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喜剧电影表演风格的文化成因(1970—2000)

2020-11-14 12:29白行朗
电影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香港电影周星驰

白行朗

(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 100871)

一、在与不同类型影片的“杂糅”中,以身体动作呈现为主体的风格得以确立

对于具有强烈商品属性的香港电影来说,一切以取悦观众为终极目的。只要观众喜欢,一切类型元素在喜剧片中皆可融入。因此,早期香港电影就具有风格鲜明的多样化和“杂糅性”形态特征。

1970年前后,随着李小龙功夫电影的走红,香港喜剧片中开始注重融合武打动作元素,但开始时的效果较为机械、僵硬,尝试并不算成功。香港电影表演样态自20世纪70年代许冠文电影出现后开始真正转型。许冠文的喜剧电影一改之前粤语喜剧片节奏缓慢的缺陷,创作上借鉴西方喜剧电影中笑点密集的特点,用一个接一个的紧密喜剧桥段制造笑料。他以快节奏的身体、表情等外部动作与剧情节奏相配合。

许冠文喜剧擅长塑造小人物,与以往香港喜剧中的小人物形象不同,不再是受人欺凌的形象,而是自作聪明、喜欢装腔作势的小市民形象。这符合了香港人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后,更加自信的心理状态。许冠文塑造的喜剧人物古灵精怪、狡黠多智,他用大量的身体动作语言来表现此类小人物的不安于现状和努力奋斗,在表演上充分继承了早期香港优秀演员“动作鬼马”的特点,创造性地融入了多种动作元素,以迎合彼时观众的喜剧审美。这类功夫喜剧在动作呈现上“继承了早期喜剧明星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身体程式,突出的不是动作演员对动作的控制而是该控制的失误”。

成龙把武术动作充分喜剧化,并赋予了动作各种意义。他在强化了动作的表意性特征的同时,又杂以舞蹈、杂技等动作元素,丰富了动作喜剧的表演样态。成龙的打斗动作自然、流畅,经常展现出人体下意识动作反应时的随机应变,虽然是经过精心设计但又看似毫无设计。如香港其他动作电影一样,成龙动作喜剧也是在快节奏中推进,在近似疯狂的节奏中,以不假思索的动作技巧躲避各种危险。一个个已经严重变形、毫无美感的动作却激发起观众的喜感和快感,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氛围。

及至20世纪80年代,香港在40年代即出现的鬼怪片类型与喜剧片的融合,并取得了突破,引发了“鬼怪喜剧”类型电影的热潮。这一时期的鬼怪喜剧以许鞍华的《撞到正》和洪金宝的《鬼打鬼》《人吓鬼》系列,以及林正英的“僵尸”系列影片为代表。“鬼怪喜剧”能充分将恐怖情境与动作元素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喜剧效果,让观众收获“吓到笑”的刺激与搞笑的双重观影体验。曾有香港影人自我总结道:“笑、打、吓”是香港电影最具趣味的“港片三宝”。

追求感官刺激的香港人一直有拍摄“艳情”影片的传统,“艳情”片对于身体的消费与喜剧元素的融合,出现了“动物喜剧”的类型。“动物喜剧”以表现人类性欲的“动物性”为主题,镜头中大量对身体的呈现以及与此产生的与“性”相关的行为和动作作为制造笑料的噱头。前文提到的《怪侠一枝梅》《七擒七纵七色狼》以及《一代棍王》《怪侠三气胭脂虎》都是此类影片。有香港学者对此现象评论:“人在危急中更发挥传宗接代的动物本能,因此社会上千奇百怪的性玩意出现。”

二、对市场的迎合,使得香港喜剧身体动作为主体、对白附从的属性不断强化

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表达时需要一个被构建、组合的过程,语言的能指与所指——语言表象和思想内核之间存在着理解的鸿沟,理解外衣之内的灵魂不但需要表达者的语言技巧,而且需要聆听者的思考和智慧。从这个意义而言,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因此语言的使用在构建喜剧效果上往往较为隐晦、委婉,而不如动作的表现那样直接、痛快、酣畅淋漓。在娱乐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中,观众所需求的经常不是深刻,而是简单和快意。

电影工业走向成熟的港产影片在统治着本港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广泛进军海外市场。当时,在同样开始经济起飞的中国台湾地区,民众的娱乐消费需求激增,而此时的台湾电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文化背景相近的香港影片成为台湾观众的最佳选择。台湾一度对港片进行了全方位引进,使港产片在台湾电影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当时的韩国电影产业也同样处于低迷境地,韩国的文化部门纷纷引入港片救市,从而使香港电影在韩国风靡一时,众多的香港电影明星成为一代韩国人追捧的偶像。在新加坡,华语片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50%,这其中,绝大多数是港产影片。

对于当时人口只有五百多万的香港本土电影市场而言,规模及效益极为庞大的海外市场是香港电影制作人极为看重的价值高地。喜剧电影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收益特点,更使它成为香港电影人极为重视并被着力加以开发的电影产品种类。

对于以国际化市场为重要导向的香港喜剧影片而言,如何能更有效地跨越文化差异,从而被更多的非本土观众所接受,是创作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语言因为强烈的文化区隔属性,很难为不同语言区的观众所理解。而身体动作则依靠视觉效果呈现,则更为直接和有效,便于香港喜剧更好地走向世界。

正如香港著名电影发行出品人施南生在谈到香港喜剧电影为何应当以突出动作,而不是对白为主时所说 :“因为对白很多的电影去东南亚、台湾都卖不动,观众看不懂。那里的观众都很喜欢视觉形象冲击,比如一个300磅的胖子踩香蕉皮摔地上,这种喜剧效果比对白更有效,没有文化语言局限,普世可行,观众一看都会笑。”

三、在对以往成功经验的复刻中,身体呈现被极致开发,香港喜剧表演走向“身体狂欢”

艺术电影往往追求对于自身的突破,而商业电影的属性更强烈地体现为商品性,电影的目的首先是票房和盈利。迎合市场,是商业电影的一种本能,香港喜剧在对以往成功经验的照搬和复刻中,自然而然对喜剧的身体动作表演不断开发。同一类型电影的复刻,容易出现风格雷同而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就要求喜剧动作的呈现不断超越以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香港喜剧电影表演将身体动作发展到了极致,同时,对身体所承担的“审丑功能”也同样开发到极致。最终形成了香港喜剧电影表演“身体狂欢”的奇观。

1990年,随着周星驰开始走上银幕,“无厘头”喜剧出现,香港喜剧电影对动作的开发走向了极致。周星驰也是香港喜剧表演的集大成者,在他的电影中,身体动作的夸张与变形这一喜剧中的常规表演手段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尺度。尤其是在周星驰早期喜剧作品中,任何夸张外露的举止动作都能信手拈来,如:神经质般尖锐连续地大笑、癫狂状态的身体动作、极度夸张的滑稽表情等。周星驰对喜剧动作的运用更加无拘无束、天马星空,甚至是毫无缘由、违反逻辑的。他的喜剧对白同样是毫无逻辑、全无来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结构”和“拼贴”色彩。“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成熟,也标志着从20世纪70年代后以动作化呈现为主体特征的香港喜剧电影走上了巅峰。周星驰的电影中,同样充满了香港喜剧电影流行的“下半身笑话”和“屎尿屁”等与身体相关的元素,可以说是香港喜剧消费身体特征的一个缩影。

需要指出的是,周星驰后期的喜剧表演创作,如《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中,已经开始摆脱“无厘头”动作表演的夸张恶搞方式,更多以一种相对淡泊并内化的表演方式表达对于市井小人物的悲悯之情。许冠文评价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的表现时曾说:“在片里他开始不单单依靠身体语言了,真的很棒。”

从许冠文这位香港喜剧电影表演动作化转型的代表人物对周星驰的评价可以看出,优秀的香港喜剧电影人有着对身体动作呈现被泛化使用的反思,并在寻求突破和超越。但遗憾的是,随着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落幕,香港喜剧电影表演在“身体狂欢”之后的再次转型之路没能得以充分实践。

四、香港喜剧电影表演“身体狂欢”的隐性文化心理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处于一个中西文化交会的十字路口,多种文化在这里共存碰撞。香港文化是一种以内地中原文化为母体、岭南文化为主干、西方文化为重要填充的多元共生性地域文化。因此,香港电影在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光怪陆离而又色彩斑斓的景象。

作为岭南一部分的香港,深受岭南文化的濡染。紧邻海洋的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最活跃区域,这种海洋商业文明塑造了岭南先民强烈的商品意识,也赋予了岭南文化务实求进和世俗开放的精神内涵。岭南文化中的务实求进意识可以概括为“讲究实际、注重商业价值、敢于冒险”等观念;而其中的世俗精神包括了追求生活趣味、享乐精神、功利主义、感性主义以及寻求猎奇、刺激等世俗开放的性格。岭南文化中的世俗精神在香港文化中占有绝大比重。

在长期被英国殖民的历史中,香港又熏染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氛围。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业文化与岭南文化中的世俗精神相结合,滋养了香港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尤其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的起飞,香港成为世界性的商业都市。这使得香港电影必然地具有高度商业化的色彩,充满了商业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娱乐性质。电影是处于巨大竞争压力下的香港市民放松和减压的重要工具。因此,纵观香港电影的百年历史,香港电影基本上都是以商业娱乐为出发点,而喜剧电影则更加突出“娱乐至上”的终极目的。

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极大的生活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香港市民喜爱节奏快速、笑点密集的喜剧动作片,在观影体验中,在电影人物同样的忙碌中,寻找自身生活的投影,让情感得到宣泄。在困境中左突右冲、不断挣扎的人物最能引起香港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变,使香港人相信依靠勤劳、努力的个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在底层市民阶层的意识中,身体是最可以信赖的奋斗工具。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开始富裕的港人在娱乐中更加追求感官刺激,追求身体的恣意放纵来消解生活的压力以及满足自我认同的心理。因此,对银幕上身体动作和身体本身的欣赏,成为港人的“集体无意识”。

“没有任何一种快乐比另一种快乐更高尚,没有任何一种快乐比另一种快乐更粗俗。”因此可以说,正是在香港这块东西方文化杂糅,高度物质化、娱乐化,充满了世俗精神与反叛精神,色彩斑斓而又光怪陆离的土地上,才能诞生出以毫无禁忌的“身体狂欢”为特征的喜剧电影。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香港电影周星驰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动作喜剧电影周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