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芳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500)
泪道阻塞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下口,是以溢泪为主要症状的眼科疾病。泪道阻塞大多由泪道感染所致,临床上常采用非手术抗菌性治疗,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手术治疗比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采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来康乐县人民医院治疗泪道阻塞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患16例,女患18例,共37眼。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63±5.53)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0.4±0.2)年。患有泪总管阻塞10例(10眼),泪小管阻塞12例(14眼),鼻泪管阻塞12例(13眼)。实验组中男患19例,女患15例,共39眼。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1.24+4.22)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病程(0.5+0.2)年。患有泪总管阻塞11例(12眼),泪小管阻塞14例(16眼),鼻泪管阻塞9例(11眼)。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泪道阻塞的临床诊断。排除标准:对麻药过敏者,近期接受过其他手术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以及18岁以下患者。
1.3.1 设备和材料
泪道激光治疗仪(波长532 nm,脉冲频率3 000~5 000 PPS),9号空心泪道激光套针,盲端有孔的硬膜外麻醉管和常规泪道冲洗器。
1.3.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采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泪管局部润浸麻醉,将盐酸左氧氟沙星加入地塞米松对泪道进行抗感染冲洗,将9号带芯探针自下泪管缓慢进入泪道中,直至探到阻塞部位,接着拔出针芯,再插入光导纤维至阻塞部位,发射激光,有明显落空感为止推出套针,接着抽出光纤。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加地塞米松冲洗泪道,冲洗过程中将套针缓慢取出,在泪管下插入盲端有孔的硬膜外麻醉管到鼻腔,固定在下睑外侧。
1.3.3 术后处理
采用常规的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两周的抗感染治疗,每日3~5次,两个月后拔管。拔管后定期冲洗泪道,每周2次,连续两周。手术之后可以使用典必殊。三个月后可以拔出硅管,若泪小管出现撕裂或扩张,可以提前拔管。拔管后可继续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2滴。
(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复发率。
显著:溢泪症状消失,溢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溢泪症状好转,溢脓症状好转,泪道冲洗通而不畅。无效:溢泪症状无好转,溢脓症状未消失,泪道堵塞。
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3%(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实验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例(%)Tab.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ase(%)
手术后对两组的复发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复发率对比 例(%)Tab.3 Recurrence rate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ase(%)
泪道重建是泪道阻塞的常见治疗方案,但该方案手术操作复杂,创伤性大,存在预后恶化风险。泪道激光成形手术是利用高频率电流与激光对泪道进行疏通。泪道置管术需要有成功的泪道探通术作为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手术。该手术是将矽胶管置入泪道中有效解决泪道阻塞问题,防止泪道再阻塞及狭窄。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避免再次手术,且无疤痕,手术后也无需包扎。但需在手术后两周滴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需用活动塑胶管2~3次,留置管留置三月或更久,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拔管,拔管后每周对泪道进行冲洗并继续滴注抗生素滴眼液。
本研究发现,对照组的成功率显著低于实验组,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多于实验组,结果显示,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置管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避免大切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