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姜幸光
根据最新的浙江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今年参加高考的2020届高三考生首次经历了以下变化:学考、选考的时间从原来每年的11月、4月调整为现在的1月、6月,1月选考与学考同期进行,6月选考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选考各科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浙江省化学首次学考、选考已于2020年1月7日开考。今年学考、选考有新调整:以往的学考、选考不分卷,70分为学考内容,30分为选考内容;今年1月开始实行学考、选考分离,实行单独命题。
本次考试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之学考、选考分离后的首考,有着里程碑的意义。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试题,是“学考和选考”功能分开的第一次命题。化学选考命题严格遵循“原创性、科学性、不超纲”原则,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背景的选择体现了基础性和科学性,设问在体现学科素养的同时有创新。本次化学选考试题既重视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基础的测试,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典型试题分析等对选考试题进行整体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到一些相关的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和备考启示。
本次考试化学试题的面貌和试卷结构基本维持了往年的选考考试的形式。试题考查功能连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题量、题型及分值基本保持不变,但对主干知识考查的角度和考查的范围有一定变化。选择题部分新出现了Al元素、电解装置、活化能、陌生复杂有机物的性质、实验化学等相关考查;教材各模块所占比例:化学1约为33%、化学2约为15%、化学反应原理约为24%、有机化学基础约为16%、实验化学约为12%。
可见在总体结构上,本次选考卷发生较大变化,体现了分卷选考的特征,变得更加合理。这是因为从2020年1月起的选考化学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包括我省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模块以及“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两个限定选修模块。相比原选考的选择题部分考查多了两个限定选修模块部分的知识,试题的知识要求有较大提升。这些变化是必然的、主动地、科学的变化,在教学和备考中建议主动适应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1.突出主干,稳中求变,宽基础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所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第24、28题考查S、Cl、N等核心非金属元素,第12、25、27题考查Al、Fe、Cu等核心金属元素,较好地考查了化学核心知识;第18题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第22题能量与活化能关系图、第23题中和滴定pH突变图等多道试题直接采用教材插图作为素材进行深入考查;第7题中醇与酚是否为同系物关系、第21题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浓度的计算、第30题中移液管的操作顺序都是源于教材中“练习与实践”,分别对应“有机化学基础”76页的第1题、“化学2”33页的第4题、“化学反应原理”78页的第4题。
这些试题强调基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引导学生从无尽的题海中回归化学教材,明确具备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才是学好化学的根本途径。
2.强调整合,注重加工,厚应用
评价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内在联系的理解,这是高考学科的重要要求,根据化学学科内容特点,有效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化学语言与概念、实验原理与方法、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转化与应用,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从知识的汇总提升到知识和方法的融合。表中为本次考试中出现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关的学科能力与应用指向,以考查学生对化学必备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应用。
知识体系学科能力与应用题号化学语言与概念使用元素符号、电子式、结构简式、方程式等化学专业术语5、6、13、26(1、2)、28[Ⅰ、Ⅱ(1)]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室事故预防与处理,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制备、分离、提纯与检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8、11、14、23、25、27、28[Ⅱ(2)]、30反应变化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等化学反应原理3、4、8、17、18、19、21、22、26(1)、29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律,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物质的多样性1、6、7、16、26(3)物质转化与应用典型无机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转化8、9、10、12、15、24、28、31
强化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全面地考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从整体认识化学学科,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立意高远,力求创新,重素养
试题的背景选择以真实情境和具体科学研究为测试载体,积极捕捉科技前沿信息,密切追踪生产工艺进展,这样做一方面要保持化学与时代同步,另一方面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
今年的高考选考化学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得到了一线化学教师的一致认可,结合以下4个试题从转变考查方式、转换呈现方式、创新设问方式、基于规律的推理等角度赏识试题设计理念。
( )
A.该物质可由n个单体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
B.0.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33.6 L(标准状况)的CO2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nmol NaOH
【答案】C
【解析】本题为此次选考试题中新出现的题型,转变了有机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方式。题中给出陌生有机物的结构,考查学生在掌握官能团、化学键与反应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列举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用途。B、D项涉及定量分析,学生最感棘手,C项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中有乙二醇,与可作为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的关系匹配。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就不会将陌生知识转化,通常碰到此类试题会无所适从。
建构模型,理清知识体系,在体系中把握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调遣和运用知识,也是有效应对高考化学学科命题综合性的必然要求。
【例2】(2020·浙江1月选考·20)设[aX+bY]为a个X微粒和b个Y微粒组成的一个微粒集合体,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C
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知识综合程度高、维度广,学生需要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每个选项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所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这类试题是学考、选考分离模式下考查学生认知和理解深刻性的有效途径。
【例3】(2020·浙江1月选考·28节选)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为纯净物,溶液C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H和N Ca2HN
【解析】这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谨性和推理能力,综合性强,有良好的区分度。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检验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试题稳中求变:“稳”指该题继续以无机框图推断形式呈现,题干形式相似,但钙的焰色反应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此知识点来源于教材,暗示要关注教材;“变”指设问的方式在变化,固体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B,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B为氢气,固体A中还含有氢元素;但在运用标准状况下0.448 L气体B推算1.90 g A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时,若不能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原则,就会造成解题瓶颈;同时设问的角度也在变化,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相结合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学生陌生度高。
从定量分析角度来看,一般通过原子守恒确定未知物的原子个数比,进而求得化学式,也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等求算化学式来增加试题的难度。
【例4】(2020·浙江1月选考·29节选)研究NOx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1。
③反应温度T1时,c(N2O4)随t(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画出0~t2时段,c(NO2)随t变化曲线。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为T2(T2>T1),再次画出0~t2时段,c(NO2)随t变化趋势的曲线。
图1
【解析】图象的分析和绘制等考查点多数属于理解、应用要求,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与文字相比,用图、表来表示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O2浓度的变化量为N2O4浓度的变化量的2倍,由图确定t1时NO2的平衡浓度;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确定达到平衡的时间提前、平衡时NO2的浓度将增大,绘出第二条曲线。
本题的特点是向着问题的本质、学科的本质进行思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需要考生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前提下“灵机一动”,苦思冥想之后的“豁然开朗”必将对学科教学起到良性引导作用。
1.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
“教真实的化学,学有用的知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可将高考化学的学科素养细化为化学观念、思维方法、实践探索和态度责任。通过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影响。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点解释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围绕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研究、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认识解决实验任务的一般思路和常用方法,掌握必需的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试卷中的多数试题不只是对于单独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甚至多知识点、多层面地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2.打破教材固有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教师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中的合格性考试要求与等级性考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控制难度,不搞一步到位,真正做到螺旋上升。教学进度控制要灵活多变,遵循从易到难、从合格性考试要求到等级性考试要求的原则。
3.科学编制训练习题,突显学科能力
编制具有高水平、高层次的习题,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有效规避市面上出现的各类低质量的教辅资料,所以编制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训练习题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科能力的突显工作:习题的内容方面,要源于课本,突出基础,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知识间的延伸,强调创新;问题的设置方面,注重知识迁移,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把握好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知识的延伸性,体现出学生思维水平的个性化发展;习题的功能方面,着重体现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宁波市的区域教研和大市教研活动中尝试开展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新高考模式下的选考试题进行命题活动(见练习1、2)及科题活动实践,此迹象表明编制基于学科能力的习题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1)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A.增大n(HCl) B.增大n(O2)
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H2O
(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表所示。
t/min02.04.06.08.0n(Cl2)/10-3 mol01.83.75.47.2
2.0~6.0 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HCl)=________mol·min-1。
(4)如图是四种投料比[c(HCl)∶c(O2),分别为1∶1、2∶1、4∶1、6∶1]下,HCl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
②设HCl初始浓度为4 mol·L-1,根据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常数K(400℃)=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在图中画出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
(6)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新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答案】(1)-116
(2)BD
(3)1.8×10-3
【练习2】华法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合成路径如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1)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B.G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E与J合成华法林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D.1 mol华法林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AC
(n-1)CH3OH
本次高考化学选考命题思路以平稳过渡为主旋律,更充分考虑了学考与选考分离的功能,有利于引导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我省整体化学教学质量,有望重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现象。