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李肖
〔内容提要〕本文以沈阳市C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分析C社区的抗逆机制运行,拟构建一套适合城市社区抗逆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社区提升韧性及社区治理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 城市社区 社区抗逆力
注:本文系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lslktyb-064)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创新治理的前提下,需要迫切提升城市社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抗逆能力。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和社会服务组织力量的崛起,以往单一的救助模式、救援力量弱化的弊端不断涌现,城市社区应对模式成为政府寻求改变的主体力量。社会体制不断进行变革,政府将职能逐渐下放到城市基层社区,从城市社区层面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降低其对城市社区发展和居民利益的危害。因此,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社区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
一、公共突发事件中C社区抗逆力评价指标构建
(一)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居住人口的主体,对本社区相关事务感知最快、了解最深,并且也最有发言权。公共突发事件对居民的冲击除了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外,还会带来生活危机和心理压力。但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社区居民的力量不容小觑,有责任心和能力的居民可以参与社区相关事务的建设,并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应急治理的主体,并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充当领导者、协调者、行动者的角色。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各系统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控,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三)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包括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的协调和行动作用;作为群众自发性组织,发挥自身力量的业委会能够很好地带动居民配合疫情防控。
(四)社区服务组织
社区服务组织包括辖区内的非盈利组织和物业管理公司等都是以服务居民为目的,并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起到连接资源、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从政府主导到依托社会组织、企业共同参与,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举措,社区服务组织对完善基层治理起到补充作用。
二、公共突发事件中C社区抗逆力运行机制案例分析
(一)C社区抗逆力的运行基本情况
1.各系统联动,优化组合资源。城市社区抗逆力的良好发挥可通过促进社区各系统的联动,优化社区现存的资源,以提高社区抗逆力应对风险。C社区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成立社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通过联动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整合社区内各方力量为抗击疫情助力。
2.居民配合参与,促进社区治理。居民是社区抗逆力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居民依托社区平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可大大提升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党员志愿者和楼栋长作为C社区的居民领袖,在参与疫情防控中通过本社区所提供的志愿服务平台,主动、自发的参与到社区防控服务中,身体力行带动了其他居民一起参与疫情防控。
3.网格化管理,提高工作效力。网格化管理是疫情期间社区管控的最有力方式之一,这种方法可提高社区防控成效,推动社区管理水平和抗逆水平的提高。社区工作应以居民需求为着重点,不断将社区的抗逆机制进行优化,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C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地毯式排查工作,由网格员一对一电话排查,同时将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一种可以链接的资源,招募其为线上疫情防控协助力量,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推行返乡排查工作,针对即将从外地返回社区的居民,通过电话联系建立返乡人员疫情防控档案。
(二)C社区抗逆力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缺乏应急能力。由于疫情爆发突然,传染性极强,社区工作人员应对经验不足,没有专业的行动支持疫情防控任务。有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居民会对突然而来的社区封闭式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并产生极度的恐慌心理,甚至严重者还会与社区工作人员产生冲突。社区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专业的心理疏导技能,无法及时使居民的情绪得到疏解。
2.社区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社区中各个系统都有不同的组织文化、组织目标,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会采取不同的组织行动。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各有侧重,前者重视维护居民利益,在社区行动中对居民权利进行保障,从而达到维护社区环境稳定的宗旨;后者重视服务居民,力求通过服务满足实际的居民需求;受到利己主义影响的社区居民在采取社区行动时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了社区整体;社区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通过中间力量协助社区各组织系统采取行动。出于不同目的而采取的行动相互之间得不到配合,行动的不协调会导致资源利用不集中,大大降低行动效果。
3.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城市社区居民是社区内最重要的群体,但由于缺乏居民参与建设社区事务的渠道,导致公共突发事件来临时无法形成集中的居民群体应对力量。有关居民参与能力不足表现为:一是居民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参与社区事务建设,对社区参与这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了解的较少或不及时,从而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居民在思想上表现为无动于衷。二是居民本身参与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为社区建言献策和协助、配合处理社区公共突发事件能力。
三、提升城市社区抗逆力的策略
(一)培训指导社区工作人员
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能力提升指导。这种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发展预判、事件的处理、人员与资源的调动和利用等,应该针对这些方面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提升其应急意识,使其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好准备,并能迅速成立应急指导小组,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参与应急防控。
(二)建立多元联动机制
虽然各系统出于不同的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组织行动,但是各系统在部分目标上是重合的,以各系统的共同利益为支撑点,将社区内各个系统粘合,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将社区自治组织的协动作用发挥出来,调动社区内的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汇聚多方力量集中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三)居民参与渠道制度化建设
通过社区事务公示及时告知居民如何参与社区事务建设,并以公开、透明的形式赋予居民话语权,提升社区公民的主体责任感。为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最大限度的争取群体社区居民的配合和参与,就要注重激发居民参与意识,并对居民进行一定的参与培训,提升参与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