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需求,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健康最大的保证就是吃好、吃得营养均衡。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对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视,市场上的“健康食品”风生水起,全麦面包、零添加食品、无糖饮料、非油炸薯片、营养麦片、果蔬脆片等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这些产品推动着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却给人们选购食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也给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1.全麦面包
近几十年来,人们过度追求口感,谷类加工越来越精细,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大量丢失而引起人体摄入量不足,增加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还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
为了迎合消费者既想吃全麦面包满足健康的需求,又不想牺牲面包香甜松软的口感,有的企业仅仅在小麦粉中加入了少量麦麸,就做出了名不副实的“健康食品”——全麦面包。
其实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全谷物食品并非货真价实。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而很多全麦食物的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小麦粉,本应该作为主角的全麦粉却“跑了龙套”,排位在水和糖之后。更有甚者,“全麦”只是一个噱头,没有一点儿全麦粉,完全用普通小麦粉加焦糖色素“乔装”而成。
2.零添加食品
追求健康的消费者往往一看到食品说明书上一串串不认识的化学名词就心慌,担心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到了谈“添加剂”而色变的地步。正是因为消费者的这一认识误区,让食品生产企业动起了炒作“零添加”食品的歪念头。
“零添加”直接理解就是没有任何添加剂,但在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当下,很难找到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预包装食品。真正“零添加”的食品几乎不存在,所谓“零添加”有时只是商家宣传的伎俩,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扰乱食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因此,2020年7月27日,国家市場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等字样。
3.无糖饮料
无糖饮料的最大卖点是“0糖0脂0卡”,让很多人既满足口味要求,又减少对糖的担忧,但无糖饮料真的很完美吗?
无糖并非零糖,标注“不添加蔗糖”的产品虽然不添加常见糖类,但有可能加了糖替代品或糖浆之类的浓缩糖溶液。市面上的代糖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木糖醇、甜菊糖、赤藓糖醇等,这些甜味剂参与到人体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说微乎其微。
但一项长达26年的团队研究结果表明,代糖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安全。2019年底,美国糖尿病协会旗下期刊《糖尿病护理》刊发了一项由美国哈佛大学领导、中国复旦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参与的研究,在20多年里对近20万人进行问卷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喝甜饮的人都面临着更高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每天摄入半份(约120毫升)以上代糖饮料的人群在4年后增加了18%的患病风险,略高于每日摄入半份以上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群(16%)。
这是因为,一方面,代糖饮料让人感觉到甜味,却不会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另一方面,长期摄入代糖饮料使中枢神经对糖的感觉阈值被提高,敏感度变低,吃了很多糖也不会感觉过量,从而增加了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提出一个口号,“最好远离一切甜饮,包括不含糖的甜味剂饮料”,以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减糖饮食习惯。
4.非油炸食品
炸鸡、薯片、方便面这些油炸食品虽然美味但难免有些油腻,为了不辜负美食,“非油炸”食品应运而生,可非油炸就一定健康吗?
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很多人觉得“非油炸”食品的油脂含量较低,但实际上“非油炸”食品仅仅是在工艺上避免了高温烹制的过程,只是不炸了,油还是要用。因此,大部分非油炸食品的热量及油脂含量并不低,甚至毫不逊于油炸食品。可见,“非油炸”并不代表“不含油”,非油炸食品也并不等于健康食品。
5.营养麦片
麦片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特别是市面上销售的所谓“营养麦片”,只需要加入热水就可以冲出浓浓奶香,口感香甜可口。这种所谓的“营养麦片”,在精加工过程中丢失了本身的优势营养物质——可溶性膳食纤维,营养成分大打折扣;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口感的需要,还添加了大量的植脂末、糖,增加患龋齿、肥胖、糖尿病和痛风的风险,植脂末是一种反式脂肪酸,长期饮用会对心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另外,“营养麦片”的钠含量也不低,普通麦片每百克含钠7毫克,而有些“营养麦片”每百克的钠含量高达300毫克,相当于0.75克盐。
6.果蔬脆片
果蔬脆片吃起来嘎嘣脆,味道也不错,一上市就受到不少人的欢迎,但它真能替代新鲜的蔬菜水果吗?果蔬脆片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但丢失了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的维生素,为了改善口感,还添加了大量的油、盐、糖。翻看果蔬脆片的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每100克食物中含有脂肪30克左右,和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旗鼓相当。过多摄入果蔬脆片,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蜂蜜柚子茶可美白祛斑?不但不管用还会糖分超标
近年来,蜂蜜柚子茶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尤其到了秋天,许多人会冲上一杯来缓解秋燥,但每天喝的话,糖可能就超标了。
蜂蜜柚子茶配料表上前三名往往是白砂糖、柚子和果葡糖浆。营养成分表显示,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在60克-100克以上。以食用说明中推荐量30-35克/次计算,喝一杯蜂蜜柚子茶就会摄入近20克糖。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
蜂蜜柚子茶为什么要加这么多糖呢?这要从它的制作工艺谈起。柚子含有以柚皮苷为代表的苦味物质,鲜食或取汁后及时饮用基本感觉不到,但经榨汁、熬煮等工艺后,其苦味尤为明显,于是便需要用糖渍工艺来进行“脱苦”。此外,用果葡糖浆和白砂糖进行配比熬煮,可以增稠,改善外观与口味,达到色泽金黄、果汁黏稠、口感酸甜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蜂蜜柚子茶并没有传说中的美白祛斑、嫩肤养颜等神奇功效。如果喜欢其口味,偶尔喝没问题,但一定要控制量,以免热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