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动画产业革新与审美流变

2020-11-14 02:40王亚全
电影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片厂动画创作

王亚全 朱 鹏

(1.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河北传媒学院 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一、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综述

中国动画行业发展已有90余年历史,历经从简单模仿到探索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进而在新时代下推动中国动画对标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动画制作环境(软件与硬件)、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产动画获得了快速发展,动画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出点的分布、线的辐射、面的繁荣。

(一)中国动画产业“点的分布”

改革开放对中国动画行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计划经济体制下动画电影实行统购统销,制作机构只须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不能多制作也不能少制作。纵观40年来国产动画整体呈现点、线、面的发展,其中点线面的“点”即1950—1978年期间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28部)、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自作聪明的小驴》、1961年《人参姑娘》《怒送瘟神》)、西安电影制片厂(1973年《不差半分毫》)三个点,甚至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制作动画。

(二)中国动画产业“线的辐射”

“线”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国产动画产业呈线性分布,改革开放后动画制作和出品权归国有企业所有,制作方享受国家定价收购待遇。民有动画企业登场开始于1995年,此后国家不再对动画进行统购包销,这一措施催生了一批民营动画企业成立。起初,这些企业并未得到太多政府支持,主要业务模式是电视动画片制作和播放,收入来源依靠广告贴片收入和音像制品销售。

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等为代表的国有动画制作机构,以及不断崛起的民营动画机构,如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公司、武汉江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北京辉煌动画制作公司等,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电视台与民营动画公司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国产动画的制作产量,动画制作资金也从国家投资向混合投资、民营投资等多种投资并存的模式过渡。这一时期国外先进动画技术(制作设备、制作人员)不断引入国内,整个动画行业大踏步前进,在地域上也呈现出从东北到珠三角、进而遍布大江南北的发展态势。

(三)中国动画产业“面”的繁荣

动漫产业是极具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文化产业,国家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要振兴动画产业,并把其打造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动画业全面发展的契机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8月22日,为调动电影制片厂积极性,国家制定了《优质影片生产奖励试行办法》及《优秀电影创作奖暂行办法》,对制作完成的影片评审后按不同的标准发放奖金。在1990年10月召开的全国动画联席会议上,时任国家广电部电影局局长滕进贤发表主题为《为繁荣民族动画电影创作而努力》的讲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分厂等23家单位参加会议。会上,这些单位联名向广电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思想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了《关于发展我国动画电影事业的汇报》,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对动画生产企业给予扶持,并从国家政策、收购价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2002—2018年,国家多部门相继出台“强力”政策扶持国产动画发展,其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了20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8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同时,文化部还设立了8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新闻出版总署规划了11个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教育基地的建立为中国动画的持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紧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动画产业日渐振兴。40年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扶持国产动漫发展,2004—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了20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涵盖东北、华北、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中部等多地区,其中长三角经济区动画产业基地最多,为7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常州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动漫产业园、无锡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南京软件园)。同期还成立了8个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为动画教育的良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内动画专业院系建设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从动画人才输出上也促进了中国动画业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动画创作观念和观众审美流变

(一)中国动画创作观念的变迁

中国动画自开创以来就与社会、政治、历史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如1931—1937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狗侦探》,1940年钱家俊编导的《农家乐》,中国卡通社(香港)制作的《老笨狗饿肚记》等都是宣传抗日题材的动画,注重政治教化意义。1949年8月,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为少年儿童服务”为美术片(动画)的创作方针。若干年后,创作人员提出加上“主要”二字,即“主要为少年儿童服务”,“教育至上”为指导和“寓教于乐”的审美原则。回顾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动画创作,大多以儿童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年,《半夜鸡叫》1970年等);以儿童为主要动画形象并带有幻想奇遇的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年,《画廊一夜》1978年等);“既有益,又有趣”长期成为国产动画的创作主旨。改革开放之前,国产动画大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为创作蓝本,并遵循“儒释道”的传统精神内涵,重视教化功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但同时也存在普遍缺乏“总体构思”的问题,即主题思想的开掘不够,人物性格、关系的塑造,风格特色的把握,情节、细节的构思,造型设计与背景美术风格等方面,也欠缺相互协调而未能有效统一于导演的整体构思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哪吒闹海》(1979年),是一部凸显创作者解放思维、焕发改革精神、齐心协力的佳作。1980年的《三个和尚》则用极简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的影视语言来传达影片思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机普及率的提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我国引入了大量国外动画片,如《铁臂阿童木》(日本,1981年)、《森林大帝雷欧》(日本,1982年)、《鼹鼠的故事》(捷克,1982年)、《聪明的一休》(日本,1983年)、《三千里寻母记》(日本,1984年)、《花仙子》(日本,1985年)、《蓝精灵》(美国,1986年)、《变形金刚》(日本,1988年)、《巴巴爸爸》(德国,1989年)、《机器猫》(日本,1991年)、《猫和老鼠》(美国,1991年)、《圣斗士星矢》(日本,1991年)等。随着电视播出平台的日益崛起,译制动画片大量播出,收视率高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4年开始着手动画系列片的生产,仅在1986—1988年间就一举推出《邋遢大王奇遇记》(13集)、《葫芦兄弟》(13集)系列并在电视台播出,打破了此前国产动画以艺术短片为主的创作格局,凸显了此时的动画系列片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多、影响深远的特点。

198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下发文件指出,“中国美术电影创作应该压缩单体短片产量,积极发展系列片数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此时创建“一厂三制”新模式,即国营、集体、合资三种不同所有制并存。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与香港亿利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并与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时代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广州时代动画公司,打破了独家制作动画的格局。而专业动漫企业翡翠动画公司、太平洋动画公司在深圳的成立,则开启了中国动画的加工新时代。在译制动画片、国外加工片涌入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产动画系列片开始迅速发展,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辽宁科影制片厂等纷纷开始发力动画业。该阶段影响力较大的动画作品有《舒克和贝塔》(1989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年)、《海尔兄弟》(1995年)、《大草原上的小老鼠》(1996年)、《学问猫教汉字》(1998年)、《小糊涂神》(1998年)、《小糊涂仙》《月亮街》(1999年),该阶段创作的动画开始注重商业性与娱乐性,美术风格趋向于主流的商业动画,多是以儿童或小动物为主要动画形象的童话故事。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宝莲灯》,采用国际动画制作标准,前期录音和后期数码制作,并首次创作动画主题曲和插曲,以好莱坞惯用的爱情主题的动画电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动画创作者逐渐认识到动画应将娱乐性和思想性、艺术性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相继创作出不同风格特色的动画作品。

21世纪以后,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动画制作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热度下,动画创作观念不拘一格,现象级的动画有《隋唐英雄传》《大耳朵图图》《蓝猫淘气3000问》《虹猫蓝兔七侠传》《马丁的早晨》《中华小子》《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超级飞侠》等,动画创作题材更加丰富,童话、历史、教育、科普、科幻、神话、现实题材等不一而足,动画主角也不再局限于儿童或动物,形式和内容呈多元化状态。

(二)产业革新视域下观众的审美流变

1985—1992年,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增长,中国大陆电视机用户逐年增加,据1992年初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我国的居民拥有电视机2.07亿台,电视观众总数为8.06亿,平均每台电视机占有观众3.9人。电视机的普及使得广大受众观赏动画不再局限于影院屏幕,同时以往统购统销下的动画产量也难以满足电视台播出的需要。为了满足电视播出需求,1981—1994年国家引进了大量国外动画片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电视技术的发展使观众从“自觉”接受教育的观影行为,变为“自主”选择多元化国别动画,同时译制动画也逐步占据中国屏幕。20世纪末多媒体终端(影碟机、电脑)的发展促使大众观影转为小众观影,由于当时版权保护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涌入大量外来文化盗版动画影像(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而当时这些“视效大片”对观众特别是此时的观影主力70后和80后的审美流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致使大众审美导向遵循简单快乐、突出瞬时情感宣泄,个人观影品位和期待已经逐渐偏离本土动画形象。

2001年,中国动画受众群体已从70后发展至00后,其中90后、00后的审美整体呈二次元特征,之后进入长达十年的培育期。2015年迎来高速发展期,以动漫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在90后、00后群体中迅速传播发展。而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则是动画消费的主力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消费意识和购买力,伴随着二次元文化扩张的流量红利,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这一时期产生了《秦时明月》《画江湖之不良人》《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奇迹。

三、中国动画与“四新”的有机融合

国产动画紧随时代步伐,并与“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多数国产动画为“有纸动画”,20世纪90年代国内逐步成为外国动画的代工中心,随着国外先进动画技术引入国内,国内动画制作也开始革新,逐步开始了动画生产模式的无纸化作业,二维无纸动画、三维动画、二三维结合动画等技术也日趋成熟。

新技术的发展对无纸动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创办的闪客帝国网站,成为全国Flash动画制作者的聚集地,《小破孩》《火柴人系列》等作品都成为闪客文化代表。2006年,上海今日出品的《中华小子》把数字技术运用到极致,同年国内首部高清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问世,是一部从内容风格、制作技术到市场运作,完全与国际接轨的CG动画电影。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断深入传统行业,“互联网+动画”助推国产动画发展,并构建了现代动画产业发展新体系,国内首部以互联网众筹形式出现的动画电影于2015年元旦上映,开启了国产动画制作的新模式。

20世纪后网络视频蓬勃发展,以爱奇艺招股说明书为例,截至2017底该平台移动端月均访问用户约为4.21亿,移动端日均访问用户为1.26亿。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为国产动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原创动画借助网络平台播出,在电视市场萎靡期创造了更长久的生命周期。各平台之间纷纷抢资源、抢内容,加大对动画作品的采购成本,助推了国产动画行业的发展。例如,2016年,优酷土豆推出动漫“创计划”,以二次元审美为出发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成功推出《京剧猫》《少年锦衣卫》等精品动画;2017年,企鹅影视发布了国漫“百番计划”,制作《完美世界》《观海策》《黄历师》等用动画媒介传播中华民族文化;2018年,爱奇艺先后携手国内一线阅读平台、动画公司及优秀创作人共建“轻春联盟”、联合发起“苍穹计划”“晨星计划”等,均使得优质的二次元动漫IP得到全产业链的开发,助推中国动漫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此外,虚拟技术(VR、AR)、特效技术、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以及游戏产业的发展,给动画增添了更多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可能性,虽极大拓宽了动画的应用领域,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但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平台播出的动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幻实科技与灵动创想把《跳跃战士》动画改编为“天马AR”应用,虚拟技术也使具有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焕发了新的生命。当代动画在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增进文化交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动画与“四新”的有机融合,对动画本体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革新了动画产业模式,拓宽了动画应用领域,生成了更具活力的动画新业态。

结 语

改革开放前中国动画多为艺术短片,改革开放40年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中国动画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动画产生了量与质的高速发展,当下动画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的动画人奋斗有多努力,中国动画未来就有多辉煌。改革开放后动画形式更加多元,但创作内容应既要注重其文学性,又要注重动画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角色或者情节传达作者思想,打动观众的内心世界,形成积极的广泛的社会性。在数字技术浪潮下,对动画艺术审美产生新的建构,中国动画从业者应打破模式化的创作思维,深度挖掘生动的中国故事,用动画叙事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勤于探索,发扬“中国动画学派”精神。中国动画业的创作生产机制应适应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注重动画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创作出新时代下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制片厂动画创作
《中国银幕》制片厂巡礼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一墙之隔》创作谈
落寞或重生
我是动画迷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