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水床的俯卧位护理在预防新生儿VAP中的应用

2020-11-13 04:56宗小敏梁萍戈桂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胎龄体位通气

宗小敏 梁萍 戈桂琼

目前,NICU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最为普遍,成为护理人员、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1]。经研究数据[2]表明,因机械通气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约近一半的ICU住院患儿与VAP有关[3-4]。本研究就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VAP作为研究课题,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NICU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自制简易水床的俯卧位护理在预防新生儿VAP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NICU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位护理,观察组使用自制简易水床俯卧位护理。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0~28 d。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28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均给予抗感染、补液、监测血氧饱和度、温箱保暖等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仰卧位护理。观察组使用自制简易水床的俯卧位护理,即将温水(37 ℃左右)灌注至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温水的灌注量约为输液袋容积的1/3~1/2,将营养输液袋里的空气一次性排尽并夹紧,确定营养输液袋无漏水情况,使用棉布包裹,将棉布放置于温箱小床之内,将其制作成简易的水床。与此同时,另选择柔软棉布将其包裹为椭圆形态,围绕至新生儿,使新生儿四肢可以触碰至四周棉布为最适宜。新生儿选择俯卧位放置于水床之上,使新生儿头部偏向至一侧,然后抬高15°~30°,每日除喂奶时间或是治疗时间外,确保每日16 h保持俯卧位。确保新生儿所处环境较舒适,例如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保障新生儿体温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四周所处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对新生儿脑部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对环境光线进行调节,减少对其视网膜损害。两组护理时间10 d。

1.3 观察指标[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以及新生儿VAP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NICU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NICU时间比较[M(QR),d]

2.2 两组患儿VAP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儿VAP发生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VAP通常是在机械通气后2 d发生,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特殊种类,本病发生于气管插管过程中,患儿声门闭合功能丧失,导致胃肠内容反流。其胎龄增加发生率减少,相关报道称胎龄小于28周的新生儿发生该疾病的概率在90%,胎龄在30~32周的发生率为50%,胎龄在34~35周发生率仅为7%,36周之上发生该疾病概率明显减少[6-10]。患儿呼吸系统尚不成熟,因为通气时间缩短,其肺泡潮气量减少,非代偿能力较低并且通气量减少[11]。肺部牵张较弱以及肺部代偿能力差,呼吸负荷严重,吸气时间无法控制,导致其发生呼吸暂停[12]。临床上,VAP治疗使用呼吸中枢刺激药物以及输入氧气[13],体位护理也可以起到加快其康复的效果,并得到广泛应用[14]。以往对新生儿护理体位为仰卧体位,颈部使用软枕垫高,保持通气顺畅。有研究显示,俯卧体位有助于新生儿的呼吸道顺畅,提高患儿心肺功能[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新生儿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使用自制简易水床的俯卧位使患儿避免了肋弓内陷,使患儿潮气量增加,增加其肺部通气功能。而俯卧位也符合新生儿心理特点,模仿胎儿在子宫内部呈抬头弯曲状态,脊柱微微向前弯曲,胸部贴近于颈部,四肢交叉,使其更接近在子宫中的姿势,可以有效预防患儿VAP发生。

综上所述,使用自制简易水床的俯卧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胎龄体位通气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