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多党合作的思考

2020-11-13 09:39路晓玉
公关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新时代

路晓玉

摘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尤为关键。基层多党合作不仅是激发基层深化改革潜力的现实要求,还是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的实际工作中应通过加深对基层多党合作的理解与认识,积极探索其相应的路径,以有效加强基层多党合作,保持动力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多党合作 基层多党合作

自颁布及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来,各地对多党合作实践的新思路与新举措进行探索,促进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如今中国的多党合作事业伴随统一战线从中上层和大中城市延伸到基层和乡镇、村社等,基层多党合作机制有所创新。然而基层多党合作的基础依旧相对薄弱,存在供需不合、作风不佳、对接不到位以及缺少制度保障等现实问题,阻碍基层多党合作的改革与创新,急需解决。

一、基层多党合作简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长期的发展和完善中已经体现出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关键性特点,主要包括:社会统合功能——一元化领导和多元化参与;政治参与空间功能——一党领导的扩容和完善;一元领导辩证发展及多党监督功能。中国多党合作的理论积淀异常丰厚,它不仅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思想,还和中国的革命、建设等息息相关,依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这些思想、理论和文化多重交叠,一起构成多党合作的理论源泉。

一般来说,多党合作实际上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事业,主要包括参与协商国家大政方针及领导人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法律法规等制度。但是在实践中,除开中央多党合作,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也要进行多党合作,将多党合作从中央延伸到地方、基层。基于无党派人士以及民主党派人士中,进而能够在中央、省、自治区、市等层面和中共组织及其对应级别领导者直接合作的人较少,基层多党合作就是指中央和省级多党合作向基层的延伸,和大众政治参与这一概念是接近的。换言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采取一定方式对地方政府及基层政权制定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对政权活动的公共政治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中共基层组织和民主党派基层人员合作共事,对公共事务进行政治协商。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多党合作对基层的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并强化党的领导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加强基层多党合作的路径

(一)契合需求,充分发挥优势

作为基层多党合作,还应该注重黨的领导,能够将其在各方协调以及全局总揽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多党合作基础的夯实,最终凝聚实践合力,扩大合作成效,确保规范、务实、高效地开展多党合作。首先,做好统战部门以及干部之间关系的协调,积极完善人事安排,确保能够达成共识,这样才可以创造基层多党合作的条件。其次,作为基层政府,还需要做好简政放权,要求各个基层单位都可以支持多党合作,在村社、街道以及乡镇等都需要构建机构,能够建立健全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好与工商、民主党派的对接,最终实现多党合作实践支持体系的建立健全,以此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再次,作为统战部门也需要获取民主党派的有效合作,能够基于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来实现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促使各民主党派根据基层实践需求形成优势互补。

具体而言,要将各民主党派成员的特长、爱好、专业和乡镇、街道、村社的建设任务、民生重难点等结合在一起,找准供需契合点,使基层组织和成员致力于培养并增强参政议政责任意识、主体意识、能力意识,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基层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进,聘请多名基层负责人和成员担任基层廉政监督员,定期、不定期视察基层重点项目,全程参与监督,找准并查实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的突出问题,包括基础工程建设、污水排放督查、环境污染整治等,提供强大的民主监督与智力支持。

(二)把握关键,狠抓作风建设

在实施民进科学化建设中,民进作风建设是关键,其不仅与自身社会形象、组织延续等有关系,同时也与新时代的民主党派生存与发展有关联,关系到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的持续进行,应把握基层多党合作中的问政调研与人才聚集的关键问题推进作风建设。

首先,民进各级领导应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原则,大力发扬民主精神,由班子成员充分酝酿重大事项,基于深入讨论制定民主决策。其次,基层单位要与民进领导干部保持定点联系,经常接受他们的调研与指导,强化基层单位所在地的统战部门与党组织的联系,明确基层多党合作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经常和领导干部联系,反馈现实状况。再次,基层人员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增强双岗及多岗意识,打破长期联系各自代表的“小圈子”界限的习惯,联系各方基层群众,以促进参政党社会联系面的扩大,将体察社情民意体现出来,更好地提升履职效益,在民进的基层政治协商、政治运行、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大的实力和作用。最后,基层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杜绝在行事时以领导自居或者说话带官腔,重视统筹协调,多为基层组织及群众的发展做好事、做实事。

(三)精准对接,强化社会服务

基层多党合作主体除了契合需求、把握关键,还要精准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基层多党合作实践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所谓的精准对接就是参与基层多党合作的各个主体、构成要素、各环节的精准定位与密切联系、有效衔接的机理与制度化方式,确保基层多党合作的规范化实施。这就要求基层主体组织专家调研,了解乡镇和街道的想法、村社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在汇集意见之后确立初步的预选乡镇;与乡镇沟通建设意向,深入基层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提出建设主题;再由统战部会审,促进各主体的精准对接、各要素的有效连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首先,培育基层多党合作志愿者队伍的系统性服务机制,即动员各民主党派和企业家等积极参加基层社会服务活动,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的稳定型队伍,志愿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其次,专门组建专家团队,提升社会服务的深入性。对于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与生活服务需求,各民主党派应提供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深层次的服务。再次,打造优秀项目平台,体现社会服务的持续性。这需要各民主党派以基层建设项目为抓手,探索建设基层智慧社区的新模式、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新理念、发展生态绿色旅游的新路径。

(四)建立制度,提供长效保障

建立长效制度,还需要实施对基层多党合作的有效保障,并且基于实践经验,从而将实践机制与管理模式建立,最终满足制度化、程序化以及规范化的要求。

首先,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预防和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实施方案、党派协商计划等相关文件,确定约谈协商、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与计划,为基层多党合作做出明确的、较为清晰的制度安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依托主办刊物强调基层舆论宣传,并努力拓展网络宣传渠道,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优化各民主党派的形象,打响多党合作品牌。其次,针对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建立创新试点制度,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年度工作计划,并针对多党合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党派协商成果转化的督查机制,把推进党派协商变成基层党委政府重要的考核指标,基于议题领域设置绩效考核观测点。再次,完善建立评价监督细则,加强对议案、提案以及社情民意的落實,促进基层实践和顶层设计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还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定基层多党合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与集体的奖励办法,积极解决基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战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后参与基层多党实践应得到的报酬、待遇等问题,使基层多党合作保持更强的活力。

三、结语

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现行政党制度,是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存在历史必然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孕育着多党合作的潜力与希望,是提高多党合作效能的着力点、突破点,只有在基层创设加强多党合作的优良环境,契合基层需求强化多党合作实践,同时抓好民进作风建设工作,实现基层多党合作的精准对接,为其实施提供长效制度保障,才能妥善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不断拓展基层多层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党对基层多党合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基层多党合作的实践效能。

参考文献:

[1]周洪宇.踔厉奋发,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J].民主,2018(07):10-12.

[2]钱牧.多党合作嵌入社会基层治理研究:以协商民主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20(01):34-42.

[3]朱磊.十八大以来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3):30-35+39.

[4]徐昂.新型政党制度在基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20-23.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抗日战争时期“遇事协商”对中国政治协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