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甜甜
绘本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尤其是幼儿绘本,通常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有的绘本甚至没有文字,符合这一时期的幼儿阅读特点。将绘本运用到幼儿实践教学中有着良好的教学价值。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学习时通常以直观思维为主,将绘本阅读应用于幼儿实践教学中,对幼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绘本阅读在幼儿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对幼儿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幼儿年龄较小,生活能力较弱,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缺乏,多以直接的观察和模仿掌握生活经验和知识。幼儿阅读绘本以图片为主,这种图书形式更容易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绘本阅读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比传授一些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生动有趣的绘本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幼儿的思维,发挥想象力,让幼儿爱上阅读。第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可以通过丰富的绘本阅读掌握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各种色彩搭配以及生活能力等。第三,有利于幼儿管理情绪。幼儿情绪管理比较薄弱,具有冲动性、外露性以及不稳定性的特点。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幼兒的认知,还能让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明白其中的意义。第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通过生动的图画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促进幼儿由自我向社会化发展。
(一)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绘本
幼儿一般通过外部环境以及直接的感官刺激来学习知识。教师要根据幼儿这一特征,选择适合的图画为主、少量文字为辅的绘本,帮助幼儿实现从图画阅读到文字阅读的过渡。在选择绘本时,首先,教师要注意绘本的材质,图画的色彩要有质感,整个色彩搭配要鲜明生动;其次,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可以选择文字较少或者没有文字的绘本,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在绘本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这个阶段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发展特点,便于幼儿理解与接受,在故事情节发展上,要适当地留一些悬念,促进幼儿的想象力。
(二)创设有效提问,鼓励幼儿想象
在绘本阅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绘本内容进行适当提问,有助于幼儿理解力的提升。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阅读绘本,提高幼儿的认知和想象能力。例如在阅读绘本《快乐是什么》前,教师可以事先向幼儿提出问题,“小老鼠的快乐都有什么?”,然后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延伸问题,“当我们高兴、快乐时,脸上就会微笑,老师现在就很快乐,因为我能和你们在一起,小朋友们愿意分享一下,你什么时候快乐吗?”鼓励幼儿想象,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绘本阅读与相关领域的整合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需要丰富且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将幼儿教育与生活中各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从各个角度培养幼儿的情感、生活技能等。比如绘本《我永远爱你》讲述的是熊妈妈和熊宝宝的故事,小熊犯了很多错误,但是熊妈妈还是对小熊说我永远爱你,只要改正就好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觉得妈妈好吗,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教师在进行绘本的教学时,要找到既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又能培养综合能力的平衡点,以绘本阅读为核心,使幼儿的实践教学更有意义。
幼儿还不具备自主阅读文字的能力。对于幼儿而言,生动的图画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语言、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绘本,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不仅要把关绘本质量,也要将绘本与其他领域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实现绘本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