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华 李建波 王金星 乔丽英 吴 量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
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主要来源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当前,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也进入新常态。对高水平学术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各类教育资源的循环更为频繁,研究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革新必须要走在前面,其中高水平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工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工业创新,材料先行”,材料学科的软硬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当前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还有很多问题与挑战需要攻克面对,与世界材料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与教育新常态的处境下,材料学科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从2013 年开始,各高校围绕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文件开启新一轮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重庆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高水平国家平台——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组建于2007 年,并于2008 年底被批准为国家国际合作重点基地。正在承担或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 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在重庆大学材料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经济形势和各层面改革驱动下,重庆大学材料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一流学科基地,就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所以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不断突出思想政治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核。当前,为加强认真贯彻与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七大战略中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战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要成为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先锋军,为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后盾。
图1 近年来研究生报名录取及其学术专业型占比
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在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的同时,应加强人才思想政治及人格素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良好的思想政治及人格素养是研究生发展的起点,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虽然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上游位置的人才,[1]但在高校教育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本科生教育工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更多的倾向于专业素养上的培养,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双一流” 创建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 所示,自2015 年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64.9 万增至238 万,其中2017 年较2016 年同比增长13.6%,2018 年较2017 年同比增长18.4%。[2]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每年招生总数也成上升趋势,近年来报考专业型研究生的考生也逐步增加,在所录取人数中,尽管每年学术型研究生占比存在一定波动,但学术型研究生占比约6 成,可见学术型研究生仍然占据着相对主体的地位。
在研究生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知识层面更高、更广,行为更具时代性、代表性,这为新时代的研究生群体注入了新鲜活力。与此同时,部分研究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团队协作精神欠佳、心理素质不好的一些问题,这也为高水平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如今就业压力巨大,社会舆论杂乱,社会大环境下的歪风邪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艰巨。由于思想教育工作涉及层面广,内容多,学生的背景,对社会的认知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新时代下的研究生更加多元化,所以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分层,分类逐步展开,这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3]
面对当前所存在的种种挑战,为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及健全人格培育工作准确到位的进行,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重庆大学为做到真正高水平学术人才的培养,狠抓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为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首先,要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通过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夏令营活动严格筛选考生,在研究生入学复试阶段对考生的人格和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系统评估,提高素质考察比重,保障本学科研究生生源质量。
其次,确保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采用理论灌输法,由导师以及授课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研究生进行三观教育,辅以言传身教。同时激励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价值观念体系。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研究生作为对象,把研究生教育工作当作中心,当作根本,把培养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高水平科研人员作为目标。学校各个学院,党组织相互激励,在教学组织和学术组织活动中相互帮助,让教育工作做到全覆盖,高质量,让教育改革得到好疗效。
再次,研究生良好道德品质、科研素养、科研责任心的培育。传授研究生“学思并重”“反省内求”“积善成德”“慎言力行”的提升自我的方法,通过开展学术论坛,开设名师讲堂,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导师的悉心引领,促进研究生科研素质、责任心的全面提升。积极发挥学术交流,党组织、团组织活动等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向研究生群体灌输积极的思想,正确的理念。例如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最后,研究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注重心理素质教育,教导学生要学会面对现实,坦然接受。进而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具有顽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重庆大学近期开展了“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为青年”主题征文比赛。该比赛围绕青年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理想信念,征求广大研究生的心声,无论是分享科研经验、学术干货、科技创新还是讲述经典科研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广大研究生加入到队伍中来。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进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科建设主要涉及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涉及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的传承,二者都与知识密切相关。[4]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教育实践中交融统一的本质上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为在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中先拔头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各大高校积极合作,部分高校已经将“国际化”“开放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意的发展国际合作,寻求国际视野,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人才。
近年来,在我国研究生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板块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国际化氛围相对落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识相对较弱,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尽管各大高校纷纷鼓励研究生国际交流,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面向全球,但却不能有效的实施到位。另外,我们离国际化的要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导师比例不高,输出比例大于输入,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方式的开展;部分学科教育内容不能适应国际化办学。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想要把教育带上路,处于教育革新的节点,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主管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开放意识不足,视野不宽,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导致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能满足国际化办学的要求。[5]
要与国际接轨,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要让我国研究生学历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6]要把自己的优秀研究成果推出去,其中发表SCI 论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把国际化的优势引进来,共同建设“双一流”,合力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自2010 年以来,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每年发表论文总数成上升趋势,在所发表论文中,尽管每年SCI 论文占比存在一定波动,但SCI 论文占比明显偏多,可见高水平论文仍然占据着相对主体的地位。
要做好国际化教育,就要充分整合身边的资源,利用已有的优势平台,带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向前发展,为培养具有新思维,新视野,新素养的高水平人才助力。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高水平国家平台—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先后开发了一批新材料,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依靠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的学术交流,机构设置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依靠国际化平台,导师队伍的国际化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化的导师队伍深深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大高校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海外人才的引进,建设了一支以院士为首的导师队伍。平台以“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和互访,邀请平台中高水平专家开设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利用国际平台把优秀研究生派送至国外合作单位进行学习与研究。
利用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 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111 引智基地、轻合金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化平台的技术、设备和智力优势,开设“先进轻合金及应用”、“材料先进表征技术”等特色课程,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其次,利用平台资源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平台内先进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和完备的数据资源开展研究,另外,平台的先进软硬件条件也有助于学生申请学校创新项目、国家级学生研究项目等,激发学生的研发兴趣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最后,平台对科研实践和成果转化的引导。利用2011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将研究生引入产学研用环节,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实践能力结合的培养,组建产学研用合作攻关团队,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等工作有效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让学生参与产学研用合作,不仅增强高校科研实力,促进科研成果实施和转化,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
一流平台的建设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本土接受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也能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术人才的科研实力。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平台自身的维护,加固要跟上节奏。不能一味的吸收,要看适不适合,要办出自己优势平台的特色,不断完善自己的平台,促进平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学术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在此平台的教师,学生,科研队伍要高度重视国际化,自身提高的同时也要为平台的建设出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研讨式教学模式即研究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以及师生关系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研讨式教学不仅能够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变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小组交流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够通过讨论和导师的引导,开阔学生视野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7]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等院校,不断完善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锻炼研究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是现阶段实验教学的要求和任务,鼓励学生自立课题,根据实验室现有情况,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且学生的实验要展现出设计性实验的特点,而且选题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从材料设计,到制备合成,再到分析表征等相关知识,充分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8]
材料学院拥有各种大中小型实验设备,从合金的熔炼,到热处理,再到性能检测以及显微组织的表征都能够提供有力支持,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通过检索中英文文献,掌握更多的学习和实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会产生成就感。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一方面锻炼了自己,另一方面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进也具有推动作用。
开设科技前沿课程是为了弥补在传统课程中学生对新技术以及新领域的认识。因此科技前沿课程的开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在课后搜索相关的领域及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从科研实例出发引出技术问题,提出相关的科学概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教学计划总学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涉及有材料科学进展和前沿动态;第二部分着重培养学生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1)材料科学研究前沿。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对于最新科研动态的敏感性,把握科学研究发展的最新动向。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学院聘请了数十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来学院讲授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2)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在材料结构表征新技术方面,为了增强学生对材料表征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结合我院已有的设备,将XRD、SEM、EBSD、3DAP、XPS、HAADF、STEM等材料性能现代检测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借助教育部轻合金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邀请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教授来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开设科技前沿动态与创新能力培养讲座,有助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交流能力与科研水平。
重视科研对教学的辐射作用,以科研哺教学,科研与教学相互统一。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授课时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将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知识转化成恰当的教学内容讲授给研究生,逐渐形成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自我激励机制,也让研究生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
现代高水平的材料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思路。让研究生自入学起,便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工作,围绕拟开展的项目研究内容,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与目标开设相应课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科技论文写作、外语综合能力应用等手段,全面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流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9]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一是项目申报过程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科研精英,科研项目能够使研究生直接接触其专业的前沿知识,掌握科研的思路与方法;三是有利于材料专业研究生与其它专业研究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传统模式下的培养都是本课题组研究生参与课题组项目,信息渠道单一,而在以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模式下,由于合作项目多,研究生之间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学术交流以及知识共享也更加频繁,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以此为契机,从改革招生制度、提升导师专业水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守正创新,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高水平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从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手,不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国际化教育挑战面前,提升国际化氛围,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化意识;利用好高水平国家平台资源,推动建设;从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开设科技前沿课程、开展学术名家论坛讲座等多方面着手,建设科研导向型教学体系。依托国际化平台优势,打造一流研究生培养新生态系统,对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