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成效及启示

2020-11-14 11:29高宝华俞华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便民服务便民邻里

高宝华 俞华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截至2019年,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城乡便民服务消费作为消费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协调、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重要精神,2018年以来,商务部相继出台了《商务部关于加快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概念界定

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一般是指由城乡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集聚而成的中心,主要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街区生活服务集聚中心和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三种类型。在业态选择上(见表),街区生活服务集聚中心既可以是购物、美食、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业态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项生活服务业态的组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均设基本服务业态和选择性服务业态。其中,基本服务业态主要包括餐饮、维修、理发等基本生活性服务消费以及与之伴生融合的生鲜菜店、便利店等商品消费。选择性服务性业态侧重生活性服务消费的拓展,包括代收代缴、康体建设、美容美甲等。尽管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业态众多,但都紧紧围绕满足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方针而开展,便民性、生活性、服务性、融合性、集聚性特色突出。

表 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分类及其服务业态

具体成效

《若干意见》《指导意见》和《通知》出台后,各地商务部门纷纷发布了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为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1.增加便民消费中心数量

从建设数量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完成新建和改造的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200多个。以2018年为例,全国已建成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200个,包括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110个、特色街区集聚中心74个、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16个,有力促进了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

2.有力拉动城乡消费

(1)促进城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据估算,2018年200个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直接带动营业收入增加约120亿元,新增就业约10000人。同时,由于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大多在城市社区、城市中心特色街区、城乡接合部布局设点,人气聚集、关联行业较多,随着乘数效应作用的发挥,间接带动了城乡消费规模的成倍增长。

(2)促进服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从各地情况看,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从产品到服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积极促进了传统中小型百货商场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转型,有力推动了较为单一的传统社区服务中心向集超市、餐饮、教育、培训、娱乐、文体和健康等为一体的邻里型社区服务中心转变。

3.便民利民特色突显

(1)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在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特色美食、母婴服务、便民修理、美容美发、人像摄影、儿童娱乐与早教、创意设计以及休闲书房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如安徽合肥罍街集聚了全国各地特色美食250家,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舌尖上的中国”。同时,罍街还围绕“罍+村”“罍+巷”、悦书房、罍街茶馆、罍街大观、AS·1980以及红动罍街党群服务中心等进行特色分类,充分展现徽味文化、市井文化、戏曲文化、舞台文化、双创文化和党群教育文化的魅力。

(2)服务方式愈加便捷。各地在推进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着力优化服务方式,推出服务模块化发展,建立食品内部监督机制等形式,便利居民消费。如上海九华邻里中心推出不下车购物方式,消费者从驱车进入功能区到完成下单、支付、取货、离开,只需5-10分钟,让消费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3)服务空间范围持续扩展。如成都市黉门社区吸引100多户平台商户入驻,注册用户8000多人,完成商品交易3400余单,已为5000余位居民提供服务,10000余人次通过平台查询政务或其他公共服务。

主要启示

1.夯实制度基础

(1)标准引导,界定行业基本概念。北京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以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建设为重点的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为明确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的具体设置和功能要求,北京市发布了《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规范(试行)》,指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是以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核心,不断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和商业设施配套,努力建设以必备型商业服务业态为主(便利店、蔬菜店、早餐、洗染、美发、家政等),其他业态为辅的多功能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这样就把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与其他商业综合体明确区分开来。

(2)规划引导,确保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北京市为了切实保障居住项目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设施落到实处,市商务委、市规划国土委、住建委、发改委、市工商局五部门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关于印发〈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以及使用管理等进行了规定,明晰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对商务部门参与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从规划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提出了要求。

(3)组织保障,保障工作顺利推行。成都市为加强对社区的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率先创设了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立了由市委领导担任组长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纳入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了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

(4)监管创新,优化经营许可流程。北京市食药局、市商务委(局)共同研究,创新监管模式,对连锁便利店等流通业态搭载以散装熟制食品加热为主的简易餐饮服务,按散装食品销售进行许可审查,有别于食品制售类(餐饮服务)经营项目,有效降低了连锁便利店等流通业态的经营成本,为连锁便利店等流通业态加载简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

(1)资金引导,加快建设。北京市已明确在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安排2亿元投资,用于扶持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已完成了80多个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的建设和200余个社区商业“E中心”的建设,提前完成了“2020年底建成50个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的计划目标。

(2)优惠扶持,夯实基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将美食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将豸前美食街作为政府重点试验区,不仅从产业用地、城建规划上实行费用优惠和减免,税收方面按最低标准定额征收,还投入资金用于街道户外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在工商注册、卫生监督和环保监测等事务办理中,要求相关部门特事特办,切实为经营业主排忧解难。

3.推动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1)推动规范化发展,夯实服务基础。各地规范化发展的举措包括统筹规范运营管理、提供市级示范便民服务等。如宁波攸品邻里公司在运营管理方面,注重对新建社区和社区周边邻街商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四统一”管理,规范了各邻里中心的功能布局和业态组合,打造了集中的商业消费地带,完成了以生活为核心的居民所有基本需求。

(2)推动标准化发展,保障服务质量。山东济南市振大郎茂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包括“便利购物”“贴心服务”“品质生活”在内的60余类服务项目,已被评为“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示范项目”。该便民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营,安装了空调和通风换气系统、标准化无盲区影像安防系统、交通安全标示系统等,设立了微型消防站、民警值班室;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日常农产品采用“一批一检测、批批有记录”的管理方式,确保进场农产品质量安全。

(3)推动连锁化发展,扩大服务规模。上海万有集市以生鲜菜场、便民餐饮、邻里中心三大功能为特色,以“菜场是家的延续”为理念,打造集烟火味、人情味、好滋味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空间。目前,万有集市已开设了近10家连锁门店。

(4)推动品牌化发展,提升服务影响力。在2018年建成的200个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网点中,品牌化率占17%-20%左右。其中,最为知名的品牌是“邻里中心”。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邻里中心)1997年成立,2000年公司成功注册“邻里中心”商标。此后,“邻里中心”不仅注重在园区内大力开设项目,而且加快品牌输出步伐,截至2019年年中,“邻里中心”已自行开发运营了18个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项目14个、园外项目4个),品牌输出到全国9省26市、涉及项目64个,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明显提升。

4.“互联网+”引领辐射带动发展

(1)加强“小而精”的智慧化社区商业建设,提升便利化水平。如“E中心”依托北京市规范化连锁网点的实体店面,充分运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覆盖居民日常购物和服务消费全流程的优势,融合“现场体验、在线下单、便捷支付、末端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突出“便利、品质、融合、高效”理念。

(2)建立“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如成都市温江区惠民社区按照“互联网+便民服务”的思路,建立了“智惠家”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实现“1+5+N”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即线上服务依托“智惠家”平台,实现生活、政务、健康、安全和创想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5.运营管理方式转型升级撬动发展

■ 闲市上仙 贾云龙/摄

(1)成立社区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创新发展。2018年3月底,成都黉门社区率先成立社区社会企业,以公益加市场的形式开展各类便民服务。社区社会企业通过公司章程固化社区居委会的收益和利润的20%进入社区基金,社区基金的资金再持续支持社区的各类便民服务和公益项目,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提升便民利民惠民水平,又有利于提高社区经济效益。

(2)推行合伙人制度,促进员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双提升”。以江苏镇江句容倍全便民江南景苑店、城兴首府店、南山店等合作加盟店为例,合作双方商定原则上一个社区落实一家店(100平方米左右),确定一个合伙人,合伙人出资40%(不超过20万元),公司出资60%,由公司负责提供品牌、经营场所、线上平台以及统一装修、配货、营销、管理等。公司根据门店经营面积和销售情况核定员工工资总额,按月发放给门店,年终时公司根据门店业绩进行考核,合伙人分享门店利润的60%,公司分享40%。

(3)采用资本化运作方式,既保障基本服务又增进经济效益。如苏州邻里中心公司以自持物业资产为切入点,有效对接资本市场平台,形成“开发-成熟-FEITs-再开发”的良性循环,既有效保障了邻里中心的基础商业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公建配套服务功能的有效实现,又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6.发展模式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1)北京推行“8+N”发展模式。北京市在推进城乡商业便民网点建设和城乡便民服务消费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8+N”发展模式,明确了超市(便利店)、大众餐饮(早餐店)、美容美发、洗衣、家政、维修、再生资源回收和快递8种必备基本业态,以及咖啡馆、饮品店、电影院、健身房和教育培训等选择性业态,保障了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

(2)上海万有集市推出模块化发展方式。上海万有集市将单一的服务业态,如菜场、餐饮、便民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需求经过专业化的定位组合后,将传统租赁模式转化为合作经营模式,在线下平台加以展现。

(3)成都创设“1+5+N”发展模式。四川成都在推行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社区建设和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了“1+5+N”发展模式,多个社区实现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政务服务的统一融合,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周到的各类服务。

(4)苏州邻里中心推广“一站式”集聚服务模式。苏州邻里中心公司自成立起就坚持便民利民原则,通过产权的高度持有,自主进行业态的组合布局、动态调整,保证了每个邻里中心45%以上的面积用于民生项目。此外,苏州景城邻里中心还创造性地将修理、缝纫补衣、衣物干洗和家政服务等多项便民生活服务聚集在一个服务大厅内,仅以市场价的30%收取租金,让居民享受到一站式集聚服务,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猜你喜欢
便民服务便民邻里
基于移动终端的便民数据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邻里关系,讲情分也要讲边界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合并“便民热线”
便民公告栏
本市将投入6亿元补助便民设施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睢县计生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