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禾楼舞”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研究

2020-11-13 02:37:30陈雪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

陈雪梅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1 前言

体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民俗体育活动也由此而发展起来,其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在《体育科学词典》中把民俗体育定义为: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产生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一直流传着的体育形态。它不但是一种体育文化,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文化。[1]粤西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山区,经济文化都较滞后,其汇聚多族人民。但粤西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各种各样,传承方式各有千秋、内涵丰富、价值显著。郁南县连滩镇一直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物质文化底蕴丰厚,它是禾楼舞流传和民间文艺娱乐活动兴盛的地方,禾楼舞正诞生在此地域,历史极为悠久。禾楼舞于2008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禾楼舞的研究意义

禾楼舞历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动作模式。但从表演独特模式来看,禾楼舞具备着体育和娱乐的特点、共性,目前在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中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我国的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始慢慢的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为了禾楼舞不被国外的“洋文化”影响传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禾楼舞的内容主要反映当地人民群众喜获丰收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虔诚,最早出现在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而禾楼舞过去的文化历史发展、现今的情况让新生一代渐渐忽略、应如何保护及传承发展等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禾楼舞的传承研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3 禾楼舞的表演仪式、传承、变迁发展历程

3.1 禾楼舞的表演仪式

禾楼舞一般由乡村举办,秋收后晚上开跳,村民们在河滩竹林边,一边围着温暖的火堆,一边观赏。[2]他们多选在社坛前、庙堂前或平地上进行表演。搭起禾楼后,观看者围着温暖火堆在河滩竹林边观赏:一幅幅戴面罩,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的少数民族装束禾楼舞者,他们手持火把围绕火堆边歌边舞。在古朴而悠扬的音符下,沉醉而不能自拔。他们通过摇身、摆手、蹬腿,用各种体育动作向东、南、西、北四方起挥动,巫师则左手拿牛头锡杖、右手摇着铜铃,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上天赐福,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民群同时跳火门,拜田地,举起稻穗庆祝丰收[3],当地群众跳禾楼舞是为了酬神,从请神、送神以及上楼台、调雨、倒禾楼三个环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3.2 禾楼舞的传承、变迁发展历程

民俗体育是民间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果,它与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它是现代体竞技体育的原型与胚胎,又是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补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俗体育不但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它展示了强身健体作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观。[4]禾花夫人以乳汁育禾苗的行为是当地世世代代的伟大神话传说,使得她成为了当地民众所信奉的心中的神灵,因而跳禾楼舞一直激励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不断向上发展,让他们找到一种生命生活的存在感和真正生活的意义。禾楼舞从最初成形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了。它从祈神慢慢演变为民间生活娱乐的艺术形式,是我们南江文化的珍品,更是古老民间文艺的活化石。[5]激励着他们寻找幸福快乐的生活。民俗体育能够流传至今,由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传承着古老文化信息及承载着当地浓厚凝聚的精神力量。

回顾禾楼舞历史发展演变历程:在明清时期,禾楼舞发源地处于山高地远、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域,当地的民众以农耕为主,跳禾楼舞在少数人中传承着;在“文革”时期,一些民众把已融入生活和深深刻在脑海里的禾楼舞,冒着极大风险,将有关禾楼舞的资料悄悄藏起来,让禾楼舞得以延续;改革开放后,禾楼舞迅速发展起来了,在1996年的第五届连滩民间艺术节上,几乎销声匿迹禾楼舞重出江湖,在当地轰动一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南江文化艺术节、连滩油菜花节、罗定稻米节的举办,更拉近了我们与古老的禾楼舞的距离。禾楼舞被誉为民间奇葩舞蹈活动,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娱乐性以及群众之间的互动参与性,可把它视为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优势。[6]附表1梳理传承人传承谱系,禾楼舞的传承上主要以师传为主。

?

4 禾楼舞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在实现振兴乡村特色文化同时,不但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民俗体育保护平台,而且也为民俗体育各方面的良好文化发展提供了各种途径、方式。

4.1 禾楼舞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部分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渐渐地被淡化、忽略,源远流长的禾楼舞也不例外,虽然它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但就现在的传承发展现状也是不容乐观,如若不继续加大挖掘禾楼舞保护力度,宣传其原有的历史价值,也会慢慢地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地让新生一代年青人忘掉。

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源长,以往禾楼舞会在每年的稻作农耕祭祀仪式的重大节日上进行表演,让其在祭祀仪式中传承着。现今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化的冲击下,它的推进已受限制或者是迫于生活需要,人们必须离开家乡寻找经济支柱,以致使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中断,传承人断层的危机等。还有人们的审美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年青一代对禾楼舞兴趣慢慢地淡漠,它参与传承的后备人员也较少,现在有的一些传承者也年龄较大了,让他们传授禾楼舞技艺也感觉很吃力,还有一些跳舞动作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了,甚至有些艺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上。还有他们演出的报酬也不多,参加表演活动的人员也就越来越少了,必须加大挖掘其价值和保护力度。当今,随着郁南县旅游景点的大力开发和禾楼舞名气日渐加大,禾楼舞逐渐从民间走向了更多人们的视野里,当地不少的私营企业家也对禾楼舞产生深厚的兴趣,并通过种方式赞助和帮扶着其发展。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郁南县连滩镇盛行举办禾楼舞艺术节,推广其文化魅力。

4.2 禾楼舞的展望建议

4.2.1 展现禾楼舞健身、娱乐身心的价值

禾楼舞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价值。人们随着在节奏强烈的鼓乐、唢呐声中,舞者们跳跃、踢腿、转体、摆手、下蹲等基本动作,同时向东南西北四方舞动,期间还进行多次队列队形变换,这些简单动作的活动中,锻炼了人们全身的各感知器官,实现愉悦身心的目的。流传当地俗语:“一天不跳,脚底痒痒”,“做人不跳禾,白在世上活”。人们在跳禾楼舞时,不仅发展了其体能,增进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满足,意志上也得到锻炼。这也是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作用。人们可在余暇时间经常参加各种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既可精神饱满,又达情绪愉快,更丰富其社会文化生活。符合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传承的需要。因而禾楼舞应被留在民间与艺术的大舞台上。

4.2.2 开拓禾楼舞的社交功能,拓宽其社会影响力

新改创的禾楼舞表演时间约六分钟,节奏有快有慢,对场地器材没有特别的要求,其适量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等,这也适合各年青老少的各阶段的人群积极参与锻炼,是一种有氧能力,可达到有氧锻炼的效果,有效提高参与者的心肺等方面的功能。[6]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参加禾楼舞,可以拉近民众之间的距离,拓宽其社会人际交往的渠道,发展其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起消除各民族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工作和劳动带来的障碍,为民众之间提供感情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渠道,提升禾楼舞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等。

4.2.3 开展禾楼舞的体育文化节,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南江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后,禾楼舞也在文化旅游市场兴起。走访当地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热爱禾楼舞,民众对它需求量剧增,潜在需求量更大,市场前景被看好等。从以前人们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著名的、品位级别高的名山景色和悠久历史文化两个领域里,当今的民俗体育旅游是一个新的感官刺激游,从游客出发点而言,他们出来旅游的目的是寻找新鲜事物,增长知识阅历和获得快乐。禾楼舞不但能满足游客视觉感官的满足,而且能促使游客自身参与到原生态的歌舞表演中去,获取身心愉阅感这对游客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生活在都市的游客们,他们希望能通过旅游来释放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进而能寻找到原生态中符合人性美好追求的一面。可利用禾楼舞朴素、欢快的体育动作传递给游客新奇的感觉,大家会跟随音乐慢慢地互动起来,一起过火门、叩拜田地等表演动作也给游客们带来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对禾楼舞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第一,提出保护传承人,在禾楼舞的起源地建立表演艺术团;第二,培养新的禾楼舞爱好者,作为当地的乡土教材在中小学中开展“禾楼舞”相关知识的传播教学;第三,与当地的旅游部门结合起来,采用共赢的发展模式,把它作为民间艺术节旅游文化的一部分,提高其知名度,开辟其演出市场,推广“禾楼舞”效应。以此加大促进“禾楼舞”的传承、发展。[7]

4.2.4 提升禾楼舞品牌效应,发展文化民俗产业

开拓思维,创新方法是禾楼舞作为民俗体育的发展理念需要,在其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并通过连滩民间艺术节、南江文化艺术节、连滩油菜花节、罗定稻米节等浓厚的节日气氛里面,进行演出宣传其审美价值、运动价值、经济价值等。这样可达到提升其品牌效应,加速发展其产业的市场运作。广泛开辟和扩大禾楼舞的演出市场,形成培养保护传承机制。可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加快禾楼舞民俗文化的宣传价值、提升其发展的力度,增大禾楼舞民俗体育运动的品牌效应。把禾楼舞演出与重大节假日各活动衔接起来、加入到经商贸易活动、民间各习俗文化艺术节和近年提出的乡村旅游等结合。

5 结语

当今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追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需求大增。我们利用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方向,在民俗体育朝着多元化的发展,逐渐提高民俗体育的多重社会功能和历史价值。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体育活动。让民俗体育项目发展与学校教育,群众体育,旅游相结合,才能传承,发展,弘扬郁南禾楼舞民俗体育精神,扩大禾楼舞的社会影响力,更好的挖掘、整理、保护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因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站在新乡村建设和保护禾楼舞文化的角度来认识,通过现有的乡村社区基层组织,来做好继承推广工作,适当开展相关的活动,让禾楼舞文化深入群众心中,加强禾楼舞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文化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