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显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慢慢增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也需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对其个人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的认识,有利于其未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46
目前,许多学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教学时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做好案例准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所以对案例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案例一定要紧扣教材中的主题,而且还要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代表性。其次,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化水平,只有取自生活的实例,才有说服性。此外,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案例中体会到一定的人生哲理,从而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可反省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己的道德法制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时,可以选择央视广告上播放的那个场景:一个人在公交车上吃着味道特别浓的韭菜馅包子,同时在大声地打着电话,旁边的人都捂着鼻子,避而远之。这个广告直接取自我们的生活,而且很多人都看过,甚至亲身经历过。通过对这个案例的选择与分析,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我们都在共同的空间下生活,不能做让大众都反感的人,在公共场所不做影响周围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学生也能通过对案例的研讨,改善自身的行为,做对公共生活有益的人,例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从教学角度来看,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保持更深的印象,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适当拓展案例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够透彻。那么,教师在选择案例后,要对案例进行深度解读,并进行适当拓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讲授《诚实守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上街,结果儿子吵着要跟着去,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去,曾子的妻子说,儿子,你如果不去,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儿子听了话没有跟去。等妻子从街上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准备杀猪,妻子赶忙阻止,说,我是哄儿子的,怎么能真杀猪呢?曾子说,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儿子的成长,说过的话就要算数。最后,曾子真的把猪杀了。在讲述完案例后,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此案例你们想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的行为标准。教师继续追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曾子诚信的高尚品质。
三、灵活处理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寓法于例之中,因此在使用案例时,要巧设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案例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以案例为载体,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反思,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地位。
但是,教材中预设的众多案例如何高效利用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职责。所以,教师需要将教材案例合理安排使用,不能面面俱到。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第五课《延伸文化血脉》一课时,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对案例逐一分析讲解,一节课只能完成一半教学任务,所以笔者淘汰了教材的案例,从网络上选了一段外国人说唱中国的歌曲“This is China”,利用歌词中涉及的丰富多彩的节日、悠久的历史古迹、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学生直观欣赏,了解到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加珍视中华文化,以及文化中蕴含的美德。
四、总结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师要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先讲解案例中的知识,之后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总结之后,举手表达自主总结的知识,学生在明确要求后积极归纳,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例如学习“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先讲解案例中与情绪管理相关的事例,告诉学生随意乱发脾气的坏处,并传授情绪管理的方法,以此渗透知识点,而后,预留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归納案例中的知识,要求学生主动总结案例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总结能力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讲解案例内容时,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总结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十分有利。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受到德育教育。针对德育教育的现状,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案例分析中的定位,配合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不断突破和提高,塑造强大的人格品质和完善的精神世界。教师要不断地适应道德教育改革下提出的新要求,勇于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使德育教育更高效,努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有理论、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54(24):67-68.
[2]普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5(7):102-103.
[3]李玉年.让案例教学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靓丽的风景[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72.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中学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