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明
大多数人缺乏对麻醉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未经历过手术的人群更是对麻醉存在误解,认为麻醉会对人的智力造成危害,影响日常生活。老年人群在麻醉方面更是抵触,担心麻醉之后的副作用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目前临床医学中的麻醉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危害,因个人体质不同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現代麻醉学非常重视麻醉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患者在接受麻醉手术之前,要多了解麻醉的相关知识,保证心情愉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了解麻醉的必要知识十分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有效降低麻醉的风险。
(一)与医生沟通
在手术之前,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准确的麻醉方案。因此,医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进行实质沟通。这时患者可以向医生询问更多的情况,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准确回答自身的病情、实际情况、身体特征等。如果存在慢性疾病或者病史,也要及时告知麻醉医生,避免最终确定的麻醉方案存在偏差,降低麻醉风险。
(二)配合医生的指导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在术前禁食禁水,以免导致食物堵塞气管。由于不同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禁食禁水的时间也不相同,患者只有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才能确保手术时的安全。
(三)保持良好的心情
患者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焦虑情绪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后期恢复情况。因此,患者只有采取平常心对待麻醉手术,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流感病毒,若病情加重,则需要延后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若患者在麻醉之前出现各类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认真对待,才能避免危险。
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使患者全身失去痛感,虽然全身麻醉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感,适用于身体创伤较大的手术,但全身麻醉的时间较长,需要麻醉医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术中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局部麻醉是使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失去痛感,患者能够保持清醒,适用于时间较短的手术。
在选择麻醉方式时,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若患者需要进行的手术较小,则采取局部麻醉即可,同时麻醉医生也应告知患者麻醉效果与危险。若患者身体情况基本稳定,需要进行大手术,选择全身麻醉更为安全。因为大手术会使患者身体产生更大的刺激,需要通过全身麻醉才能消除患者的痛感,保证外科医生操作的准确性。
1.体位护理。若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后保证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进入患者呼吸道。在患者清醒之后,适当调整患者至平躺姿势。若患者接受局部麻醉,需要按照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保证患者手术伤口不被压迫。
2.营养护理。患者在术后补充营养时,需要咨询医生。麻醉患者不应过早食用食物,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的肠胃功能,在进食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分紧张。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在术后适当时间内可以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3.止痛护理。若患者在术后出现咽喉疼痛、切口疼痛的现象,患者要及时向医生询问,一般情况下,切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若疼痛实在难忍,可由医生开具相关的止痛药物。
4.高危人群护理。麻醉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对高血压人群而言,术后患者家属要及时关注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也要时刻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保证患者术后安全。患者及患者家属都应调整心态,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要与麻醉医生沟通,了解更多的麻醉知识,减少对麻醉手术的误解。同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前准备,有效保证手术的安全,降低麻醉风险。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各类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