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儿童文学绘本是指以儿童为服务对象,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以绘画形式展示文学内容和主题思想的书籍,有助于儿童智力、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这也对绘本的艺术设计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艺术设计上优缺点并存,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着眼点,应进一步强调艺术设计方法的优化。
艺术设计上,适度的夸张是必要的,但如果夸张过度,可能产生过犹不及的问题,甚至影响教育作用以及绘本的整体艺术价值。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的艺术设计,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夸张的情况。如在绘本作品《雪孩子》中,雪人以及兔子的形象均进行了拟人化,为表达角色特点,对兔子耳朵、行为方式、走路的步态等进行了艺术加工,儿童可能误以为兔子的行走方式与其他四足动物甚至人类相同,这一夸张设计并不完全合理。
艺术设计缺乏新意的问题,在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中较为多见,体现在角色衣着、色彩以及形象变化等方面。如在经典儿童文学绘本《井底蛙》中,青蛙的形象、井的形象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版本的艺术设计并没有实现创新或突破,缺乏艺术价值和新意。而在美国、日本的儿童文学绘本中,往往敢于突破框架,艺术价值、绘本吸引力也更强。
原创儿童文学绘本中,往往需要以故事作为线索,提升绘本的可读性。目前来看,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中,故事设计缺乏吸引力,艺术性有限。如在绘本作品中,往往引入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等思想内容,包括《草原小姐妹》《赖宁的故事》等,这些绘本思想引导价值高,但故事内容简单,儿童会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教育作用、艺术价值因此下降。
尝试优化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的艺术价值,需优化绘本艺术设计,其重点方向之一是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为着眼点,提升设计的针对性。如年龄在4 岁以下的儿童,其认知尚不完备,艺术设计上可引入夸张和不实的形象、动作,以提升对儿童的吸引力作为设计的直接目标,内容和思想主题可以保持不变。对于5-7 岁的儿童,则应适当加强艺术夸张的控制,该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接近学龄儿童的思考能力,可在绘本中增加更多的逻辑元素。总体思路上看,需要区别看待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以保持艺术设计的针对性。
艺术创新,是指在进行原创儿童文学绘本艺术设计时,改变一成不变的设计理念、突破框架约束,以更具创造性的方法提升绘本艺术性。如在《阿凡提的故事》中,可将阿凡提设计为一个少年或儿童,以此提升绘本与儿童读者之间的关联度,保持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升绘本的艺术性。同时,考虑到绘本本身的教育作用,还可以在绘本文字上尝试设计创新。如在《井底蛙》绘本设计中,以幼圆字体进行配图内容的说明,标注拼音,在此基础上,对于常见名词、动词等额外给予英文配字。
加强绘本综合设计,是指在进行角色动作、服装、色彩等常规艺术优化的同时,将绘本故事的艺术性、主题思想的艺术性纳入分析范畴内,给予综合提升,以应对当前原创儿童文学绘本故事艺术设计不足的弊端。如我国儿童文学绘本中的《葫芦娃》,与西方儿童绘本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在后续绘本设计中,将两个故事整合为一个故事,以葫芦娃替代七个小矮人,以蛇妖替代恶毒的王后,故事内容会更加丰富,情节较常规绘本也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在综合设计过程中,应重视一个基本要素,即思想引导的积极性,所有故事变化均应强调积极价值。同时,可在原创儿童文学绘本中,进行结尾的设计优化,给出开放性结尾,以“白雪公主和王子离开了森林,他们会拥有怎样的生活”为结尾,配以空白图片,引导儿童在阅读后进行联想和结尾填补,提升设计价值、促进儿童艺术想象力的提升。
综上,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艺术设计方法存在不足,正视问题给予优化,可改善该局面。目前来看,设计上过度夸张、缺乏新意,以及艺术性不强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的艺术性。在后续工作中,应酌情加强绘本设计分析和艺术创新,同时进行综合设计,从不同角度改善问题,提升绘本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