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转型思考:《大汉十三将》

2020-11-14 04:45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孔 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制造了一片极具未来前景的流量蓝海,众多新兴领域依托于不断增长的网民发育、生长、壮大,前所未有的优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诱惑着传统的文艺行业纷纷向互联网靠近,不仅如此,互联网推动着新的媒介技术快速跟进,也为文艺作品的制作、发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种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对全社会人员来说都是均等的,关于电影、电视剧、音乐等专业化组织化的文艺作品的生产壁垒开始出现了开放化的趋势,生产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化人才,而是泛化向全社会的一般大众,尤其是作为高技术、高资本、高门槛要求的典型艺术作品——电影,也出现了生产OGC化倾向。从初期几分钟片段式、凝练式的网络短片,到故事情节完整、价值逻辑通顺、初具电影模型的微电影,再到故事新奇、情节丰富、效果惊喜连连的网络大电影,网络电影在进化中吸引了诸多人才,实现了从围绕兴趣生产的消遣品到具有商业化运作可能的产品转变,走向PGC、OGC化内容生产。2014年,爱奇艺首次公开提出了“网络大电影”的概念: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具备正规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

尽管在题材、配置、技术、制作等方面与院线电影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但是因为大制作高要求生产流程,院线电影的生产周期较长,在整个电影市场上的电影总数量和更新频度难以完全满足需求越发壮大的网民群体,这为网络电影提供了诸多市场机会。低成本、短生产周期、广受众面、宽监管与审查的网络大电影迎来了大爆发,据《2018中国网络大电影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4年约1亿元增长到30亿元左右,对应电影产业上游40%~50%的分账比例,票房有近80亿元。但是在这种粗放式的成长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网络大电影中的色情、淫秽、暴力、惊悚、恐怖、低俗等元素与画面比比皆是,无不挑战着社会道德与观众审美底线,为利益所裹挟、急功近利的制作者们生产出一部部服装道具简陋、特效“五毛”、剪辑漏洞百出的粗制滥造电影“垃圾”,甚至为了吸引眼球,以《道士出山》《捉妖济》《解救武先生》等以假乱真的片名混淆观众视听赚取点击率,低水平、低质量、低口碑成为网络大电影摆脱不掉的市场现象。当然,网络大电影中也不乏《灵魂摆渡·黄泉》《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等优秀作品,其中2019年上映的《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更是为网络大电影的转型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转型参考之路。

一、开放式主题选择,宏大严肃的历史题材

网络大电影在影评主题的选择上主要围绕悬疑、动作、喜剧、爱情、奇幻这五大题材开展,具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主题类型化特征,但是由于动作片在制作上对演员、动作设计与指导、拍摄硬件与技术等具有较高要求,奇幻片在后期的特效制作与场景氛围渲染的能力要求较高,悬疑片更是直接向编剧提出了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与逻辑烧脑顺畅的剧本要求,这三类均属于制作门槛偏高的题材。对于小成本和低专业化的网络大电影生产团队而言,即便勇于尝试也难以实现成品的出彩。因此会出现部分剧组有意地模仿甚至直接借鉴已经经过市场化考验的影片框架,仅做一些细枝末节上的修补工作便堂而皇之地上线,或者是将一个成熟的影片主题框架套用在诸多网络大电影中的现象。

喜剧片与爱情片对演员、制作成本、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控制成本。这与低成本的网络大电影制作团队的要求最为接近,故而喜剧片与爱情片成为网络大电影的主攻电影题材,大量团队涌入这两类电影主题难免出现影片在元素、情节、台词、场景等的运用上出现雷同的情况,造成整体影片流于同质化的负面效果。在这种长时间的题材抉择困境中,网络大电影的同质化现象极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难以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这或许意味着网络大电影制作团队在电影的主题选择上可以适度放宽主题的自我限制,进行开放式的主题选择。

网络大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在主题上就跳出了五大类型化主题的限制,选择并不常见的历史主题,以《后汉书·耿弇传》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为故事原型进行改编,讲述了东汉时期耿弇率领数百兵士在北匈奴的两万精兵的进攻与围困下,即便弹尽粮绝仍不辱使命坚守城池直到援兵到来的英雄悲歌。宏大严肃的历史题材在众多同质化的影片主题中脱颖而出,以新鲜的故事与深度的题材有效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与对网络大电影的刻板印象。并且,“十三将士归玉门”这一个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常见的历史故事,让电影制作团队在对故事的改编和情节的突出上不会受到已有影视作品的限制,具有更多的情节操作和意义建构空间。观众在观影之际也不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和评判标准,对故事的展开与演绎的权利充分交与制作方,这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观影体验,能在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符号刺激下,领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为所有人所知的英雄往事,品味其中的民族精神与英雄气概。

二、细节表现院线化,精细化故事场景呈现

由于网络大电影在制作上的小成本和低专业化的配置,有限的能力在整体和细节的权衡处理上很难找到有效平衡点,因而经常出现网络大电影中服化元素、道具场景与电影背景不匹配的细节穿帮问题。再加上网络大电影的在线观看方式不同于一般院线电影售卖电影票的观看方式,这让电影制作团队在整体电影制作精细程度上的把握和权重也有所不同。网络大电影有一个重要的“前六分钟”生命线的时间节点,网络观众在选择观看网络大电影之时,视频平台会提供给观众六分钟的免费观看时间进行内容体验,观看六分钟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观赏权限,因此部分大电影制作团队会不遗余力地将成本与制作中心投入到影片的前六分钟,尽可能地吸引说服观众进行观赏权限购买。

这种极端式的处理方法也是导致网络大电影粗制滥造,细节频频穿帮的刻板印象和市场形象形成的重要原因。粗放式生长的短效处理行为极大地透支了观众的信任与期待,对于电影的细节问题变得越发敏感和高要求,再加上网络大电影的视频平台方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影片的评价系统,原有的“以小博大”的操作与处理模式已经很难应对现实市场需求,需要像院线电影一样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处理电影的细节与整体表现度,实现影评的精品化高质量转变。网络大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就十分注重在影片细节上的处理。

故事发生于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边疆管理的时代背景之下,耿弇守卫的西域“疏勒城”为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以东的吉木萨尔县戈壁之地,光照资源丰富但降水植被稀少,电影在戈壁滩中选取景地,黄沙、沙石、茅草屋将艰苦的生活条件场景刻画得极为生动,将士们面色蜡黄,皮肤粗糙,军中唯一女性范柔也未施粉黛,肤色肌黄;疏勒城为塞外古城,物资运输极为困难,加之外有两万精兵围困,守军不得不就地取材以战养战,因为在服装道具上多为补丁铠甲、粗制布衣和有豁口砍刀;有“石头城”之称的疏勒城城墙在观众的想象认知中本应该是石头城墙,但是影片却真实再现了城角长有骆驼刺的土制城墙,细节还原考究;此外还将《后汉书·耿弇传》中所记载的“匈奴城下拥绝涧水,吏士渴之,笮马粪汁而饮之”的场景还原,耿弇传授将士与百姓用布巾包裹马粪用力挤出汁水解渴的方法,在弹尽粮绝,已无食物充饥之际,“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食用将士们的铠甲与弓弩缓解饥饿。全部电影故事情节与细节有据可查、有史可依,使得故事发生场景具有真实性,更为立体打动人心,影片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英雄气节也有了可依托的故事场景空间。

三、镜头语言的有效表达,远近镜头适度结合

电影作为一门表达的艺术,最主要还是借助各种手法和技巧来进行叙事构建和情感表达。一般来说,镜头是每一部影片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所有画面、情节均是通过镜头支撑,在镜头的基础之上搭建视听符号体系,形成电影等影视作品意义系统的外化专用手法,也可以称其为“镜头语言”。景别上主要包括远景、大全景、小全景、中景、半身景、近景、特写等,拍摄手法镜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推、拉、摇、移、跟、甩、悬、空、切、综、反打、变焦等,镜头画面的处理技巧主要是淡入、淡出、化、叠、划、定格、倒正画面、翻转画面、起幅、落幅、闪回等,在镜头的基础上加以配色、构图、光线、声音等元素的处理,以多样化的镜头表达多样化的精神意义与内涵,观众可以经由镜头语言表现出来的画面与场景体会摄影者的意图。

在院线电影中,导演对镜头语言的使用多持有较为严谨和全面的要求,多样化的景别结合使用,其中远景和全景因为在画面表达上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因而也成为院线电影必不可少的表达单元。但因为网络大电影的低成本限制,在景别的选择上放弃大成本高要求的远景和全景,转向使用更多的近景和特写来进行细节表达,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内容含量与意义深度无法回应观众的期待,沦为图一时新鲜刺激或者无聊消遣的填充物,能在粗放式增长中闪过几道光亮,但无法达到网络大电影的持续性发展需求,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电影市场在基础性的镜头语言上提出了要求。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在镜头语言的处理上尽量平衡远近镜头的结合,在特写近景镜头上尽量抓牢抓紧信息表达。影片以开始汉军侦察队与北漠军在戈壁之上初次交锋,镜头远近结合处理,远镜头的策马追逐与近景与特写的肉搏血拼,奠定了苍凉的大漠中不屈不挠的大汉军人抵抗外敌与自然带来的生存压力的影片主基调;两万北漠精兵初次兵临城下,以远镜头将其浩大声势重新展现,辅以焦急不安范羌与临危不惧成竹在胸耿弇的脸部特写对比,勇谋双全的耿弇形象跃然纸上;耿弇阵前斩杀动摇军心者后瞬间红了的双眼,拉下帽檐遮盖的颤抖手指,与兵将众人远望其离去背景的中景,尽显耿弇苦战的磨难以及众人的内心煎熬;10余人满身血污拼死抵抗的近景与援军由远处声势浩大的赶来远景,将影片“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主题瞬间升华。在近景与特写中抓住细节和要点,在远景中把握基调与主题,远近结合有效表达影片的精神内核与深远意义。

新媒体环境与媒体观众为网络大电影提供了富饶优渥的生长土壤,网络大电影也顺势迅速成长壮大,以短制作周期和数量上生产优势迅速满足网络时代的内容快销要求,对新需求新现象有了更为敏锐的感知和回应。但是,在粗放式增长和野蛮式扩张中,也暴露出缺乏专业化、高标准、严把控的弊端,抄袭同质化、主题老旧、低内容信息含量等问题也成为网络大电影要实现自我突破发展和超越必须直面的问题。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成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网络大电影的突破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孕育于特殊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并不见得只能以迎合市场需求而存在,重视短期只能实现短期的效果反应,内容本身的优质化打磨才是真正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关键要点,在演员阵容、资金限制、团队专业等限制下并不意味着只能产出时代电影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