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公平正义观形成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2020-11-13 09:39刘颖
公关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公平正义习近平

刘颖

摘要:公平正义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习近平同志在其家庭熏陶之下,经历插队和施政,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公平正义缺失现象,提出了对公平正义内容新的见解。包括政治权利公正,发展成果共享,文化弘扬正义和社会民生改善,对于公平正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公平正义 形成背景 基本内涵

一、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以及公平正义缺失现象的存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习近平个人的实践经历是形成公平正义思想最重要的主体因素。包括年轻时家庭对其的影响,下乡时期的体验以及习总书记施政以来所总结的经验。

(一)习近平的个人实践

1.习总书记的家庭熏陶

习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习仲勋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给习近平提供了革命家风氛围,还教育子女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杜绝利用关系谋取利益。习仲勋同志在工作中也始终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表彰习仲勋同志在边区工作的战绩,1943年,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党的利益第一位”赠与他。习仲勋同志在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虽任务艰巨,但迎难而上。习近平决心“学父亲做事”“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致力于改革创新”。习仲勋同志传承的杜绝贪污腐败,心有家国的家风,为总书记日后施政奠定了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的基础。

2.习总书记的插队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公平正义重要论述萌芽于他在陕北梁家河村的插队经历。1969年,在中央政策的号召下,习近平来到了陕北梁家河村,五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担任了支书。他担任支书期间,带领兴修水利,修建大坝,改种经济作物,使整个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这七年,他与人民同吃同睡,真正的了解了农村生活,教会了他什么是群众,增进了他与人民之间的感情,培育了事事为人民考虑的情怀,使其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习总书记的施政经验

1986年,习总书记在厦门市担任副市长时体现了生态公平的思想。他呼吁不能牺牲厦门的生态环境去换取经济的发展。此后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时体现了社会民生公平的思想。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政理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政治权利公正,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基层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多考虑民生的利益,多为民生分忧解难,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施政经验所体现出来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当前阶段,是人类历史上最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平稳。但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国情特殊而复杂,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现阶段的小康也是不均衡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居民收入分配规则不公、竞争机会不公、社会资源配置例如社保和医疗设施分配不公、司法领域徇私舞弊等,导致社会“仇官”“仇富”现象层出不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三)公平正义缺失现象某种程度地存在

当前,社会不公现象形态各异,突出表现在分配领域、民生领域、执法司法领域。就当前来说,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公的突出表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了收入不公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因行业、地区、家庭等因素造成的收入不公平大量存在。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出现的民生问题突显出来。例如就业难、上学难、医疗条件不发达等,改善民生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除此之外,行政执法难、司法保障不力、违法执法、滥用职权等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习近平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习近平公平正义观的基本内涵,至少要从四个方面把握。

(一)政治权利公正

在“五位一体”中,政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政治权利是公民身份的突出表征,政治实现正义才是对政治权力的正当行使。政治权利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为司法正义,所设立的法律不仅要被人认可,也要具有正义,尊重个人价值与尊严。党大会多次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明确提出其重要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其作为会议的主题,这些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价值。第二阶段应是允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包括占有、支配、行使公共权利。例如能够参与决定公共事务,发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担任公职人员,监督与制约权力,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实现公正,越来越多的公民将自愿及主动的参與政治生活,公平社会也随之成熟。

(二)发展成果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处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地位,发展成果的分享不合理容易导致社会不公正感的产生。因此,依靠人民的共建共享,增进人民团结,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社会。

做到发展成果共享,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通过鼓励劳动,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机制,加大税收调节,社会保障来调节再分配,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方式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规范收入分配来源,逐步消除不合理收入分配。其次要做到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有数据显示,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在党的十八大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此之后的5年来,党中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三)文化弘扬正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强力支撑,但中国面临着其他国家不曾面对过的复杂状况。 56 个民族,56 种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自身都具有独特性,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少数民族因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不发达,地处偏僻地带,其文化一直以来发展滞缓,要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文化正义,就不能落下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要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正义思想要追溯到1988 年至 1990 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出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他指出我国民族问题关键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只有首先消除这些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各民族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社会民生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我们奋斗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习公平正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首先,教育是民生之基,事关国民素养。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加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校际教育一体化。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百姓生活质量。促进就业公平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认真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反对就业歧视,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环境。最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由于新医改,中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建立,但其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因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医疗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老百姓真正切实的感受到国家带来的幸福感和公平正义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2]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3]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五:共享发展篇[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14.

[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6]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 -10-29(0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13.

[8]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10.

[9] 王晓青.习近平对公平正义思想的理论创新[M].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02-18.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公平正义习近平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道德愤怒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