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狗的回家路》的镜语表达解读

2020-11-14 04:45王友鸿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贝拉回家动物

王友鸿

(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在著名电影理论著作《第七艺术宣言》中,意大利电影理论的先驱人物乔托·卡努杜第一次将电影归类为一种艺术形式,称电影为一种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卡努杜认为,建筑和音乐是最基础的两种艺术形式,而“绘画和雕刻,则是建筑的补充。诗是语言的提高,舞蹈是肉体的奋发,这些都能化为音乐”。电影作为一种以声、光、影等动态视听形象为表现形式的造型艺术,包含着以上艺术形式的所有特征,而电影的镜头,恰恰是融合上述艺术形式和表达艺术思想的重要手段。2019年初上映的动物主题影片《一条狗的回家路》中,可以看到镜头语言在主题呈现、叙事节奏、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多种表达。

一、动物电影的主题呈现

镜头是影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也就是最小的单位。“镜头分离理论”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影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镜头语言逐渐形成。虽然有数千种语言遍布全球,但电影表达所使用的语言却只有一种。动物电影作为表达动物形象和思想意识活动的影片,其主要影视形象——动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无法用任何人类能够破译的语言进行剖白。因此,除了为动物添加人类化的旁白,动物电影需要最大限度地依托镜头的动态影像进行表达。动物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类型,始终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有数不胜数的动物题材作品。较为熟悉的有《精灵鼠小弟》(

Stuart

Little

,1999)、《阿尔法:狼伴归途》(

Alpha

,2018)、《流浪猫鲍勃》(

A

Street

Cat

Named

Bob

,2016)、《海豚的故事》(

Dolphin

Tale

,2011)、《战马》(

War

Horse

,2011)、《狐狸与我》(

Le

renard

et

l

enfant

,2007)等,上述电影描述了不同种类的动物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同时,作为人类生活最忠诚的伙伴,犬类在动物电影所选择的动物角色之中可以说是表现最多的物种,例如《丛林赤子心》(

Benji

the

Hunted

,1987)、《新灵犬莱西》(

Lassie

,2005)、《军犬麦克斯》(

Max

,2015)、《军犬麦克斯2:白宫英雄》(

Max

2:

White

House

Hero

,2017)、《忠犬八公的故事》(

Hachi

A

Dog

s

Tale

,2009)、《101真狗》(101

Dalmatians

,1996)、《102真狗》(102

Dalmatians

,2000)、《战犬瑞克斯》(

Megan

Leavey

,2017)、《忠犬八公物语》( ハチ公物語,1987)、《秋田犬蓬夫》(わさお,2011)、《爱犬的奇迹》(マリと子犬の物語,2007)、《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犬と私の10の約束,2008)、《一条狗的使命》(

A

Dog

s

Purpose

,2017)、《一条狗的使命2》(

A

Dog

s

Journey

,2019)等。在上述动物电影中,镜头作为叙述手段发挥着叙事、传情、桥接等多种功能。而在动物电影的主要议题中,自然生态观的传播和人与动物的关系议题是表现最多的主题。同样地,在以犬类为主角的动物电影中,表达人与犬类关系和情感的影片占据绝大多数。进入2000年后,随着电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动物类型电影尤其是犬类主题电影在表达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之外,还加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一条狗的回家路》和其姊妹篇《一条狗的使命》(

A

Dog

s

Purpose

2017)、《一条狗的使命2》(

A

Dog

s

Journey

,2019)共同探讨了生命归宿的议题。不同的是,《一条狗的使命》(

A

Dog

s

Purpose

,2017)与《一条狗的使命2》(

A

Dog

s

Journey

,2019)通过犬类的轮回,用不同的犬类个体诠释犬类的生命追逐;而《一条狗的回家路》则通过一只狗公路影片的独特而新奇的形式,诠释了不同物种的生物对生命归宿的追寻。在影片中,展现了斗牛犬贝拉在“回家”途中的四段奇遇,在每一段奇遇的衔接中,影片基本都运用长镜头衔接拉伸、收缩等镜头运动模式,这种镜头组合的运用完美地衔接了每一段的剧情,并为接下来的叙事发展做了铺垫。

二、分镜中的叙事与情感表达

在影片《一条狗的回家路》中,镜头语言最明显的作用,是在影片叙事策略中对叙事的参与和对叙事节奏的掌控。影片伊始,在一片拆迁房屋废墟下的黑暗空间中,影片运用短短两分钟时间,通过快速变换的多个短小分镜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与动物角色的背景。此时的运镜极为客观,镜头在狭小的空间中与猫、狗等动物和与进行捕捉行动的人类的距离是等同的,然而在这一等同的距离中,由于人与动物客观外在的区别,观众可以轻易分辨出人与动物的大小差距,这一普遍存在于客观生活中的物种差异在客观独立的镜头中表现出来,却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增添了对较小的动物的同情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感。同时,这一组镜头巧妙地为电影后续的叙事做了内容和逻辑上的铺垫,抛开在内容上动物管理员的身份带入和主人公卢卡斯与邻居的矛盾线索不谈,此处分镜头对后续叙事逻辑的铺垫构思极为巧妙。在后续斗牛犬贝拉的“回家”路途中,曾与一只野生的美洲狮“大猫咪”相伴生活,对于不同物种尤其是犬科与猫科动物的相处模式,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影片开头短短的几个固定机位分镜头,在交代了贝拉出生在猫狗同穴的生活背景,交代了贝拉在母亲被抓走后由猫抚养的经历的同时,也为贝拉对猫科动物的特殊情感做好铺垫,为其与美洲狮的相伴扫清了逻辑上的障碍。

影片开场的10分钟在叙事节奏上十分紧凑,几组具有写实感的镜头简单清楚地描述了卢卡斯与贝拉的生活内容与情感状态,晚上睡觉前,在“吃芝士”的片段中,坐在地上等待芝士的贝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和形态逐渐长大。通过贝拉在一个固定镜头中的成长,影片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叙事,并且在这样一个没有物理空间位移的镜头之中,完成了影片叙事在时间维度上的跨越,毫不拖沓,并打造出具有童话色彩的奇观观影感受,良好契合了动物电影的影视艺术特色。同时,为“吃芝士”这一人与动物日常互动行为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描摹出独特的情感色彩,并为这一镜头在影片后续叙事过程中对剧情的衔接和对主题的传达埋下伏笔。

在退役军人疗养院中,贝拉融入了退役军人的生活。在这段剧情中有描述贝拉与退役军人们日常生活和退役军人们帮助贝拉躲避医生的桥段。在这一桥段中,影片大量运用固定机位的镜头拍摄画面,并且将多个固定机位的短镜头快速拼接展现,使之拼凑出极具轻快滑稽特色的叙事色彩。同是展现幽默喜剧元素,在后续的一段情节中,影片运用了完全不同的运镜方式。在贝拉与美洲狮“大猫咪”的相守生活中,贝拉充当了母亲的角色为“大猫咪”寻找食物,三段贝拉从人类处“获取”食物的镜头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运镜手法。第一组“偷烤肉”,运用人类儿童与贝拉偷肉镜头的交叉剪辑,镜头明快却不乏温情;第二组“偷鱼”,运用了一个平移镜头,在拍摄人类钓鱼活动的同时,平移的镜头展现出贝拉与钓鱼人的关系特点和钓鱼人滑稽落水的笑点;第三组从汽车后备厢偷食物,运用了一个超长镜头,利用具备写实感的镜头语言渗透出真实感,紧接着镜头上移到告示板上寻找贝拉的启事,将观众从三段轻松滑稽的剧情中拉回贝拉的“回家”之路。

除了对幽默元素的刻画,影片较常使用镜头的水平与纵深移动进行表达。在贝拉被送走后,它在第二天早上就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影片中,一个由近及远的拉伸镜头开启了贝拉与片名《一条狗的回家路》相对应的剧情。从对其车内满怀喜悦之情的卢卡斯二人的近景特写镜头,切换到行驶中的汽车,再从汽车行驶的画面不断拉伸,将路边被马路挡住的与汽车背道而驰的贝拉囊括镜头之中,通过镜头之中蕴含的空间变幻,将卢卡斯的喜悦与贝拉决心“回家”找卢卡斯的喜悦——一个问题即将解决的喜悦和未知之路刚刚开始的喜悦——以相反的空间向度进行具有矛盾色彩的呈现和表达,展现了电影艺术中充满戏剧色彩的矛盾元素。此处对拉伸镜头的运用在后续叙事中多次出现。在贝拉踏上“回家”之路后,它多次在自然与人类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游走流连。在旅途的最初,镜头从天空切入,水平移动并拉伸展现出大自然的广袤无边,紧接着镜头纵向收缩,展现出大自然景象的深度与层次,此处的拉伸与收缩两组运镜,巧妙地暗示了贝拉即将开启的回家路的遥远与艰辛。

影片《一条狗的回家路》令人惊喜的是,在影片的分镜头表达中,在对主要动物形象贝拉的动态展现刻画中,影片尽可能地运用了长镜头,由于动物自然属性中的认知特性和不可控性,这一镜头运用对用真实动物进行拍摄的影片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操作。在影片中,贝拉为追逐小松鼠破窗而出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贝拉头上挂着窗户框在马路上飞奔,此时镜头在贝拉破窗后的位置停留,运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展现出贝拉的纯真顽皮。贝拉从寄养处逃出后,在马路上奔跑的片段中,影片虽然运用了正面入镜与背面追逐出镜两个镜头的衔接,却在出镜时运用了较长镜头衔接拉伸运动的运镜,让观众在贝拉自由奔跑的动态形象中从主观层面体会到动物的喜悦、期待的情绪,同时在叙事中铺垫出路途的遥远和未知。影片中有多处类似的固定机位对贝拉动态形象的长镜头刻画,非常自然地将观众带入旁观者的位置,为观众打造出观影过程中的介入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内部世界和角色的距离,帮助观众更好地对贝拉内心世界、贝拉与人物角色间的情感产生较为主观的认知和肯定。

与多数动物题材影片不同,《一条狗的回家路》较少使用贝拉主观视角的镜头去展现动物的心理。影片从贝拉的主观视角运镜的镜头屈指可数,其中贯穿全片的是“喂芝士”情节中对贝拉眼中的“卢卡斯”的展现,这一镜头在影片中多次重复出现,并与长镜头组合,其在影片中的作用不仅衔接了每一段剧情的转折与发展,更起到了衔接叙事文本与影片主题表达的功用,成功地将贝拉的每一段奇遇与“回家”主题无缝衔接,使剧情更加紧凑完善。

镜头语言作为电影艺术的血与肉,不仅为影视艺术赋予了外在的视听艺术风格,也为影片的主题与思想表达勾画着内在的灵魂。要让镜头成功进行表达,就必须在镜头运用和组合衔接上下功夫,将镜头语言以完美的镜头段落和合适的视觉角度展示出来。影片《一条狗的回家路》成功完成了镜头语言的表达作用,在这部影片的整体安排中,叙事与镜头完美融合,简洁而不简单的叙事文本为镜头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镜头的设置和运用不仅在影片的叙事节奏中发挥功用,还成功地参与了影片情感色彩基调的确定,完成了对影片主题内涵的构建与升华。

猜你喜欢
贝拉回家动物
老狗贝拉
四十九条围巾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动物可笑堂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