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鸿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从旧时代时期青藏高原上就有人类活动了,1958 年在青海南部沱沱河沿岸发现旧石器,其次1977 年卡若遗址地发现了石器、彩陶等物件,装饰丰富,这也能够证明青藏高原上的古人们已经具有定居的能力了,有了粗糙的组合物品和缝制的物品,放弃了洞穴的生活开始建造起简单的房屋,生产活动也从渔猎游牧逐步扩展为农业和饲养家畜。这为家具的出现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最早的藏族家具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但是种类单一只有厨具并没有其他种类的家具。
藏族家具真正的发展我认为是唐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 年,当时的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并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还有一定量的工匠。从记载中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吐蕃王国应该并不具备成熟的制造家具工艺。
藏式家具的发展离不开藏传佛教,它的风格和纹样等特征都离不开佛教,可以说藏式家具是藏传佛教的延伸。佛教在西藏的生根发芽离不开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信奉佛教并建造神殿一座(今拉萨小昭寺)来供养,同时松赞干布建造了布达拉宫专供文成公主使用,布达拉宫在之后的一千三百多年中一直是藏传佛教的中心。由于同时期吐蕃周围的国家大都兴盛佛教,吐蕃跟他们接触频繁慢慢地也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兴盛也离不开佛教的影响。到了赞普时期他意识到,佛教的教义和主张会巩固其地位,佛教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对于吐蕃的本身发展是有利的,随即大力发展佛教。[1]
藏传佛教的产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奴隶社会的覆灭和封建社会的建立,正是因为有了社会和国家的动荡,藏族地区的封建割据的局面大概持续了三百多年,根据《宋史》记载:“唐末,瓜、沙之地复为所隔,然而国亦自衰弱,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2]各方势力的割据才给了佛教改变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这一时期的佛教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就是佛教在首领的支持下,为了自己更好地在西藏地区生存下去,被动地吸收了本教的许多教义,也就是苯教的教义,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的宁玛派,也就是红教。第二个改变就是佛教与一些地方的统治集团产生了僧俗联合、政教不分的特色,这也是佛教在西藏地区第一次政教一体的出现。
由于藏族高海拔的原因,藏族地区的主要树种是杉木,又由于天山这个天然的屏障,所以用木材制作的藏式家具由于运输的原因就显得很珍贵。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交通原因,藏式家具一般只出现在高级僧人、藏族的贵族和寺庙之中。
藏式装饰纹样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自然类的纹样,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藏族居民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经济不发达,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发明出来,更像是原始部落,在没有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认为风雨雷电、花草树木、动物昆虫都蕴含着某种力量,藏区居民对自然有着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对自然的敬畏。
西藏社会自唐朝以来无时不刻受到宗教的影响,尤其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发布之后,可以说宗教已经渗透到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藏传佛教也属于佛教,佛教的“因果轮回”说对藏式家具的纹样影响较大,佛教将世界分为“三界六道”,各种生命在这里无限循环。藏区的原始宗教苯教认为人的因果循环早已被天道所定下,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佛教把自然轮回发展成了轮回说,即各类生命,根据自己遗址行为所造的“业力”,投生于相应的“道次”。佛教这种众生平等的理念已经深入藏民的心中,一花一草都是生命。
藏式家具中很多的纹样都受到了“因果轮回”说的影响,比如金鱼纹,鱼行水中畅通无阻。佛教以其暗喻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以解脱的修行者。藏传佛教象征着复苏、再生等含义。还有常见的四季花图、和睦四瑞图等。
藏式家具艺术特色和风格在国内外别具一格,是我国的财富。藏式家具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由于制度的原因影响到当时的社会审美形态,必然具有等级性和炫耀性。藏区的苯教和佛教教化了人们要诚心敬神、众生平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藏式家具的装饰风格和纹样类型。正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藏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