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融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解福州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于今年7-9月走访了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以及林业局等部门,对40家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中药批发零售企业①开展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前福州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以来,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各项利好政策叠加,具有福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得到高度重视,福州中药产业发展显示出“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态势。
(1)政策红利有效释放,产业发展定向。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为新时代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在省级层面,《福建省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为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市级层面,福州市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试行)》等,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进一步细化。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福州中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企业、限额以上中药批发零售企业40家,较2015年增长29.0%。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不同规模中药零售企业1800余家。2015-2019年,限额以上中药批发及零售企业年销售额保持在40亿元左右。本次调研受访的40家企业中,有82.5%的企业表示2019年中药产品订单数量较2018年增加或持平;70.0%的受访企业表示中药产品生产或销售利润同比增长或持平。谈及政策的知晓度与满意率,受访的40家企业中,有77.5%的企业知晓近年来福州市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67.5%的企业表示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促进当地中药产业发展有较强或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2.5%的企业对政策不知晓,10.0%的企业表示政策指导意义不大。
(2)疫情防控发挥作用,独特优势凸显。今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我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0%。以“三药三方”②为代表的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福州市中医院结合福州气候特点和预防人群特点,推出具有养肺健脾、清热解毒的防疫中药和具有芳香辟秽、预防流感功效的中药香囊,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安全保障。福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福州市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57.4%;规模以上中成药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7.2%;限额以上中药批发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6亿元,同比下降2.3%;限额以上中药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33亿元,同比下降7.1%。在此特殊背景下,仍有55.0%的受访企业反映,今年上半年中药产品订单数量较2019年同期增加或保持稳定。65.0%的受访企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其中7.5%的企业在此期间化危为机,业绩有所提升。
(1)药材资源优,为组团发展奠定基础。福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的形成以富铝化和生物高富集过程为特点,是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区域。福州市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市共有中药品种202科323种,占全国统一普查363个主要品种的89.0%。2016年,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宣布入选“福九味”行业品牌闽产药材品种名单,以整体组团形式推动福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其中,入选“福九味”的金线莲、铁皮石斛和黄精等品种在福州均有规模种植。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福州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运输网络佳,为物流配送创造条件。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构建沿江沿海多通道多层次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公路、水路和铁路货物发送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038.20万吨,较2018年增长16.8%。外贸货物吞吐量达5485.77万吨,较2018年增长4.6%。不断发展的运输网络为福州中药产品生产及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1)华侨推动“出海”步伐,闽台交流锦上添花。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学得到世界主流卫生保健体系的进一步认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认识。福州是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州的归侨、侨眷达200余万人,具备将福州特色的中药产品和文化推向世界各地的独特优势。此外,中国台湾在中药产业上与大陆依存度较高,90.0%的中药材来自我国大陆。福州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民间交流频繁。近几年,相关机构通过定期举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搭建闽台中医药交流平台,显示良好的地缘与人缘优势。
(2)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健康理念持续根植。在中医药传承过程中,“医”与“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十三五”以来,福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中药行业发展提供极好契机。2013年,福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将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和理疗等科室集中布局,融合形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悬挂“中医馆”牌匾。截至今年8月,累计建成中医馆136家。同时,重点专科建设显现成效,特色名医名科百年传承,形成福州市特有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下,福州市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2019年,福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310元,同比增长18.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50元,同比增长26.2%。中药产品在保健养身及“治未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药产业发展积累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95.0%的受访企业对福州中药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总体预期表示“乐观”或“中立”;其中47.5%的受访企业表示“中药产业具备独特原创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十三五”以来,福州中药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孕育新生机,但产业发展“守正”难,“创新”亦难,推动福州传统中药“老树开新花”,促进产业升级,也面临诸多挑战(见图1):
图1 企业反映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7.5%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品牌价值较低”。谈及企业销售经营中药产品的主要困难,60.0%的企业表示“产品同质化明显,同类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低”;25.0%的企业反映“品牌缺乏优势,用户知晓度、认可度及粘性不高”。
(1)从规模情况看,2019年福州仅有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企业10家,限额以上中药批发企业21家,限额以上中药零售企业9家,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与福建省内的厦门、漳州等地相比,未显优势。与我国中药材资源较丰富或中药产业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更为明显。据悉,“华佗故里”亳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约占全国的15.0%,中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超过6000吨,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2)从品牌影响看,除了北京同仁堂、金陵药业等知名企业在福州设立的子公司外,福州缺乏“土生土长”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没能培育出“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百姓认可的拳头产品,也无法与省内的“厦门八宝丹”“泉州赛霉安”和“永春养脾散”等产品并肩,中药企业及产品的历史文化积淀较为薄弱。
35.0%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整”,32.5%的企业反映“产业发展缺乏有力引导”。调研发现,目前福州中药产业仍处于简单的种植、生产和商贸等各自为阵的形态,企业多从事中药零售业务,生产型企业偏少,产业集聚效应较低,难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动的关系。
(1)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以农户闲散种植为主,无法向产业下游延伸。以闽侯廷坪乡盘岭村为例,该村种植的2000余亩枳壳果实(青果)切片加工烘干后即是中药材,但由于村内缺少深加工厂,多数种植户只能以新鲜青果销售,而青果无法长期保存,只能随行就市,农户收益较低。
(2)在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方面,受访的生产企业均反映未建设自有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受企业规模及研发能力的限制,多数企业产品较单一,无暇顾及更多中药延伸产品的开发,产业链较短。而从全国范围看,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云南白药系列”药品在中药行业领跑的同时,研发牙膏、面膜、洗发水和沐浴露等健康日化用品,走进千家万户。从省内情况看,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陕西、四川设立养麝基地,保障片仔癀原料麝香的供应,同时延伸开发中药成分化妆品、日化用品和健康食品,在“大健康”领域风生水起。相较之下,福州中药企业差距立显。
(3)在流通方面,30.0%的受访企业反映“缺乏完善的销售平台,销售渠道有限”。62.5%的受访企业未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互联网+”模式运用较弱。受中药出口标准严格等限制,受访的40家企业均未开展出口业务。
76.9%受访的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企业表示,当前种植或生产的主要问题或困难为“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见图2)。其中,反映2019年、2020年上半年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分别达76.9%和69.2%。
图2 企业反映中药种植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7.5%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福州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研发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61.5%的种植或生产企业反映目前企业自身种植、生产中药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研发难度大”。对于产品研发或创新存在的主要困难,84.6%的种植或生产企业反映“研发周期长、投入产出比低,企业缺乏研发动力”,此外,表示“专业性研发人才缺乏”“专项研发经费不足”“缺乏系统的中药研发及创新的政策指导”的种植或生产企业分别达53.8%、46.2%和46.2%。
25%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药源头监管力度不强,产品质量不高”。
(1)在生产环节,53.8%的受访种植或生产企业反映当前种植、生产中药产品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质量控制难度大”。问及中药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76.9%的种植或生产企业反映“各环节检验成本高,费用负担重”,表示“源头种苗、中药材或饮片质量良莠不齐,难以达到统一标准”“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缺乏”的企业比例也达53.8%和46.2%。
(2)在流通环节,福州持续开展“防风行动”“追风行动”③等中药专项整治工作。2019年,共抽样中药饮片110批次,检验发现不合格3批次。部分批发零售企业认为,对中药生产的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
40家受访企业中,仅有27.5%的企业在2017-2020年间享受到各级政府扶持或奖励。多数受访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企业享受的奖励也多集中于农业建设或科技研发等项目,未有针对中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项目。此外,40.0%受访企业认为“中药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群众认知度不高”是当前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州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福州中药产业发展要突出民族文化传承和福州地域特色,守正创新,不断注入源头活水(见图3)。
图3 企业对福州中药产业整体发展的期盼
(1)重协调,强政策解读。一是推动总体规划协调。建议成立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多部门协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好配套保障,建立符合福州中药产业发展的科学考核机制,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政策环境。二是强化专项政策解读。设立福州中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种植、生产和流通等各环节优质企业或项目给予针对性奖励或补助。强化政策解读,在福州市政府网站、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等开设中药产业相关政策解读专栏,为企业答疑解惑。
(2)重监管,稳产品质量。一是探索建立福州中药质量追溯和服务平台,借助“e福州”等现有的便民APP,市民可一站式查询福州市场的中药产品信息,实现从种植到使用全过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责,使百姓“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二是规范企业生产销售行为。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流程化。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对各环节监管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3)重传播,促文化传承。一是巩固传统宣传阵地。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产业发展与文化发展相结合,在社区、广场、街边串珠公园和三坊七巷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中药文化宣传,定期举办中药相关公益讲座。利用福州侨乡优势和闽台交流地缘优势,借助海外侨胞商会、海峡两岸交流会等平台,拓宽宣传范围,为福州中药产业“走出去”奠定基础。二是开拓新媒体宣传路径。引导相关部门开设福州中药产业发展相关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政务号等,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政策,指引中药生产或经营企业通过新媒体宣传中药文化及药理知识。
(1)借知识力量,助研发提升。一是充分利用福州丰富教育资源,助力研发。依托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闽台教育合作模式,与台湾高校互派中药学等专业交流生,共同提升研发能力,推动两岸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研究制定福州中药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对福州中药产业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在科研经费、住房、落户、职称、子女入学及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研发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探索市场化科研投入产出模式,提高效益。加强中药产业科技特派员选认,推进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技术人员和专家培育中药科技成果的动力。
(2)借他山之石,优品牌培育。一是通过重组积极应对激烈竞争。引导中小型中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和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梅峰制药、金山生物制药、康佰家等福州中药产业的骨干企业,参考漳州片仔癀等优质企业的品牌培育模式,挖掘福州特色的中药文化内涵,打出“榕药”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利润空间。二是采用“互联网+”模式推动流通升级。利用扶助资金倾斜等方式,引导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借助网上商店、在线直播等路径强化线上销售,尤其是带动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
(3)借新型模式,通产业链条。一是借助“龙头企业+”方式,补齐产业短板。支持福州中药生产、流通龙头企业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完善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也可考虑设立定制药园,根据中药材需求,采取“委托种植+预付款”方式,改善生产企业因各地中药材成本浮动造成利润下滑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完善物流、仓储和电商等配套体系。二是实施“中药+”行动,延伸产业链条。利用福州“绿水青山”、温泉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势,发展“中药+旅游”产业,推荐罗源八井村畲医畲药“非遗匠心体验游”、闽侯盘岭村枳花观赏“中药养生休闲游”等线路。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乡村采摘、药膳养生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中药特色小镇。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发“中药+日化”“中药+食品”等延伸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福建优势的“茶文化”,研发“中药+茶品”系列,走出一条有福州特色的中药产业发展道路。
注释:
①按企业规模分,40家受访企业中,大型企业2家,占比5.0%;中型企业10家,占比22.5%;小微型企业29家,占比72.5%。按主要经营活动分,40家受访企业中,中药材种植企业2家,占比5.0%;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企业11家,占比27.5%;中药批发零售企业9家,占比22.5%;零售连锁企业8家,占比20.0%;单体零售药店10家,占比25.0%。
②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个中成药,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个治疗方。
③“防风行动”“追风行动”:福州市开展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专项行动的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