对理想二语自我的设想。其实际操作有点类似于参与到学生的意识觉醒和在过去心中怀有的各种各样的愿望、梦想和渴望中进行定向选择的过程中。也许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者过去成功的学习体验,对异国情调的渴望以及优秀的二语学习者的榜样影响作用来构建学生对理想二语自我的设想。(2)加强对理想二语自我的设想。引导式想象被运用到多种专业领域中,如运动员和医学实践。语言学习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刻苦学习的过程。持续促进这种设想是一种振奋精神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语言学习当中去。(3)让理想二语更为可信。激励学生持续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实际的期待值上。只有当理想二语更加合理、更加实际,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到语言学习之中。(4)激发理想自我。课堂活动,诸如热情的人、破冰者以及各种各样的交流性任务都能转变成让理想自我变得鲜活的有效方式。因为教师能利用各种活动来提示学生建立强烈的理想自我,例如交流活动,榜样角色和外国文化活动的参与等。(5)建立行动方案。只有通过设立具体的行动方案,自我引导才能起效。一个高效的行动方案包含目标设立的部分,而目标设立是一个激励因素。同时,高效的行动方案也包含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途径,这些都是未来的教学法理论。(6)平衡二语动机观。人们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主要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出现他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二语自我,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对应该二语自我的认识,譬如说,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应让学生意识到责任和义务,以及负面的影响。
根据Dörnyei在2009年提出的观点,二语学习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机,涉及到处境中的执行动机,即实时的学习环境和经历(如老师的影响、课程、同龄群体、成功的经历等)。成功的二语学习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二语体验的过程包含同龄人、课程和成功的经历等方面,教师应熟练掌握这几个方面的规律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语动机有着多样性和相关性的特征。一方面,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首先受到其学习动机的影响,而且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变量的增加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习者有影响的是多个动机因素,而非单一的动机变量。另一方面,尽管动机变量很多样,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的,最终对整个积极的学习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评估主要动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发现学生其他的潜在动机并把它们聚集起来,使其完全展示其潜力。这样语言学习者才能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