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审题,三法为要
——浅析任务驱动型材料时评作文的审题技法

2020-11-13 08:19河北陆希致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评审题材料

河北 陆希致(特级教师) 杨 颖

任务驱动型材料时评作文,以作文材料中的任务为驱动,以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生活现象为评论对象。它可以写成就事论事类的时评文,即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评定是非得失,以材料本身为评议对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且不对材料以外的内容做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但要讲究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以写成就事论理类的时评文,即通过分析社会现象来阐述某个道理。自2015年亮相于高考以来,任务驱动型材料时评作文就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类型。

任务驱动型材料时评作文要求立意准确、深刻。下面,笔者就以几则时评作文材料为例,阐述三种审题立意的技法。

一、透过材料表象,揭示话题本质

社会生活如万花筒,又如变幻着的烟火,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人们身处其中,往往被丰富而复杂的生活表象所迷惑,看不透它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复杂的生活表象,透过生活的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任务驱动型时评作文的材料也是这样,审题、立意要运用透过表象,揭示本质的方法,来挖掘话题的深层内涵。此法是揣摩题意,保证立意准确、深刻的重要审题技法之一。

1.以小见大,发掘大道理

时评材料作文题,有许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我们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分析,从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挖掘出大道理,从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挖掘出非凡的精神品质来。这种审题、立意的技法称为“以小见大法”。

请看2015年重庆卷作文题。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取自当代现实生活的时评作文材料。材料中有司空见惯的小事情,也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大道理、什么精神品质呢?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思想进行挖掘:由小男孩请求公交司机等自己还未上车的妈妈这件小事可推知,小男孩虽小,但他心疼母亲,又担心她坐不上车,因而请求司机稍等片刻,足见男孩孝敬母亲的心;再从那位还未上车的妈妈的角度来看,当乘客们等了一分钟以后,才见腿有残疾的她一瘸一拐地赶上车来,足见生活中的她是何等的坚强!最后再从那些乘客的角度来看,仅仅等了一分钟,他们就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直至看到腿有残疾的母亲才沉默不语,足见他们是多么缺乏理解与宽容。

通过小中见大的挖掘,我们可以这样立意:从小男孩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能丢;从妈妈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人应该坚强;从乘客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生活中需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等。

2.比较鉴别,认识材料本质

比较鉴别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法宝。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时评类作文材料在内容上具有对比性,我们可以通过两相比较的方法,来鉴别出两种事物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恰恰体现了事物的特点。我们只要抓住这个特点,便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例如下题: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反观当下。当今影视圈处于‘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品。”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新闻性时评作文材料在内容的叙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材料首先高度赞扬了《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具有执着的创作态度、崇高的艺术信仰、踏平坎坷的无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最终成就了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

对比当今影视圈中,一些剧组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但那些人气十足的“鲜肉”们却缺乏端正的创作态度、高尚的艺术信仰,缺乏披荆斩棘的追求精神和工匠的求真品格,拿着几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作品竟然千疮百孔。与杨洁导演相比,他们的创作态度、艺术追求乃至精神境界与人格品质,又是何等低下!

通过比较鉴别,真艺术家和伪艺术家高下立现。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和立意:①态度决定高度;②踏平坎坷,不畏艰难;③没有信仰,难取真经;④工匠精神可嘉;⑤拒绝浮躁,远离功利等。

3.由表及里,探究事物道理

由表及里,是指在分析材料的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材料背后所具有的内涵,以探究事理的方法。

请看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则时评作文材料虽然要求我们写成应用文体的演讲稿,实则是要求我们写成一篇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中心议题的议论文,同时又要富于鼓动性和批判性。

审题、立意时,我们既要抓住材料的表象,热烈颂扬热爱劳动这一优良传统,肯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分析、批判材料中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及不良的生活现象,同时还要采用由表及里的技法,透过表象,深入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对广大青少年富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构想。

假如考生认识不到“劳动教育”的战略意义,而只是从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等观点去阐述,那么其考场作文就局限于对材料的表象重复,缺乏议论的深度和力度,难以成为高分之作。考生应该透过这一表象,站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视角,站在不忘初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才的高度,深入地挖掘,认识到劳动是广大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任何不理解劳动、轻视劳动乃至拒绝劳动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都不能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4.透过结果,探究事情原因

在叙述的过程中,有很多时评作文材料常常将事情的结果交代出来,隐去其中的原因。审题、立意时,我们必须抓住结果,仔细探究产生结果的原因,以认清材料的本质,使立意准确、深刻,避免肤浅甚至离题。例如下题: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一组名为“邯郸交警与市民街头对跪”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据了解,此事是由一车辆驾驶人涉嫌酒驾被交警查获引起,正当交警依法对酒驾嫌疑人进行处置时,驾驶人的老母亲立即跪地向交警求情。见此情景,现场执行公务的两名交警也跪地向这位老母亲解释酒后驾驶的危害。这件事情和这些图片传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新闻时评材料折射的是法与情的较量。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结果有两个:一是驾驶人的老母亲向正在处置酒驾嫌疑人的交警下跪;二是现场执行公务的交警也跪地向这位老母亲解释酒驾的危害。

先看第一个结果,依据由果探因法分析,老母亲为何向交警下跪?无非是情急之下为儿子求情而已。然而对这种求情,我们应如何看待呢?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阻挠执法的过激行为,是错误的,不文明的,即使她爱子心切可以理解。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我们绝不能以情代法。再看第二个结果,仍按由果探因法分析,执法交警为何向老母亲下跪?众所周知,交警执法,理所应当。交警之所以下跪,不正是一种人性化的执法吗?这种执法不正是可圈可点的吗?然而对这种执法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呢?交警下跪看起来是出于无奈,但却丧失了执法者的尊严,也有损于国家法律的尊严。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我们要为人性化的执法点赞,但执法者也不能丧失应有的尊严。

采用由果探因法层层追问,由浅入深,既可以探究事物的本质,避免立意的浮泛与偏题,又可以很好地打开思路,提升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辩证思维,使立意具有思辨性

运用辩证思维需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分析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有效工具,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利武器。运用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全面分析事物,因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分析一面势必引起误会,显得不全面;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求我们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能否运用辩证思维去审题、立意,是检验任务驱动型材料时评作文深刻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准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的一把金钥匙。例如下题: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抢红包”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尤其是逢年过节,抢红包更是微信群里不可缺少的娱乐互动项目。对于火起来的“微信红包”,有人说这不过是传统民俗的变通,何必大惊小怪;有人说,电子红包毁掉了节日的意义,怎能任其风行;有人说,这种网络文化取代了亲人之间的交流,淡化了亲情。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新闻性的时评材料,对于“微信红包”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应该说“微信红包”火起来,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新桃”取代了“旧符”,我们理应认为这是与技术有关的情感模式的转化。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审题、立意时需要辩证地看待。

材料中列举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抢红包”是传统民俗的变通,不必大惊小怪,以发展的眼光肯定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情感模式转化的进步性;第二种说法认为“抢红包”毁掉了节日的意义,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从节日意义的层面予以否定;第三种说法认为“抢红包”取代了亲人之间的交流,淡化了亲情,从情感交流的层面予以否定。这三种说法都不无道理,关键是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更倾向于哪种说法。

依据辩证思维,使审题立意具有思辨性的原则,我们无论倾向于哪种观点,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倾向于一面而兼顾另一面,行文时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因此我们可以立意为:①守候亲情,让“红包”真起来;②“抢红包”是不可阻挡的文化进步,但切忌亲情的丧失;③微信红包冲击了传统文化等。这样的审题、立意就运用了辩证思维,使立意具有了思辨性。

三、采用求同求异思维,寻找关联点

先请看下面这则时评作文材料:

据新浪微博对年龄在22~32岁的人进行的一则网络问卷调查,该年龄段的人对“社交软件、明星演唱会、创意广告、个性工艺品、进口电影、美食、减肥、街头采访、炒股、子女教育”等话题较为感兴趣。

请你从中选择两个关键词,谈谈你对这些现象或事物的理解,两个关键词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关联。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类似于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需要写成任务驱动型关键词选择类时评作文。材料取自微博,反映的却是当代青年的真实生活。这十个关键词,既含有传统信息,也充满创新、个性与时尚;既显示着国外文化的介入,又彰显着本土文化的氛围……可谓内容丰富,色彩纷呈。

但是,由于关键词是选择式的,但供选择的十个关键词之间有的具有意义相同的部分,而有的却是彼此矛盾的。依据作文的要求,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关联”。这里的“有机”,是指比较准确地揭示两个关键词之间蕴藏着的广阔深邃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且合情合理,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故此,不妨采用两种思维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1.采用求同思维,寻找关联点。

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寻找两个话题中意义相同的部分,用比较恰当的关键词予以标明,并进行相关阐述。如“创意广告”与“个性工艺品”两个关键词,制作“创意广告”,目的是拒绝平庸,努力想出新点子,以体现创新;打造“个性工艺品”,也不外乎避免千篇一律,张扬个性,以体现创意。二者的有机关联点是“创新”,故可立意为:“个性与创新”;又如“减肥”与“子女教育”两个关键词,“减肥”所追求的是一种时尚的美,更是出于对健康,出于对家庭负责的担当,与“子女教育”的话题有相通之处,故可立意为:“责任与担当”。

有一篇题为“以创新促发展——给朋友小明的一封信”的考场范文,运用求同思维,抓住“创意广告”与“个性工艺品”之间“创新”这一关联点,以给朋友写信的方式,采用例证、引证和假设论证等方法,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如《礼记》所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道理阐释颇为透彻,很有说服力,这充分说明了运用求同思维寻找关联点的审题技法的重要性。

2.采用求异思维,寻找关联点。

这是意义彼此矛盾、相互抵触的两个话题,审题立意时,必须找出相互矛盾着的两个话题之间的有机关联,用以立意、构思、作文。如“社交软件”与“子女教育”这组话题,前者是时尚事物,后者体现的则是对子女前途的责任与担当。青年人如果终日沉溺于时尚的社交,那么,又如何担当得起培育子女的重任呢?故此可以立意为:“时尚与责任”。再如“美食”与“减肥”这组话题,“美食”固然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能否在爱好“美食”与追求健美的“减肥”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为继承并发展美食文化而努力健身呢?故此这组话题可立意为:“继承与发展”。

有一篇题为“诗和远方”的考场范文,作者运用求异思维,布以巧妙的结构,施以活泼有灵气的语言,将相互矛盾的一组话题“社交软件”和“子女教育”所代表的关联点“时尚与责任”赋予新意——责任和能力,指出培养、教育子女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把教育过程中的艰难与酸甜苦辣形象地比喻为“诗和远方”,可谓立意新颖,分析透辟,令人深受启发,耳目一新。作者运用求异思维寻找关联点的审题技法十分妥当。

当然,以上两种关键词选择类材料时评文的审题立意技法,也适合于诗文名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猜你喜欢
时评审题材料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时评的一般思路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党建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