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叙事艺术

2020-11-14 04:45曲悦宁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师钢琴曲

曲悦宁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世俗与艺术家园: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

随着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建构逐渐被物质文明产生的话语所占据,浪漫主义的艺术话语也由于其对现实生活干预的弱化而逐渐受到忽视,艺术语言的表达受到现实的影响,使关注艺术审美本身的艺术观念逐渐式微。《海上钢琴师》的出现就是面对这种社会背景,对人类的精神家园进行呼唤,通过对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钢琴家生平的塑造,在电影文本中对“诗意地栖居”进行了赞颂。

从电影文本叙事的内容上来判断,《海上钢琴师》在电影中所反对的是一种来自于艺术世界以外的世俗观念的侵袭。主人公成长于封闭的环境中,唯一的兴趣,或者说接触到的唯一一种语言就是钢琴语言,他通过钢琴来接触世界,进行艺术的想象和感受。也就是说,对于主人公而言,钢琴之于他的意义不是获得世俗上的成功,而是他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认识的手段。电影叙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与一位钢琴家斗琴的片段,在这一叙事环节中,主人公所表现的依旧是钢琴语言的言说,他所追求的艺术不是简单的钢琴演奏技巧,更是一种音乐性的表达。因此在整场斗琴中,他最后弹奏的一首多炫技而少情感的钢琴曲,是他最不愿意表演的曲子。他对这种世俗表达的抗拒,说明在面对兴起的消费主义话语时,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选择,否定了一味追名逐利的艺术理念,而是将艺术与人联系在了一起,使艺术对人文主义的关照凸显了出来。

从电影文本叙事的结局上来判断,《海上钢琴师》本身表达出来的悲剧性意义,实际上是对战争对人类艺术文明的破坏的批判,以及对在历史中消散的艺术世界与精神家园的惋惜。文本的叙事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刚刚开始的时期,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刚刚繁盛,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尚有一段时间,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和时代背景的和平所催生出的文艺果实,在这段时间内是非常辉煌的。对于电影参考的原著小说而言,选择这一时期进行叙事,本身就意味着作者对历史的关照是出于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文本叙事中势必会在战争来临时,打破作者努力构建出来的桃花源般的艺术世界,从而完成这种具有悲剧精神内核的叙事。

二、蓝调与抒情爵士:音乐语言的即时表达

如果说对于钢琴艺术语言的探问与思考是这部电影进行人物表达的重要方法,那么从文本表达的真实性上来说,钢琴风格的选择就与人物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人物建构的一种方法,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绝大多数的钢琴曲都是适用于即时抒情的钢琴爵士,这种音乐风格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主人公成长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他的钢琴艺术语言的习得完全是依靠天赋,缺少古典音乐和经典钢琴曲目的练习和熏陶,但是他对钢琴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认识的使用却比经过专门的训练更加自然和直接。在文本中,就文本中主人公的音乐观念而言,他更偏爱将钢琴作为他言说的工具,通过音乐语言表达感触生活和世界。

比如叙述者与主人公一起表演时,向主人公询问他的音乐来自什么,他回答他的音乐来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他的表达都是来自于他所看到的宴会中的人,以及他对这些人的观察与想象。在他进行观察的同时,钢琴演奏就将他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同表达和“书写”了下来,这种来自于音乐语言的记录,不仅是一种私人的表达,它也可以跨越语言感染其他欣赏音乐的人。文本另一个关键的叙事部分是客舱中他在许多普通的意大利移民面前演奏时,应邀即兴表演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在仅仅知道一小段旋律之后,他顺利地表达出了完整的钢琴曲,在风格上与这种意大利特有的音乐非常吻合,这恰恰也证明了音乐的语言跨越语言,在情感内容上相通的特点。

抒情爵士在电影中的广泛应用实际上是与主人公随时在通过钢琴进行现实生活的感知与表达这一特质息息相关的。但是创作者又不完全局限在抒情爵士的使用上,或者说,创作者并不完全认为抒情爵士才是钢琴艺术表达的最好选择。来自于创作者的钢琴音乐观念,始终认为钢琴表达应该关注的是一种音乐性,而不是一种音乐门类或者音乐风格,或者说,创作者的创作观念,是通过主人公在钢琴艺术上的绝佳天赋证明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来自于人文关怀的艺术语言,是在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而非纯粹的炫技和复制。

三、Playing Love:钢琴语言的独特气质

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最知名的一首钢琴曲就是

Playing

Love

,这首钢琴曲在电影叙事一开始,就通过叙事者在电影文本中出现了,此时这首钢琴曲还保留着很大的悬念,叙事者向观众提出的问题,不仅是这首钢琴曲在电影文本中创作者的身份,更有这首钢琴曲创作时的背景,而随着叙事者将前一个谜底揭晓,后一个问题就显得更加令人关注:既然主人公的音乐天赋如此之高,利用钢琴音乐语言进行情感表达的能力也如此之强,那么是什么样的遭遇可以让他创作出与之前音乐风格有着显著不同的钢琴曲呢。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创作者在电影文本中多次加入了主人公的钢琴演奏,这些演奏大多数节奏明快、风格轻松,具有鲜明的抒情爵士特征,在技巧上也更加偏向于爵士钢琴的特点,但是这首贯穿于电影文本的

Playing

Love

却大不相同,在这首钢琴曲中,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应当是鲜明的浪漫风格,与之前的抒情爵士不同,这首即兴小品具有更加沉静、细腻的古典式审美风格,在情感上不做雕饰、不求宏大,而专门对个人内在的情感进行书写和表达。电影文本中

Playing

Love

的弹奏是主人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录制独奏的唱片。在录制时,他的钢琴表达是一种自我的倾诉与宣泄,但是当他通过舷窗看到了一见钟情的女孩之后,他的钢琴演奏的表达走向了一种古典的风格,旋律整齐和谐,钢琴曲表达出来的情感体验也更加平静和丰富,作为一首即兴小品式的钢琴配乐,这首钢琴曲的演奏与电影叙事当中的影像语言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影像语言建构起来的场景将这首钢琴曲所承载的情感具体化、直接化,这是只有电影才能与音乐之间形成的互文关系,而恰恰因为电影文本将钢琴家作为电影叙事的主人公,因此大多数的钢琴独奏都能直接与人物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电影当中对人物的表达与钢琴曲的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作为整部电影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钢琴曲,

Playing

Love

将人物的情感体验与叙事事件关联在一起,促成了人物在封闭空间中的自我认识的改变,他认识到了船外的世界,并试图走到对于他而言的新世界当中去,而这首钢琴曲表达出的情感又恰恰在文本中预言了他不会离开的这一结果,这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自我的情感确认,除了钢琴所带来的个人语言的表达之外,他也与这一艺术的桃花源真正联结在了一起,他对艺术的认识和追求成为了他生存的意义,而

Playing

Love

正是文本中为他带来艺术自觉的转折。

猜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钢琴师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月下钢琴师
钢琴师的歌
《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赏析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论《海上钢琴师》的场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