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博物课程,挖掘儿童博物馆教育内涵

2020-11-13 10:29徐佳欣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内涵

徐佳欣

【摘 要】儿童博物馆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发展需求,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它既能增强幼儿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博古通今,又有助于拓宽家长参与渠道,将家庭经验吸入园本课程中,调动全社会参与,形成人人懂“博物”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民素养。本文从博物课程建构的角度,阐述了儿童博物馆教育的价值、教育内容及对幼儿和教师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博物课程;儿童博物馆教育;内涵

【引 言】

儿童博物馆教育以培养幼儿“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1]为基石,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体验,使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知史懂史,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改革创新,开拓出具有博物特色的课程之路。

【正 文】

开展儿童博物馆教育,不得不从参观博物馆说起。幼儿参观博物馆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注重“参”,后者则注重“观”,这是由于幼儿好奇、好问、好模仿的身心发展特點决定的。目前,国内的博物馆大多针对的是成人,参展内容与要求也相对成人化,专门为儿童创建的博物馆屈指可数。

如何将儿童博物馆教育直接作用于幼儿,最大化发挥儿童博物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儿童博物馆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博物馆课程,浸润童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以“博物意识”为引领,诱发儿童多感官参与

儿童博物馆教育以培养幼儿“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为主要目的,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诱发多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广泛感知客观世界与人类文化。

1.视觉和听觉。来源于幼儿收集整理的各类展品,琳琅满目的展现在陈列区,参观的幼儿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展品名称、大小、颜色等外形特征,再通过倾听小小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展品的由来、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再将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获取有益的知识经验。

2.触觉。在互动体验区,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接触展品,感知软硬,探索如何玩,怎样玩,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

3.嗅觉和味觉。在各地的美食博物馆中,幼儿可直接满足嗅觉与味觉的冲击,根据主题制作各种美食,在制作的同时,萌发珍惜食物、关爱父母等传统美德。

4.前庭觉和本体觉。在操作性强、注重实践的儿童博物馆中,幼儿随时可掌握自己的身体信息,通过模仿,用肢体动作来感知自我。

5.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儿童博物馆的互动体验,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动脑,有助于其形状、大小、方位、距离和时间等直觉的体验。

二、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博物课程

1.空间资源

环境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空间优势,打造博物色彩的园所环境,形成具有博物特色的园所文化与人文情怀,使幼儿在环境的浸润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班级创设主题博物区,博物课程生活化。班级主题博物区内容可以涵盖动植物、军事、动漫和常见物品等各个领域,以点带面,融合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助于博物意识的培养。

园内筹建微型博物馆,博物课程创新化。首先,凝集教师的智慧,确定微型博物馆主题,园内出资布展;然后,经过课程审议,设计完整的脉络式课程体系;最后,确定参展形式,正式开馆。通过微型博物馆的对外开放,使幼儿通过主题式丰富多变、具有层次性的互动材料,在微型博物馆的参观体验中,了解历史、创造未来,形成勇于探究的意志品质和学习品质。

2.教师资源

教师的博物课程研发和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智慧结晶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所以,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博物故事的分享交流,探讨博物课程开展情况,寻找到各博物区、博物馆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了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规律与教育策略,为博物课程下一步开展打下基础。

3.家长资源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自荐家长志愿者,形成志愿者团队,并发放志愿者证书做为奖励,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博物课程建构中,从计划到筹备,从开馆到学期末总结,从参观实践到评价建议,在参与实践中支持幼儿的成长,对家长自身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4.社会资源

运用当地社会资源优势,寻求合作机会,将当地博物馆内适宜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延伸到幼儿园,成为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基地。鼓励教师、幼儿与家长走进博物馆,开启探寻博物馆之旅,感受文物展品古老气息的同时,还能增长见闻,增进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受益无穷。

总之,要想实现博物课程的价值最大化,要以主题博物区、微型博物馆为博物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学习资源,更应重视形成园内引领、家长参与、社会(区)支持的教育共同体。

三、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引发深度学习

在博物区自主学习过程中,幼儿对复杂的博物知识和经验进行同化和顺应,同时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和迁移,促进幼儿高阶认知能力的形成,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提高思维品质,从而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分析幼儿在博物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幼儿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的。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生学习行为,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观察、思考、加工、创造,引导幼儿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关注,逐步引发深度学习。

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按照博物课程实施的五部曲[2],每一步骤都需要教师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创设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博物环境,投放哪些具有层次性、互动性强的操作材料,观察指导的策略方法,发展性评量的标准如何制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成熟经验,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认为孩子们最好具备这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需要会玩,找到意义感。儿童博物馆教育恰巧符合未来儿童的发展需求,让教育回归生命,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淑娴.博物意识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新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2]宋宜;霍力岩.儿童主题博物馆课程中的博物教育实践[J].ISSN:0427-7058.福建教育,2017.

猜你喜欢
内涵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落实路径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