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稼雨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是针对以小说戏曲为主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新方法。其核心要点是:西方学术范式的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以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为主,其暴露出的问题是由若干种文体和作家作品构成的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单元(如《西厢记》、王昭君)因此被割裂。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叙事文化学参考借鉴了西方民间文学主题学研究方法,以故事类型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出发点,在梳理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对其中重要个案类型作系统深入研究。并把这种探索作为反思20世纪中国学术全面西方化的问题弊端,寻找中国叙事文学研究新领域的开始。
大约在1990年前后,笔者在当时南开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找到一本中国台湾学者陈鹏翔先生编辑的《主题学研究论文集》。通过该书线索,笔者进一步了解了西方主题学研究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过程,受到很大的启发,并且从中萌发了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最初的意念。
以上文所述外来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标准对主题学研究路径加以审视,可发现该研究策略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既有积极的启示作用,也有不合榫之处:一是在故事传播形态上,主题学研究对象民间故事为口头传承,以小说戏曲为主体的中国叙事文学主要为书面文学;二是主题学研究的视域主要在西方,作为其工作基础的“AT分类法”以西方民间故事为研究范本,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既不同于书面形态的西方小说戏剧,更不同于西方口头形态的西方民间故事。以上两个因素促使笔者产生这样的理念:一方面,主题学研究对于以小说戏曲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不能完全照搬主题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需要根据中国本体需要加以调整改造。质言之,借用主题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需要更换20世纪以来“以西为体,以中为用”的传统定势,代之以“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规则。这也正是中国叙事文化学和一般性借鉴使用西方主题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学之研究路径存在根本不同之所在。
在对主题学研究基本原理和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基本掌握其原理大要和具体方法基础上,笔者又着重就该方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思考,并找到用主题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具体突破口和落脚点——个案故事主题类型研究。
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操作实践,开始了摸索和实践过程。这一学术过程大致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研究生培养和教学,逐步构想和搭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操作实践。第二步是在第一步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始系统研究,并组织推出关于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经过大约10年左右的思考和摸索实践,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开始陆续向学界推出系列成果,同时也陆续受到学界同行的评价并进行交流。这些文章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类的故事类型个案研究;二是部分重要个案故事类型的研究综述和展望;三是关于叙事文化学研究总体理论性文章。除此之外,作为叙事文化学研究整体工作及基础工作的索引编制也有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目前,中行智能柜台主要办理非现金业务,其功能涵盖了账户服务、查询打印、电子银行、投资理财、外汇业务、转账汇款等38类150余项业务,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个人非现金业务,后续功能将不断拓展。智能柜台在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于2018年6月15日实现了全辖网点智能柜台100%全覆盖目标,并同步使用人脸识别功能,这也标志着云南中行全辖所有网点业务处理能力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
关于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中体西用”原则。倡导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初衷,即是发现20世纪以来“西体中用”的研究方法存在不适合中国叙事文学研究之处,需要回到“中体西用”的原则上来,将其作为研究的起点来审视操作。这一观点也得到学界同仁的认同和呼应。通过学界同仁的呼应和论证,中国叙事文化学“中体西用”的学理基础更加巩固和坚实。
个案故事类型研究是立基于索引编制,在索引所列诸多故事类型中选取构成个案研究条件者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大体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叙事文化学个案故事研究的系列。这些论文的实践操作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这一新的研究范畴的丰富和完善探索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理论探讨虽然从起步时期就开始了,但为了验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策略一直处于边搭建、边实践、边调整、边完善的过程中。大体而言,可以分为微观、宏观两个探索方向:
再次,索引编制的系统安排。考虑到中国叙事文学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的实际情况,为使索引编制摸索经验,稳妥进行,研究程序采用分段编制、最终合成的次序。计划将《中国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按照朝代顺序分为先唐、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五编,待五编分别完成后合成为一体。《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作为先导,基本上实践了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念,为后面几编的索引编制奠定了基础。
2.3.2 经产妇各分娩年龄组高血压发生率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合并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是力图将这一新研究路径提升至学术范式主体回归的层面。20世纪以来,针对西方学术范式的“移植”行为,不仅限于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一方面,西方学术范式的引进,促成了本土学术研究的现代化。另一方面,随着学科体系精细化和繁密化,西方学术范式与中国本土研究对象之间的错位和不合得以显现。针对此一现象,笔者赞同葛兆光先生的观点,他以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为例,说明“哲学史”这一西方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在研究中国相应研究对象时所面临的尴尬,因而放弃使用“哲学史”的名称和范式,代之以“思想史”。类似情况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也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和议论。由此可见,在叙事文学研究领域采用故事类型研究取代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这一研究范式的转型,就不仅仅是孤立现象,而是一普遍性问题:20世纪以来在“西体中用”背景下形成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已到了需要从整体格局上加以反思、调整乃至更新的时候。
经过近30年的思考和实践,中国叙事文化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下面从三个方面对之进行理论梳理。
这些个案故事类型研究大致有以下特色:个案故事类型的覆盖范围比较全面,形成几个比较集中、有一定规模的题材类型系列群。目前主要的题材类型系列群有:神话题材系列、历代帝王题材系列、历史人物题材系列、文学人物形象题材系列。根据题材系列角度不同,也逐渐形成不同题材系列的不同研究路径特色。
首先,“中体西用”的理念原则。为系统研究个案故事类型需要,把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分类编号,这种方法始自西方主题学研究的“AT分类法”。编制中国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必须直面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研究的实际需要,回到“中体西用”的本位上。
其次,索引编制的分类原则和方法。“AT分类法”被西方民间故事研究界奉为圭臬。它之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体系当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研究对象的差异,东西方何者为重心的差别,“AT分类法”的分类逻辑尚有改善的余地。为了解决以上三点问题,就必须根据中国叙事文学的原生形态,按照同类可比的原则加以分类。《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将中国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分为“天地”“神异”“人物”“器物”“动物”“事件”六类。这个分类既有对主题学故事分类理念的合理吸收,又根据中国叙事文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改造,体现出“中体西用”的基本原则。
一是方法论更新,跳出传统小说戏曲研究拘泥于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这一旧范式的窠臼,寻找从故事类型角度入手的新研究方法。因为从故事类型研究角度看,由诸多文体和作家作品所构成的某个案故事类型,往往容易被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的视角所忽略,造成个案故事类型完整体系的割裂。而叙事文化学视角的故事类型研究需要把个案故事类型本身视为一个跨越诸多文体和诸多作家作品的文学链条整体,其中既包括“竭泽而渔”式的全面文献挖掘,也包括对个案故事演变发展中情节、人物变化梳理,乃至对这种变化作出文化和文学的系统阐释。这种研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补救。
当然《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局限。在全局设置方面,考虑到全部叙事文学故事类型规模浩大,为方便研究,采用了断代编制的方式。长处是以断代为试点,全面尝试和探索叙事文化学研究索引编制的分类原则和编制方法,尽快将其投入研究使用。其短处则是因为断代编制而造成很多个案故事类型文献材料无法形成完整系统链条,因而影响其整体的使用效率。在入选故事类型方面,仍有斟酌、补充的空间。《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考虑了文献资源来源的广泛性,采用以叙事文学文献为主,其他文史文献为辅的原则。相比之下,文史文献资源因存在界限标准不一等原因,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
个案故事类型研究是叙事文化学研究的主体和实绩性工作。由于坚持把这一方法贯彻到研究生课程讲授和学位论文撰写过程当中,以南开大学为主体的研究团队近30年来在个案故事类型研究方面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果,至2018年止,共完成硕士学位论文32篇、博士论文22篇。
在西方主题学研究范式中,索引编制是整个主题学研究的基础工程。如同“AT分类法”对于主题学研究的奠基作用一样,叙事文化学研究把囊括整个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索引编制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叙事文化学研究在这方面已有的成果为《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该索引的主要特色在于:
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整体规划和构架上,具体内容上文已经涉及。这部分相关探索已引起学界同仁关注并给予积极的理论回应,彼此之间或有吻合交叉,或互为砥砺生发,姑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关于索引编制。索引编制是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学界同仁对此从科学性和学术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关注和肯定。这些评论使得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索引编制工作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发现某些调整提升空间,为这项工作的继续深入打下基础。
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运营,但是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情况来看,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完善内部审核机制、缺乏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等问题非常突出。医院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注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以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通过多种措施的联合实施,不断改进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逐步提升,保证医院长远稳定发展。
在参考借鉴西方主题学研究,并充分考虑中国叙事文学形态和研究需要的基础上,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整体构架在索引编制、个案研究和理论探讨三个领域上展开探索:
“索引编制”是要解决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全部“家底”问题,即按照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对于个案故事类型的基本定义,摸清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全部数量,并按照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体系需要,将其进行分类编号,便于中国叙事文化学长久研究的检索和参考。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已经编制完成出版,唐代以后的故事主题类型索引也在规划筹备中。
因企业并未建立健全监督及管理制度,所以当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造成没有到位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下述为具体表现: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然而实际操作中并无完全依据有关制度运行,仅仅是流于形式[3]。基于这样的背景,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培训,有关财务监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也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他们法律意识较淡薄,没有了解很多知识,所以账簿设置不规范、科目不正确等问题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4]。除此之外,因财务监督机制在一些企业并未建立健全,造成很多白条入账现象出现在个别企业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企业经费长时间紧张。
关于中国叙事文化学核心研究程序学理性和有效性的学术评估。如果把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比作一副药方,那么它所要治疗的疾病就是由于文体史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的限制,造成某些由若干文体和作家作品组合而成的个案故事类型研究被割裂的问题。它的程序就是回到个案故事类型主体位置上来,在对个案故事类型所含各种文体和作家作品文献进行“竭泽而渔”式文献挖掘和系统梳理基础上,对其演变形态过程中的各种异同现象进行文化学和文学的解读阐释。这个程序是否合乎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科学性,学界同仁给予了很多肯定性评价。通过学界同仁的积极肯定,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不但在学理上得到肯定,而且也对学界叙事文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于中国叙事文化学与中国学术传统和西方学术方法的关联。由于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涉及中西方文化和学术传统直接的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方法对于中国传统学术和来自西方学术具体吸收和扬弃成分如何,也成为学界同仁评价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辐射是热量以波的形式,由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通过物理和光学原理可将玻璃表面的发射率降低,可减少玻璃的辐射传热;对流热损失主要是通过中空玻璃间隔内气体移动时所进行的热交换产生的,设置适当的间隔层厚度使对流损失达到最小;传导是物体内部的热由高温侧向低温侧转移的现象,窗户上的传导损失主要是通过窗框和玻璃发生的,通过改进窗户材料,使用更绝热的边部密封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损失。此外,保温百叶的设置在起到对室内装饰作用的同时又能减少窗的传热。
中国叙事文化学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距离成为一种示范意义的研究范式,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有:
首先,中国叙事文化学作为一种对于目前研究具有补充价值甚至可能具有潜在革命性的新研究范式,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和投入。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中国叙事文化学已经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的力度和广度还比较有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922年6月22日,《致梁实秋》:“校订增广《律诗底研究》,作《义山诗目提要》,又研究放翁,得笔记少许。暇时则课弟、妹、细君,及诸侄以诗,将欲‘诗化’吾家庭也。”[2]38
学院依托高端权威线上课程,积极内化应用到线下工作和教学实际。学院印发了在线学习通知,要求认真学习“哈佛管理导师”“中欧在线MBA”和中央党校的课程,在行动学习中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共同打造学院“价值中心”。目前,学院重点培训班,如党校班、中青班等,均开设了线上学习课程。国际班在线下案例开发中,授课老师带领并讲解学习了“哈佛管理导师”九大模块40 门课程,最终结合行动学习法,用“哈佛管理导师”学习成果形成了17 个中石油海外项目案例和15 个国内案例。
其次,关于索引编制。《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在摸索中国叙事文化学索引编制方面已经取得成功,也得到学界同仁的首肯,但从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方法角度看,还有相当的完善空间,亟须尽快启动其他朝代段落的索引编制工作。这一点,有些学界同仁的评论文章中已经提及,需要引起相关研究工作者重视。
再次,关于个案故事类型系列研究。作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工作的主体,个案故事主题系列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从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个案故事题材类型系列的完善和加强;二是在具体的研究方法程序上还有进一步打磨深化的余地。
最后是关于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建构和学术评价。经过近30年的摸索,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理论体系大体完成基本框架构建,一些重要的理论命题和相关内涵阐述也基本完成,但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还有相当的潜力和加强空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叙事文化学体系框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之处。就宏观角度的理论文章来看,对叙事文化学研究本身进行评价和建议的比较多,但对于更宏观的高度,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学方法的提出对于解决20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整体上“西学中用”范式所遇到的障碍问题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则关注不够。
奥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万子琳等(14):1977
中国叙事文化学从构想到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范式和操作实践,已经接近30年。尽管它已经经过不同渠道和角度操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可行性,但从全面调整和更新20世纪以来中国叙事文学研究领域“西学中用”背景下的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范式的更高格局上看,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本文希望能在对30年来中国叙事文化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吸引学界更多同仁关注中国叙事文化学,推动其走向更加深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